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十八天|日更第十八天 | 《论语两则》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正文解读: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整天从不表示异议,像是一个愚笨的人。等回去之后,省察他的钻研和实践,又能发挥所学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个人感悟:
这几天又要回到教育和学习的专题了。一个学生有没有认真学习,老师是看得很清楚的,由此,我想到了孩子如何提升学习能力的问题。
每个当妈的,没有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我也如此。
从孩子快到入学年龄时,我就开始关注是不是要进一个好班,是不是要找好老师,是不是要进最好的培训机构等等问题。
也许是自己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好条件,总想尽自己的能力去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希望孩子能够从中受益。
可是过去的六年小学时光,孩子的学习给我带来的并不是莫大的喜悦,我投入了很多,有精力也有金钱,可是我发现一切皆枉然。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她始终还是那个表现平平的孩子,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当然这里仅指学习这件事。
目前的国内教育还是以分数为标准来评判一个孩子的能力,这个我也不完全反对,毕竟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的。
孩子目前就是这个身份,这和我们做事一样,身在其位,就得全力以赴去做,而且还要做好不是吗?
这几年,我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反思,也不断在回避问题,我知道其实学习是自己的事,外界因素最多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是在孩子最需要人警醒和提示的阶段,我又忽视了,我每天忙忙碌碌,不想为其他事烦扰,因此,我放任孩子自己去解决学习的问题。
反正,不懂有老师,不懂找机构,只要你不厌学,总是可以提高的。
我还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老觉得上大课孩子是不会集中精力的,万一没听懂那不就白瞎了。
于是,我愿意额外花更多的钱去做“一对一”的所谓个性定制化的培训,我以为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全方位的给孩子一个快速提升的通道。
可是,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假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我慢慢地发现,同样一个老师带着同一年级的孩子,有的孩子可以迅速提升分数,可有的孩子却依然进步缓慢,不幸的就是我们孩子属于后一种。
面对这种情况,你能怨谁呢?怨老师,人家也投入了精力,你家孩子不给力能怪老师吗?
怨孩子,她每一次课都没落下,不论寒夜还是酷暑,一直在坚持上着课,她也在尽力为了让妈妈安心,没有说过不去上课的话,可为什么就是学不好呢?
我在去年小升初的结业考试里,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在所有补习的学科里,她的成绩都是原地踏步,但是没有补习的学科,竟然一直保持优势。
重新回顾孩子漫长的求知道路上,我到底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其实没有,或者最多是让她建立了一种努力学习的常态机制,孩子自身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把握,其实还是归结为她自己对这门课的理解。
就像颜回那样,听完课,人家回去要消化落实的,不是仅仅停留在上过课而已,而能够让孩子回去仔细琢磨的课,那必定是自己想要学的内容,因为没人会催她。
可是其他学科,不仅学校要学,课外要学,还要背负这家长的强制意识,诸如“你这门太差,不补不行了”之类的话。
我有时候也在想,让一个成年人在自己不爱的领域里专注两个小时不间断,你是不是都有想发疯的节奏,更何况一个孩子?
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我不敢说不补习就一定能学好,但我想说,如果孩子自身动力不足,再补多少课都是无济于事。
我现在需要做的事,也许就是一件事,怎样让她自己动起来?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正文解读:
孔子说:“注意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一贯经历,考察他的秉性习惯,一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住呢?一个人能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个人感悟:
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词“察言观色”,但凡普通人是无法隐藏自己的习性和习惯的,不过也不排除有一类特殊人群可以藏得住,那应该类似间谍、特工类的人,但是这些人可能少之又少。
要说识人,其实个人觉得不是件难事,就如同孔子说的这样,多接触多观察,是什么人自然就了解了。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人虽然是复杂的动物,但情绪和习惯这些东西,往往是很难隐藏的。
最近工会老张罗着给大龄青年们相亲的事,其实我老觉着意义不大,缘分这东西还是要自己去找,从天而降的还是少。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识人能力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也都不是凑合过的主。
【日更第十八天|日更第十八天 | 《论语两则》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个人觉得未来的婚姻趋势会大幅下降,其实这个现实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了,也不需要隐藏,谁还不是个有个性的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