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青春.成长.疼痛

本书当初是以“恋爱小说”为分类出版的,售卖时也打着“恋爱小说”的旗帜进行宣传。就内容而言,这部作品确实描写了渡边彻的恋爱故事,但也并非仅如“恋爱小说”那般单薄。

内容方面首先最突出的是“青春小说”。描写的主人公们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他们在青春期中内心对生活的感触。村上对于年轻的主人公的心理和生活描写得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青春气息,这也是为何有人说这部作品是村上的“自传”性质小说的原因。故事的发生背景正是村上的青春时代,因此对于环境、心理、文化、社会等描写细致入微,毫无矛盾。
其次,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作品。成长路上,无论谁都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关键在于面对挫折的态度,是毫不妥协的愤懑一生或鱼死网破?还是安于现状,顺应生活?成长大概就是一次“破壳重生”的挣扎,破壳成功者见到新天地,呼吸新空气;破壳失败者则像木月一般,永远停留在十七岁。
成长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疼痛,有的人忍受了成长的疼痛,边治愈自己边寻找方向,有的人无法容忍成长带来的深入骨髓的疼痛,于是选择自我了断。
本书对于性的描写有很多。有因爱生性的性;有为性而性的性;有为温暖而性的性.....那么村上描写性是有何目的呢?我认为,一方面说明青春期的年轻人们的空虚彷徨、不知所依,于是像永泽那样不停的找寻一夜情,将因为成长而空出来的内心填补完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性的过程中,青少年对于性的态度的转变。渡边彻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性交,体现出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悟。
日本近现代作家大多对于生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的描写也同样令人震撼。“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认为,死不是生的敌人,而是生的另一种形态。大概惟其如此,有着这样生死观的渡边彻,才能在友人接二连三的离世中坚强的成长。
【《挪威的森林》青春.成长.疼痛】本书虽然打着“恋爱小说”的旗帜,但对于爱情描写的篇幅却不是很多,大多是字里行间、言语语气中流露出来。我不明白的是: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简单,仅仅一个小小的谎言就够了,但重建却千难万难。或许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因为消灭的只是肉体,而被打败的却是精神或灵魂。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