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 , 作者 | Riri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夏日高温天才刚开始 , 消费者的心却在结账时凉了半截 。看似平平无奇的“雪糕刺客” , 正以意想不到的价格“精准刺杀”误拿的消费者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误拿“雪糕刺客”的网友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无疑 , “雪糕刺客”也成了今夏的现象级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 , 相关话题已获得超10亿次围观 。
但其实 , 如今的食品饮料市场 , “食品刺客”四处埋伏:零食刺客、速食刺客、饮料刺客、水果刺客......总有一款“刺客”适合你 。
近期 , 超2.2亿次讨论的“话梅刺客”一度冲上热搜 。有消费者花了128元只买到6颗话梅 , 完成“刺杀任务”的商场也被调侃为“荆轲购物广场”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话梅刺客”也冲上了热搜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还有博主测评了无印良品的方便粉丝 , 一包售价9元的酸辣粉 , 净含量只有10.6克 。评论称“挺好的很方便 , 就是粉丝一口没” , 更有人开玩笑称可以“直接在嘴里倒开水”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一包只有10.6克的方便粉丝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但我们发现 , “幸存”的年轻消费者 , 正在反杀“食品刺客” 。
有舆情监测数据显示 , “雪糕刺客”相关话题自6月下旬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爆后 , 出现过多个讨论峰值[1] 。创作内容也从玩梗、吐槽 , 转变到分析如何避雷、呼吁加强监管 。
年轻人开始明白 , 当价格超过预期时要及时止损 , 不多花冤枉钱 。“雪糕刺客”之所以能刺伤你 , 不是因为你拿得起 , 而是因为你放不下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网友表示要及时止损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被调侃“大钱没有小钱不缺”的年轻人 , 也不再随意“升级消费” , 还呼吁全体消费者硬气起来 , 学会理直气壮地嫌贵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网友“要理直气壮的嫌贵”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食品“刺客”们的最大错觉 , 就是年轻人的钱好赚 。在疫情不断反复的今年 , 消费主义不再泛滥 , 年轻人的消费态度也更为谨慎 , 甚至还开始反杀“刺客” 。
借此机会 , 我们也想一起讨论:其实“食品刺客”早就有 , 但为什么在今夏集中引爆了消费者的情绪?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改变“食品刺客”的情况 , 推动真正的品类升级、消费升级?
01、是谁“带飞”价格 , 让消费者“频繁遇刺”“人生就像一个售货柜 , 你永远不知道拿的一瓶饮料多少钱 。”
“每个雪糕曾经都是5毛 , 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
“食品刺客”话题不断引发新的讨论点 , 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延伸出一种“刺客文学” , 网友们纷纷模仿《阿甘正传》、《小王子》等作品中的经典语录 , 讲述自己的“被刺”经历 。
我们发现 , “食品刺客”热度不减的背后 , 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价格不断被打破的困扰 。
同时我们也借此话题 , 一起来讨论“食品刺客”在“刺杀”消费者时 , 一些不同的“招数” 。
“雪糕刺客”的出现 , 教会了消费者“不要拿不认识的雪糕” , 但是有网友表示 , 自己被一个认识的雪糕“捅了一刀”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网友被一个认识的雪糕“捅了一刀”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尽管年轻消费者虽然认识可爱多 , 但是可爱多的价格已经不是十年前上学时的价格了 。消费者在购买熟悉的产品时 , 因为没注意物价的上涨 , 也会在付钱时“迎来一击” 。
也有同事告诉笔者 , 许多雪糕已经不是记忆中的价格了 , 但有个微妙的价格带 , 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比如他便利店买到了4.5元的绿色心情(炼乳红豆加绿豆口味) , 尽管物价贵了 , 没超出5元还是可以接受 。
还有一些“食品刺客”的出现 , 和终端价格标注不清、渠道定价不同有关 。
在社交平台上 , 有网友表示被一个酸奶“背刺”了 , 付钱时小卖部老板的一声“十五”让人满脸问号 。
也有年轻人表示 , 她觉得光明look酸奶好喝 , 在便利店购买价是8-15元 , 之前还在烤肉店买过价格是22元一瓶 , 会有点不值得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不同渠道定价不同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此外 , 还有的食品标价看似合理 , 但是实物尺寸远远小于预期 。
韩国品牌GENTLE MONSTER旗下艺术甜点品牌NUDAKE进入中国后 , 吸引许多年轻人打卡 。然而有些买了“迷你可颂”的消费者却“大跌眼镜” 。
有消费者表示 , 看到迷你可颂定价20元一份 , 虽然店员提示很小 , 但是没想到真的迷你 , 拿到购物袋以为里面都是空气 。
在评论区 , 还有网友调侃到“发现他们没骗人 , 英文写的是micro而不是mini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NUDAKE推出迷你可颂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更有网友在遭遇“面包刺客”后坚强表示:“咱买的就是好奇和勇敢” , “虽然没有尝出味道 , 但是努力分了四口吃” 。
还有年轻人在买散装称重食品时 , 会遇到“散称零食刺客” 。
网友称防住了“雪糕刺客” , 却没防住“牛肉干刺客” , 三小袋要46元 , 于是两小袋26元的猪肉脯都不贵了 。
也有消费者表示“真的有点不可替代的好吃 , 完全找不到平替 , 可是真的好贵”、“贵到想把每一口的感受死死刻在脑子里 , 不然就感觉浪费了的程度”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散称零食也出现“刺客”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无论是终端价格虚标、产品涨价 , 还是实物过小、对散称价格没有概念 , 年轻人的预期消费价格都在被不断打破 。这些“遭遇刺客”的经历引发了大量讨论 , 消费者也开始硬气起来 , 表示要“理直气壮地嫌贵” 。
02、不爱“贵替”的年轻人 , 有了什么新需求?“为什么总是钟薛高?”
