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

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海豚投研
“通胀、加息” 的戏码稍微消停,上周正式进入业绩放雷季节,一面是港股业绩预期雷,另一面是美股的实际业绩雷,海豚君这里稍微引申滚滚天雷背后的隐藏含义:
国内:惨烈的清库存周期a. 从泡泡玛特和飞鹤发布的业绩预警,甚至苹果中国最近为期四天(截止八月一日)的全线产品降价促销都可以看到:竞争恶化、需求低迷、成本上升,大概率导致二季度大部分国内的消费品公司都是收入低迷,同时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坍塌 。
b. 快手小范围的二季度业绩展望交流,预期当季直播 10% 增长、广告中高个位数增长、电商 9000 亿 GMV 目标不下调,显示清库存的广告和零售平台更具业绩任性;
c. 回溯分众上季度业绩电话会:“梯媒在品牌广告的占比在提升,目前问题是广告总需求萎缩,不确定性下需求往直播等直接转化偏移,虽无利润但清库存,企业也愿意做 。疫情之下的梯媒、开屏、内容营销都受到影响,属于不迫切的需求 。品牌广告需要预期向好才能回暖 。企业长期看品牌,短期追流量,当前企业清库存是求生性反应,可以理解 。”
综合(a-c)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品牌角度,还是广告平台的角度:走出疫情之后,企业大多迈入清库存周期 。
清库存周期对于品牌而言,一致的毛病就是:“收入增长差、毛利和净利表现更差”,在不同的商品矩阵当中,高毛利的可选利润表现差中之最 。因此,在进入密集的上半年财报季时刻,资金应该尽量有预见性去 “避雷”。
品牌角度,二季度是谁清库存最凶猛谁的业绩最差,而走出二季度短期展望的话,谁能快速走出清库存周期,走出库存的压力包袱,进入常态化的经营,谁就能更快业绩见底,最先复苏 。
而平台角度,清库存平台的业绩韧性也相对更大一些,可以后续关注快手、拼多多与唯品会等 。不过唯品会虽然有行业周期上的利好,但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利润恢复能力是个问题,到时可以特别关注一下 。
海外:尽收眼底 “裸泳” 选手而最近公布业绩的三家美股公司——奈飞、Snap 和特斯拉 。这三家公司都以年初来看的话,奈飞和 Snap 到现在跌幅还有 60-70%,而特斯拉已从最高接近 60% 的跌幅回到了 20%+ 。
而从这次的业绩来看,三家公司就二季度业绩本身而言,没有一个拎得出来的,只是谁比谁差得少一些,但业绩虽差,但市场反应各不相同 。基于此,海豚君把市场系统性杀估值的时候,股价的下跌分为两类:
a. 悲剧 “双杀”:业绩支撑不住,甚至长期逻辑也烂掉了,当前的 Snap 就是去年下半年的奈飞,走出疫情短期业绩崩盘,行业竞争恶化,企业壁垒降低,长期逻辑也烂掉了 。
杀估值的时候,业绩架不住,基本等于要完全价值重估,要先算出安全边际,等业绩到底了,价格要在现金储备和经营现金流支撑的安全边际范围内,才有困境反转的机会,奈飞在接近,Snap 业绩难言见底 。
b. 纯杀估值:好的资产杀杀性价比更高 。而特斯拉明显就有这个特征,在强产品力的前提下,旺盛的需求,意味着产能只要恢复,业绩就能如期释放,这种疫情带来的短期业绩坑只是 “假摔” 。
海豚君希望通过每个季度的持续跟踪,帮大家避开悲剧双杀型资产,寻找真正杀了估值,业绩挺得住,或者业绩假摔、长期逻辑坚挺,跌完了之后业绩更容易消化估值的公司 。
新一周:巨头来袭 vs 议息会议当下无论是 A 股炒疫后修复,还是美股炒通胀和衰退,在这个节点上,更重要的都是对于下半年的预期 。
而本周美股的脊梁骨——五大巨头谷歌、微软、Meta、苹果、亚马逊同时上阵,其中亚马逊、Meta、微软都会给出非常明确的指引和展望,到时可以通过他们的 “业绩眼” 来看一下美股三季度的可能情况 。
从业绩风险角度,海豚君认为 Meta、亚马逊已被杀了几个季度,风险相对小一些,微软相对坚挺,杀完估值之后,机会反而在靠近 。
这个季度最大的争议在于谷歌:草根调研指向经济不确定时刻,广告预算正在转向追求极致效果的广告平台转移,但从行业竞争角度来自 TikTok 的竞争压力正在变大,是明显的业绩利空 。不过,海豚君认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早晚来临,已将谷歌调出 Alpha Dolphin 组合 。
【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以下,海豚君总结海豚君对五大巨头财报和加息会议的重点关注点:
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
文章图片

加息预期消停,全球市场回血上周加息预期并没有因为通胀飙高而再次上升,依然停留在了之前预期得 75 个基点 。在加息预期趋缓得情况下,除了 A 股因为疫情反扑持续回调之外,全球市场都在修复当中 。
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
文章图片

在 A、港股资金流向上,随着加息预期的企稳,北上资金流出速度明显放缓,而南下资金则是继续缓慢净流入,只是财报季来临之际,整体交易量收缩了很多 。
投稿|这一轮的财报季,务必警惕“业绩雷”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