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3

觉得自己有点没用,对助理员的工作太不上心了。在学院的资助工作,当真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汇总的任务,就只管把表整合整合就结束了。没有任何检查,金额是否正确,身份证号是否符合格式,调整过来后后4位有没有变0,“是否”有没有填对。
不检查的结果就是,表格一改再改,不停地打印,盖章。我都快不好意思去见导员了,我估计导员也不好意思再把电子表发给董老师了。助理员都做了近2年了,与电子表打交道也有好几次了,可怎么总是记不住教训呢?
今天周三了,J兰他们班还是没有班会的消息,我们当初都估计错误了,这种不堪的事是不会弄得全班皆知的。还是年轻了。这样的情况在我身上屡屡出现,当初参加水湄姐新媒体助理的竞选时,面对一篇文章,傻傻地磨蹭半天,最后选了个超级幼稚的配图,还异想天开地认为水湄姐会有别的兴趣,以为自己能唤起她的童真。
事实是,人的喜好一旦确定,短时间是改不过来的,所以最好不要剑走偏锋。可当初我确实参考过公号以前的排版风格,可怎么做出来的效果是那样的呢。
今天在公号上看到一个很一针见血的观点,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公众人物,来自秦小明:

不少人在生活当中,都容易犯「晕轮错误」
什么叫晕轮错误?就是你事实上是因为某个方面喜欢上一个人,但你会不自觉把这个方面扩大,甚至放大到这个人的一切,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一直提醒我的用户,你们可以喜欢我的文章喜欢我的观点,但务必不要喜欢我。这就是我对公众人物的基本观点:
不要有任何偶像崇拜的心理,不要把一个人做的事,展现的某一方面,和这个人的全部,划上等号。尤其是公众人物。
大家记住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
真实的秦小明,对外展示的秦小明,舆论口中的秦小明,是三个不同的人设。
【20170913】把秦小明换成任何公众人物,都成立,包括薛之谦。一般来说,大众用户是没有办法了解到公众人物的真实人设的,他们只能根据其他两个人设,去无限逼近这个人的真实人设。
但不管你多逼近,总会有偏差,多数时候,这种偏差极大。
因此,不要觉得秦小明写的文章好,这个人就一定其他方面也很好。也不要因为薛之谦段子说得好,歌唱得好,就觉得这个人其他方面也很好。
我隐约找到了为什么我对点姐、多多等没有太多热爱的原因,我喜欢看她们的文章,但以前我几乎不和她们在公号上互动,几乎不留言。当然我现在互动也不是因为我就多喜爱她们了,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学着在网上与名人、陌生人互动,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昧地赞美表扬。
也许吧,也许一切都会变好的,希望导员明天心情好。(;′д`)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