在“雪糕刺客”的话题中 , 钟薛高已被网友认作“主角” , 后续又因“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事件冲上热搜 , 引发舆论热议 。
人民网网络评论部的官方微博 , 在7月6日发表评论称:“钟薛高的最大问题恐怕不在于用料 , 而在于能否撑起高昂的价格 , 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业内人士也曾向我们表示 , 食品饮料行业“贵要有贵的理由” , 产品开发不能偏离出消费者认知 。
我们曾在去年讨论过“‘平替’过时了 , 爱吃的年轻人 , 怎么开始买‘贵替’食品了?”的话题 。在今年我们发现 , 年轻人开始有了新变化:年轻人开始不爱“贵价”产品了 , 开始反杀“食品刺客” 。这些年轻人又有哪些新的消费需求?
  • 既要“物有所值” , 也要满足品质需求
在“雪糕刺客”之前 , 其实“酸奶自由”、“牛奶自由”等都引发过大量消费者讨论 。因此 , “快消品的客单价走高 , 如何合理化?”也成了品牌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
有消费者表示 , 最近一直在关注“食品刺客”的话题 , 稍微贵点能接受 , 但是心里一直有个想法 , 这些贵价产品所谓的“附加值”真的值吗?
高价是否“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点 , 也是基本的商业规则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 , 贵妇人设完全不是问题 , 关键品质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相比稀有原料、特殊产地 , 消费者更容易为营养健康的价值感买单 。
例如单杯定价基本为16-20元的乐纯“三三三倍”系列酸奶 , 就强调了营养健康的概念和品质感 。品牌主打接近4倍生牛乳提炼出一杯酸奶、三倍于国家标准的蛋白质含量、一盒含有超过100亿活菌 。
有趣的是 , 这个被消费者认为是“高价”的酸奶系列 , 也在今年6月26日推出了新品「三三三倍·大师系列」 , 每100克不到10元的价格 , 被乐纯称为希腊酸奶中的“性价比之王” , 还登上了618乐纯销量排行榜Top前3的位置 。
品牌表示 , “大师系列”1袋500g , 约为4盒“三三三倍”酸奶 。这也是乐纯的“隐藏单品” , 在过去被卖给B端的客户 。
有业内人士曾评价道“如果产品价值不到位 , 就是对消费者没有尊重” 。乐纯在提供一个相对更高性价比的酸奶选择的同时 , 也能满足消费者对0脂肪、0蔗糖、高蛋白、含活性益生菌等营养需求 。
  • 品类间界限模糊 , 年轻人喜欢“不可替代”
在如今的食品饮料赛道 , 品类之间的定义变得模糊 。对于年轻人而言 , 不仅“咖啡的尽头是奶茶” , 新茶饮也可以替代雪糕、甜品等品类 。
因此也有了“网红雪糕:奶茶跟我差不多贵 , 为什么只骂我?”的讨论 。
尽管雪糕、奶茶等都曾经“便宜”过 , 但我们发现 , 用户对不同品类之间的价格上限接受度有差异 。有年轻人告诉我们 , 他认为“贵价”产品的主要作用应该是“面子” , 使用场景很重要 , 雪糕的场景很难跟面子挂钩 。
相比雪糕 , 新茶饮有更高的社交属性 。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 , 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单价的同时 , 也都打造了社交空间 , 持续不断地留住年轻人 。
喜茶就推出了黑金店、粉色店、LAB店等 , 其中大火的PINK版喜茶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打卡聚会 。
当新茶饮市场升级拓宽了产品类型后 , 雪糕最初的“冷饮”价值也容易被取代 。品类也需要增加自己的更多价值 , 避免成为“可替代”产品 。
  • 拒绝空有“情绪价值” , 创意需要落地
光有高价格或是社交价值 , 还不足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年轻人是支持新消费品牌的一代 , 但体验了众多新消费品牌创意的他们 , 也对品牌做的一些“小巧思”更加挑剔了 。
有网友表示 , “雪糕刺客”味道还可以 , 可能贵在雪糕棒上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网友对雪糕棒上的文案做出评价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钟薛高的雪糕棒上有着各类文案 , 但对此消费者并不只是感到惊喜 , 还在考虑“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成本 。
品牌曾经宣传称雪糕棍全部都使用了环保材料 , 雪糕棒是环保棒签 , 100%可降解 , 且相关的外观、以及发明专利都申请了专利 。尽管环保是整个食评饮料行业正在推动的大趋势 , 但如何能让消费者对其概念买单 , 仍是一大关键 。
如今消费者选择的产品 , 并不是空有着文化附加值的皮囊 , 而是真正认可其创意和对应的价值 。
去年夏天文创雪糕曾一度爆火 , 据悉光北京的景点就有50多款 。在小红书上也有许多博主发布了文创雪糕大赏攻略 , 分析口味和性价比 。一边旅游 , 一边“集邮”文创雪糕的活动也点燃了网友们的兴趣 , 获得了真正的认可 。
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正在转变 , “高价”、“奢华”方向的营销不再有用了 , 年轻人需要真实的功能性价值 , 更多样可替代的品类选择 。此外 , 品牌的产品价值和体验感 , 也需要真实传递给消费者 。
03、是时候击退“食品刺客”了近期 , 消费者热烈讨论“雪糕刺客”的现象 , 被不少媒体分析表示“天下苦高价雪糕久矣” 。网友们都在期盼食品刺客“击退指南”的出现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我国现存雪糕冰淇淋相关企业4.31万家 , 每年都有几千家新增企业[2] 。光需要预防雪糕刺客 , 就是一个大工程 。更别提还有许多食品品类 , 也都埋伏着刺客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我国现存雪糕冰淇淋相关企业4.31万家图片来源:企查查
那么要多久才能能有效击退“食品刺客”?
