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睿知 > it技术 > >
【WK07-周礼】周礼是一套政府组织结构规划的全盘方案,原名《周官》,既包含了可信的先秦史料,又有人为加工的乌托邦性质。它没有任何礼仪上的话题,而是一套政府组织结构规划,即政府部门、岗位、官职的全盘设计方案。
序
- 传统婚礼的仪式、意义和流变
- 传统丧礼的仪式、意义和流变
-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战斗
- “礼教吃人”是怎么回事
- 《周礼》在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发挥了什么作用
儒家经典的变迁
- 六经|六艺;——汉武帝置五经博士;
- 十三经:三礼,三传;诗,书,易;论语,孝经,尔雅;宋:孟子
-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五经。《礼记》拆分成《大学》、《中庸》。
五礼——嘉礼
- “五礼”——吉凶宾军嘉。
- 《仪礼》反映的婚礼是安静的(不可送礼,不可奏乐),略带伤感(人事更替)的仪式,而不是隋唐后期热火朝天的婚礼形式。
- 婚:公爹对亲家公的称呼。姻:亲家公对公爹的称呼。因此婚姻就是结成亲家。
五礼——丧礼(服制)
- 连坐的范围划定,服制是最重要的依据。
- 女人的三从意味着家族认同的转换。
- 儒家最重视丧礼,因为丧礼能够凝聚宗族,规范个人角色。
- 五服的划分标准是,关系越近,丧服越破,越过服丧时间越长。
- 宗法关系中,人不是独立的一个人,而是宗法关系网中的一个节点。关系网有自我维护的倾向,因此有这些约束。
贞女现象
- 女人未婚夫的守节甚至殉死,这是明清两代,非常醒目的社会现象,这种女人叫做贞女。
- “庙见”仪式后才算正式形成婚姻。
- 贞女是礼崩乐坏的牺牲品。宗法社会非但不是道德楷模,还是“非礼”。父系社会中女人是资源,男人制定了一大套管理女人的制度:1)子嗣;2)财产继承。
- 贞女是明清时期异化的礼教结果非礼教吃人。清初文人对推广贞女形象不遗余力,以他们的民族身份感密切相关,有助于弘扬文人认为汉人道德的优越性。
谈礼教与《局外人》
真诚的人在规范中的生存之道
- 在价值趋向一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自然会对价值观相异、行为标准不合的人天然生出厌恶。默尔索那种貌似人畜无害的漠然生活态度,在任何价值一元化的社会中,都会生出撼动纲常的力量,所有人都会本能的感到威胁。
- 如果不把自己伪装的和别人一样,迟早会被当成异类除掉。
- 小说中的司法审判并不荒诞。
局外和局内
- “局外人”能看见,心态如默尔索那样异变,但伪装的更好的人,在内心违背社会的同时,就会将自己的负罪感投射在默尔索身上,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人毫不付出伪装的努力,却能活得跟自己一样好。他们是同类,但是不是盟友。局外人更像是撕掉皇帝新衣的小孩。但局内人需要皇帝维护稳定。
- “局内人”站在社群主义的价值立场,一致的维护着他们社会的基础伦理,所以才会有舆论的一致谴责。
- 批判,只因为站在局外,采用另一种价值体系罢了。
《周礼》
- 周礼属于古文经学,汉武帝时期被收入皇家秘府,没人能看到。——可能因为与当时政治制度相左。
- 刘歆想将古文经籍,列入官方学术系统,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围攻。打响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第一战。
- 周礼在王莽当权时代得到重视,成为改革的依据。
- 王安石变法,再次提高了周礼的地位,作为变法的理论源泉。康有为颠覆周礼,也是为变法造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