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985小镇做题家的迷茫,也许开放是答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来咖智库,作者 | 徐梦豪,编辑 G3007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明星考编的事情,“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又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这个词明明是来自一群985寒门学子的自嘲,但经过一些社交媒体的发酵却变了味,逐渐演变出对寒门学子出身和努力的嘲笑和贬低 。
其中有一种观点是,受限于视野和过往经历的限制,小镇做题家除了会读书和应试并不具有更为特别的优势,让他们在更为多元化的时代占得先机 。
事实上,在未来成为过去之前,没有任何人可以信誓旦旦保证说,自己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 。正如熵增定律告诉我们的,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从这一角度来看,哲学意义上的永久的稳定状态并不存在,混乱总会代替有序,且过程不可逆 。
现在摆在大量应届毕业生面前的这道难题“就业”大考,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寒门学子正在经历自己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跃,但大时代的变化,给这些毕业生们的社会第一课添加了“寒冷”的色彩 。
救世主并不存在,凭借自身勤奋和努力走到今天的寒门学子或许需要以更快的适应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这个道理熵增定律也同样讲了,我们需要不断开放,也就是持续的学习,来打破自身系统的孤立性 。
放在就业这件事来说,如何破“卷“?恐怕就需要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先从具体的事情上着眼反躬自省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带给这家企业的同事或者上级怎样的价值?
破卷,先从开放自身开始 。
找不到工作?这是常态小Z是一名985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坦言自己目前的状况就是:想卷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
Z的求职经历:
9月,备战公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公考和找工作只能二选一 。因为当时全身心准备考公,所以错过了秋招的最佳时间 。
11月,参加国考并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 。以最低分进入面试,寒假期间准备国考面试 。
3-4月,国考面试遗憾败北 。同时准备毕业论文 。
4月,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从那时才意识到今年就业的严峻形势 。心里开始慌了,知道自己找工作开始得太晚了 。此时心态也有转变,从最初只投国企央企的法务,到后来放宽要求全国各地海投 。
5-6月,简历投递了有几百份,百分之八九十都石沉大海 。有些hr还告知不合适拒绝了,有些简历甚至都没有被看到 。参加了一些面试,但是很多也都没有了后续 。找工作遇到了奇葩的公司,还遭遇过喜欢pua的面试官 。后来开始联系曾经的一些同学朋友,想让帮忙内推或者推荐下,但始终没找到满意的工作 。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会很谨慎,想从事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又不害怕随便签约单位错失了两年应届生的身份,对后续的考公产生影响 。
那段时间Z总是失眠,会持续性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好像特别差劲,会特别的慌张,害怕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惨状 。
后来Z发现,身边的同学除了少数人找到了工作,像他种状态的是常态 。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了因为疫情而推迟的省考联考上,边找工作边备考 。
7月,Z的心态平和了很多,能够去坦然面对现实 。所幸家里人也很理解,给了我很多鼓励 。现在的状态就是一边等公考成绩,一边投简历(现在投简历目标更加明确了,没有像以前为了就业泛泛的海投) 。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下两个历史新高,毕业生人数总量最高,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人;毕业生人数增长量最大,同比增长167万人 。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概可以用“惨烈”形容了吧 。就业难、待业愁等话题引发讨论热潮 。
硬币的另一面:供需失衡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关门倒闭;当一部分企业需要依靠裁员缩招来减少开支、维持生计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升高 。面对有限的就业岗位,千万应届生不仅要内部竞争,还要与大量无业者和失业者外斗 。
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房地产”与“互联网”不复盛况 。毕业生的数量持续不断的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在减少,以前几个人争抢一个岗位,现在几十人竞争 。