7月1日 , 微博上一个名为“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的话题冲上热搜 。还以为网友们又在反杀“雪糕刺客” , 点开却发现该微博话题的主持人是人民网 。
人民网官博在该话题下发表消息称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将在7月1日起施行 , 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人民网主持的“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话题上热搜图片来源:微博@人民网
其实早在6月3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在官网公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 , 进一步完善了价格监管制度规则 , 在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认定、法律责任方面都做了明确 。
然而7月1日 , “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的话题才鼓励了“雪糕侠”们的心 , 到了7月2日 , “保卫雪莲”的话题又引起网友们情绪爆发 。
“今天 , 你不为雪莲发声 , 明天 , 他们就敢动你的小布丁 。”
每包5毛钱、13年没涨价的“雪莲冰块”上了热搜 , 也成了网友们的重点“守护对象” 。到7月6日 , 更有媒体报道 , 5毛一袋的雪莲冰块 , 在外卖平台销量已经暴涨199%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雪莲冰块在外卖平台销量暴涨199% 。图片来源:抖音@中新经纬
而网友“保卫雪莲”的根源 , 并不只是想买5毛钱的雪糕 , 更在于消费者对自身购买权益的维护 。
同时 , 针对雪糕刺客 , 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好多“雪糕侠”、“雪糕护卫队” 。这些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避雷指南”、“刺客大盘点” , 自发科普食品价格 , 引起了许多网友讨论是否值得购买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避雷指南”、“刺客大盘点”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同时 , 品牌方也开始关注到消费者对高价产品的敏感度 。一些新茶饮品牌也都降低了价格 , 让高端奶茶“告别30元时代” 。
今年2月24日 , 喜茶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降价 , 表示今年内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产品 。甚至放下了“诚邀见证、绝不打脸”的狠话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
文章图片

喜茶宣布降价图片来源:微博@喜茶
3月3日 , 乐乐茶宣布部分饮品控制在20元以下 , 其中一款产品售价为8元 。3月17日奈雪的茶宣布也降价 , 推出9-19元的“轻松系列”茶饮 。
看似是一场中高端新消费品牌争夺消费者的“集体妥协” , 在抢占了第二梯队市场的同时 , 也避免溢价过高的嫌疑 。
但降低定价的背后 , 是对企业在上游供应链、下游议价权、品牌价值、品牌规模等方面展开了一场更严峻的考验 。如果品牌还不能靠自身势能支撑降价 , 而只是通过营销补贴赚取一时的热度 , 也会最终失去消费者 。
04、结语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的背后 , 是对自身消费需求更清醒的认知 。他们不再容易走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死胡同 , 而是回归本质 , 按需购买、量力而行 。
食品饮料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 , 先要抓住消费者对食物的最基本需求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需要“物有所值”的品质价值 , 更多样可替代的品类选择 。此外 , 年轻人也不再为打着“精致生活”名义收割钱包的品牌买单了 , 他们对产品价值和体验感有着更高的要求 。
有人说“消费主义肆意泛滥 , 暴利的行业、品牌多了去了” , 也有人说“天下苦食品人久已” 。但一个需要深度和创新的行业 , 需要的不是为了一时增长的权益之计 。我们也一同期待国家法规、消费者、品牌三方共同推动食品行业的正向升级发展 。
【新消费|年轻人反杀“食品刺客”,有钱也不花?】参考来源:
  • 雪糕刺客获热议 , 舆论情绪的反转让品牌们紧张了吗? , 2022年6月21日 , 识微商情
  • 雪糕“升值”密码背后:我国现存雪糕冰淇淋相关企业超4.3万家 , 企查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