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书摘1-时间管理)

起初买这本书,缘起是因为京东做促销,买《好好学习》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就顺手加入了购物车。没想到居然捡到了宝。
这本书不多不少,300左右页,装帧是这种类型的书籍该有的样子-清新,简约。照旧是牛逼哄哄的腰封,然而还是被我扔掉了。关键是内容,内容。书采用了多色混印的形式,读来赏心悦目。书中的重点部分,还自带了波浪线划重点,简直不能再方便更多。
《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书摘1-时间管理)
文章图片
书摘 From 彭小六《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时间管理的演化(四代时间管理)
第一代:普遍使用便条和办事清单,明确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没有提到有限顺序的概念。

第二代:使用日历或日程表来安排约会的进度计划,反映需要提交计划的时间并预先安排未来的活动。使用这个管理的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没有按照重要性对任务进行排序,缺少成就感,因为时间总是被日程表所左右。
第三代:注重确定长期、中期及短期目标,然后再根据价值观合理的安排精力和时间,这种理论提倡对每一天进行合理规划, 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来完成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代: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人们的满足感通常来源于期望与期望的满足,而这些都是在我们影响圈范围内。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注重的不再是具体的事务和时间分配,而是如何维持产出和产能之间的平衡
小六这本书,关于时间管理的部分,让我如获至宝(主要是有一种“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的感受)。其中对于这些时间管理的流变并不关注,只是关注其中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部分,比如:

清单(待办事项管理)
GTD (清空心灵,断舍离)
日式工作整理术(工作区,清理等,感觉隐隐有5S的味道)
就如同那个经典的笑话一样,我们只需要吃鸡蛋就好了,不需要知道生蛋的母鸡长啥样。不是这方面的学者和专家,就拿来用就好了。
在我理解的时间管理,在原则和机制的层面(道),应该是包含以下:
记录机制(清单)
更新和处理机制(GTD)
专注机制(番茄钟,意志力训练)
实时反馈机制(GTD,清单,游戏化)
其他的,都是术和器的层面,直接拿来用就好了。而这本书的时间管理部分,就是这样的神兵利器,拿来就用,用的时候适当修正,简直完美。
我和时间管理的小故事

我开始做时间管理,纯粹是因为懒。
是的,真的是因为太懒了, 所以不希望时间浪费在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上,比如抓取数据做表格,比如发邮件,比如做成PPT汇报。我还有很多的音乐等着听,还有很多的电影等着看好吗。
我在刚刚进入世界500强的某公司的时候,做的是技术支持的工作,也就是电话接线员,负责接待家庭用户对于台式电脑的咨询电话,解决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时候,我每天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最少8小时,正常12小时。一般都是从早上9点进入电话队列后,到晚上9点下线,中间除了吃饭喝水和短暂休息外,几乎都在电话上不停的讲讲讲。因为时间固定,指标固定(电话数量,客户满意度等),能腾挪的时间不多。至多就是在接电话的时候半死不活,顺带看看《鬼吹灯》小说而已。等到我的鼻子和喉咙终于不行了,我终于下定决心不做接线员了。
如愿以偿的,我找到了一份不用一直讲话的工作(其实也是一直需要沟通,只是不需要一直电话,大部分沟通用的MSN, QQ,邮件而已),终于有了时间可以考虑和执行别的事情。这时候的挑战,却是时间的严重不足。
我负责的这个项目,需要很多的邮件沟通,报表制作等基础的文职类工作。邮件沟通又大部分是英文,我是一个CET4都没有过的人啊……写写写,写完了给团队里的supervisor修改,她通过后由team leader修改。标点符号,大写小写,语法错误……用字斟句酌来形容并无偏颇。邮件之外,其实工作时间已经不多,每天和每周有固定的报表,每周有固定的汇报会。后来又加上了一个在线系统的开发……这劳累程度简直了。我自认为自己也不笨啊,为什么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书摘1-时间管理)】我还是想要偷懒,还有很多等待我听的歌和等我看的电影。
我想,应该要想想办法了。
经过了一番百度,我查到了轻重缓急四象限, 也看到了GTD这个概念,从此深陷GTD无法自拔。
在之后我在部门里宣扬GTD,开时间管理分享,以至于后面去参加了项目管理培训,走向了项目管理道路。这一切的开始,都是时间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