一个HR朋友说,她每天要看几百份简历,对于双非学校直接过滤,缺乏经验的也不在考虑范围内,现在是有大量的优秀人才等待去挑选,所以毫无疑问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从卷学历、学校到卷实习、卷经验,甚至有些还要求有一年以上的学生干部经历,各种附加条件层出不穷 。
不仅应届生找工作难,就工作了几年有一定经验的人也不好找工作 。一个朋友本来今年打算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没有能力在帝都立足,到了适婚的年龄父母也一直催促着,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退缩了 。不敢轻易的辞掉现有的工作,担心回家后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
土木工程专业的小C毕业已经一年了,工作不如人意 。小C说自己很后悔考研,这三年的研究生让自己理论知识有所提升但是实践经验还是一片空白,得到了学历失掉了机会 。曾经本科生可以从事的机会,如今以一个研究生的身份去投简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就业大环境和她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差了很多,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选择的机会都和老同学们相差甚远,竞争真的太激烈了 。那个时候大家找工作要相对轻松很多,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以及疫情的影响,就业对于不被大多数企业偏爱的女生真的太艰难了 。
可以接受降薪,但不接受失业编制的魔力在于稳定 。现在很多人认为,有了编制就有了安稳的依靠 。
一场肆虐的疫情持续反复,三年来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体制内的人员因其稳定性和确定性而幸免 。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以前对编制嗤之以鼻,认为工资不高,且过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磨灭了年轻人的冲劲与生机,不想去从事平淡单调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工作;现在“求稳”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面对生活中各种突然起来的不可控因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和开销,不必整日担心行业危机、面临失业焦虑,不失为一种稳稳的幸福 。而缺乏经验的小白应届生更是成了考公考编的头号粉丝,一腔热血奔赴体制内 。
【投稿|985小镇做题家的迷茫,也许开放是答案】北京朝阳区公布的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不少拟录用人员毕业于名牌大学,硕士和博士占了三分之二,整体呈现名校毕业、高学历人才的特点 。其中,一个城管岗位拟录用了一位北大毕业的女博士 。根据可查信息显示,该岗位负责城管职责内的行政执法工作,学历要求只是本科及以上 。以前仅仅是一些普本高线的毕业生热衷于体质和安稳,而如今大量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也将目光投向考编考公;硕士甚至是博士也开始扎堆考编,越来越多的硕博毕业生开始涌进县城竞争基层岗位 。就业环境的内卷催生疯狂投身编制的社会现象,为编制挤破头诚然是当下毕业生的现状,预上岸,闯N关 。
小L是一名师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要进公办学校当老师的想法,参加了很多教师招考,拒绝了好几个私立学校的邀请,一心渴望成为有编制的教师 。在考试结果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参加了特岗教师考试,以前一比三、一比五的岗位,现在卷到不行,一个小县城的英语老师,招聘5个人,报名人数高达200+ 。小D是985硕,所学的专业是冷门的世界史,因为一些其他因素无缘考博,这个专业本身就很难就业,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无奈只能去闯考公的独木桥 。
结 语前段时间浙江湖州法华寺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月薪上万,登上热搜引起热议,网友纷纷表示这个工作太好了,心动了要赶快去报名 。“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喜欢清静的生活,工作之余还能洗涤心灵,何乐而不为呢” 。
最近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各种“非传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了,例如村里招宣传专员、语音AI方言训练师、情感咨询专家,等等新兴的职业类型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想象空间 。对广大毕业生而言,或许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来看待这个世界 。
推荐阅读
- 投稿|“二创”走向版权合规,长短视频不再是零和游戏
- 投稿|从咖啡到奶茶再到冰淇淋,万物皆要“植物奶”?
- 投稿|快手抢夺周杰伦后,在线音乐还有戏唱么
- 投稿|莫迪的“印度制造”梦依然遥远:该向越南学什么?
- 投稿|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专题分析
- 投稿|张小泉公关危机,是“摆烂”造成的吗?
- 投稿|Soul式焦虑:囿于变现怪圈
- 投稿|时尚圈还能进军NFT?只能看不能摸的衣服有点东西
- 投稿|网易游戏北京事业部解散,一次短暂的尝试
- 投稿|山西“煤老板”豪掷2亿,每日优鲜走到悬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