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品玩Global(ID:pinglobal) , 作者 | Juny  , 编辑 | VickyXiao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今日凌晨 , 亚马逊为期48小时的Prime Day落下了帷幕 。
虽然亚马逊牟足了劲 , 但今年Prime Day所面临的挑战却丝毫不比去年小 。在经济下行、电商混战、超高通胀的多重夹击下 ,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和“拒绝亏本买卖”成为了大部分消费者和卖家的心理写照 。
一句话:虽然马逊吆喝得起劲儿 , 买家和卖家却都躺平了 。
押注Prime Day , 亚马逊赌一把本次的Prime day 声势不可谓不浩大:活动站点从去年的18个国家扩展到了24个国家 , 时间定在7月12日-13日“夏日活动季”举行 。在促销方式上 , “中年”亚马逊也在向年轻人们积极靠拢 , 除了常规的打折、发优惠券之外 , 也开始和众多网红合作 , 大力推广直播带货等 。
毕竟上个季度 , 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出现明显的增长乏力 。在当时的财报会上 , 亚马逊的CFO Brian Olsavsky就表示 , Prime Day将成为推动未来几个季度的业务增长的重要工具 , 甚至表态亚马逊今年有可能会举办两次Prime Day , 除了7月之外 , 10月或许还有一次 。
今年 , 为了跟TikTok、Shein等新兴电商平台抢夺年轻人市场 , 亚马逊开始在直播带货上倾注更多精力 。
在Prime Day期间 , 亚马逊在其直播购物频道Amazon Live上邀请众多网红和明星一起举办了一系列直播互动活动 。此次邀请到的带货主播包括著名喜剧演员凯文·哈特、模特米兰达·可儿(Miranda Kerr)以及众多在TikTok、Instagram上的头部网红 。
从目前已经出炉的一些数据来看 , 此次亚马逊的Prime Day战绩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
今年的订单数量可能远超去年 。亚马逊今天表示 , 这次共售出了超过 3 亿件商品 , 比以往任何一个 Prime 会员日都多 。市场研究公司Numerator的统计数据也显示 , 在调查的1000余位消费者中 , 有超过一半的人下了两个或更多订单 , 9% 的人下了五个或更多订单 。
但卖得多并不代表卖得好 。此次卖出商品类别以日用消费品居多 , 最畅销的产品包括尿布、美容产品等等 。有57%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售价低于 20 美元 , 只有5% 的消费者购买的售价超过 100 美元 。因此 , 虽然此次Prime Day的销量大 , 但最终销售额可能也不及预期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digitalcommerce360
此外 , 根据研究公司 EMarketer的预测 , 今年Prime Day的全球销售额预计为125亿美元 。这个数据虽然相较于去年增长了8%左右 , 但要知道 , 在2016 年至 2019 年期间 , 亚马逊Prime Day的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66.6% , 就连深陷疫情的 2020 年 ,  Prime day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了 43% 。
只薅羊毛不剁手 , 消费者变理性了在此次针对Prime Day的走访中 , 硅星人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于Prime Day的兴趣也不复往日 。
“这两天确实满屏都是Prime Day的折扣 , 但看了一圈下来也没啥价格能勾起我的购物冲动 。”住在温哥华的网购达人Kelly在跟硅星人聊起今年购物打算时说道 。
去年 , 因为疫情的原因加拿大直接取消了Prime Day的活动 , 这让很多消费者大失所望 。本来以为今年会有一些补偿性的大惊喜 , 但总体来看 , 今年的亚马逊折扣跟其他平台相比并没有显现出明显优势 。
“比如我想买的苹果手表 , 就想等等Prime Day这次有没有史低价 。结果最后发现和Best Buy折扣一模一样 , 所以我就直接去我家边上的Best Buy买了 , 还不用等 。”Kelly举例说道 。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实际上 , 随着海外电商们的“内卷”加强 , 这几年Prime Day逐渐成为了商家们的拼抢顾客的重要战场 。不仅是BestBuy , 沃尔玛、Target、Nordstrom、Lowes都开始乘着Prime Day的东风搞促销 。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在Prime Day区间中可选择的打折商品变得非常多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digitalcommerce360
“我对比了一下 , 生活类用品Target、沃尔玛有些还能更便宜 , 电子类产品Best Buy有一些Prime Day没有在打折的型号也在促销 。亚马逊现在主要的优势就是它比较方便 , 什么都可以买点隔天就到了 。但光看价格上确实没啥区别了 。”硅谷软件工程师Alex告诉硅星人 。
调查显示 , 电子产品、消费硬件等折扣空间比较大的商品是往年Prime Day最受消费者们喜爱的类别 , 但当如今全网折扣都铺天盖地到来时 , 大部分消费者也会去货比三家 。
“平常的日用品打折其实也就便宜个几块钱 , 不会专门等到Prime Day买 。一般都是买大件儿 , 电脑啊电视啥的 , 但如果折扣不大又不是很着急用 , 就会想着要不等到Cyber day或者黑五再下手 。反正每年购物节都有好几次 , 到时候说不定还有新款 。”Alex表示 。
消费者们不仅做选择时更理性了 , 伴随着今年不断走高的通胀 , 很多此次也选择捂紧荷包减少不必要消费 。
一项调查显示 , 今年亚马逊Prime Day期间 , 被访者平均计划在亚马逊上花费 233 美元 , 在其他非亚马逊商店花费 155 美元 , 而这个数据总额比去年同期调查数据减少了约35%左右 。
在由于通胀引起的开支缩减计划中 , 除了外出就餐之外 , 减少购物被61%的受访者放在了计划前列 。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RetailMeNot
“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 , 加上到处都在裁员 , 真不敢大把花钱 。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 今年能省就省吧 。”一位硅谷妈妈向硅星人表示 。
高昂成本“劝退” , 卖家寻求多栖发展除了消费者们花钱更加谨慎了之外 , 在平台的另外一端 , 卖家们对待Prime Day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年 , 虽然疫情影响大面积消减、供应链也逐步回归正常 , 但很多卖家却在此次的Prime Day大促中选择“躺平” 。
“不是对今年的Prime Day没兴趣 , 是咱小店铺实在高攀不起了 。”一位中国亚马逊卖家在跨境电商论坛上大吐苦水 。由于今年亚马逊平台各项销售成本的飞升 , 迫使卖家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
亚马逊在此次Prime Day对所提出的“专项折扣活动价为现价的至少8折 , 满足过去30天最低价”的要求 , 在众多卖家看来无疑是在逼自己“做慈善” 。毕竟 , 在商品价格已经趋于全网透明的背景下 , 降价20%再加上广告的支出 , 利润空间几乎已经微乎其微 。而且从去年的情况来看 , 降价和广告带给卖家的流量和收益也并没有预期那么好 。
亚马逊的产品推荐机制的变化是背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中旬 , 亚马逊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封号行动 , 对存在恶意刷单、虚假宣传行为的卖家抓一个封一个 , 此次行动涉及几十万卖家 , 被业内称为是“十年不遇的行业巨震” 。而堵死了卖家“刷单”这条路 , 也就意味着 , 普通卖家想要提高自己产品的曝光度只剩一条路可以走 , 那就是广告 。
自封号事件以来 , 亚马逊广告收入一路暴增 , 2021 全年312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让它一跃成为了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第三大广告公司 。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亚马逊广告收入暴增来源都出自于卖家 。
最近 , NBC新闻中提到 , 一个做电脑配件产品的公司 , 2014年在亚马逊投放广告的单次点击费用才仅约0.14美分 , 但到了2022年初飙升到了约1.60美元 。很多企业都不得不大幅提高广告投入来换取更大的流量 , 数据显示 , 2016年 , 商家平均投放广告的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1% , 到了2021年 , 这个数据已经攀升到了4.6%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根据Marketplacepulse的统计数据 , 虽然2021年卖家在亚马逊上的广告支出大幅增加 , 但广告的平均转化率却稳定在12%左右浮动 。也就是说 , 广告带来的流量并没有大面积转化成销量 。此外 , 由于在活动中大家都在极力压价 , 导致很多卖家量上来了但利润反而更小了 , 纷纷感叹“大促了个寂寞” 。
除了广告成本之外 , 不断增长的物流管理成本也让卖家们“头大” 。今年1月18日 , 亚马逊正式实行上调物流管理费用(FBA) , 细项涨幅最高甚至达到了150% 。不仅如此 , 亚马逊还首次开征了燃料和通胀附加费 , 试图通过向卖家转嫁费用来抵消通胀和成本的增加 。
“今年能不亏就好了 , 肯定比去年差 。这次我们参加Prime Day的几款商品都是趁这个时候清库存 , 因为大件产品占了库存不赶紧出掉还得付一笔钱 。”亚马逊资深运营Mike告诉硅星人 。
Mike 毕业后就开始涉足跨境电商行业 , 他平常经常会在自己的公众号“跨境电商策”上分享自己的行业观察 。对于今年那些积极备战准备大干一场的新卖家 , Mike此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卖家们肯定还是很重视今年大促的 , 但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放平心态 。海外顾客一般都倾向于在Prime Day买降价空间大的高价商品 , 所以如果你是做20美元以下、礼品属性很强的小商品的话 , 那不要对Prime Day爆单抱有太大期望 。”
实际上 , 如今亚马逊也已经不是卖家的唯一选择 。随着疫情之下海外电商购物平台的开“卷” , 很多老卖家已经在计划多栖发展 , 把目光投向了如Shopify、沃尔玛、Shein等新兴平台 。
去年3月份 , 沃尔玛正式宣布向国际销售商开放市场之后 , 入驻沃尔玛的国际卖家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去年4月 , 中国卖家占沃尔玛全球所有新增卖家的比例仅为6% , 到今年5月份 , 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51%。
电商|亚马逊大促: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Marketplacepulse
此外 , 大量有实力的卖家也开始在Shopify上开设独立站 , 探索不依赖于平台的独立品牌路径 。而一些小商品卖家则开始跟以Shein为代表的新兴平台合作 , 虽然利润比较薄 , 但胜在省时省心 。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 , 亚马逊电商正在陷入“中年危机” 。在内部 , 各项成本飙升卖家们叫苦不迭;在外部 , 海外电商平台的竞争逐渐白热化 , 关于卖家和消费者的争夺战愈发激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