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二舅”创作者的身后,是永远无法摆脱精神内耗

B站|“二舅”创作者的身后,是永远无法摆脱精神内耗
文章图片

“衣哥猜想”的二舅
“衣戈猜想”说 , 自己从来都是一个拧巴的人 , 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在出人头地和过好自己生活之间 。他的这种状态在今天 , 有一个比较新潮的词 , 叫“精神内耗” 。
这两天 , 《回村三天 ,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刷屏式爆红之后 , 视频背后的创作者UP主“衣戈猜想”也出了名 。
钛媒体APP采访了衣戈 , 试图解到这部作品背后更多的故事 , 以及当下创作者的生存状态及所思所想 。
衣戈的确是拧巴的 。作为一个UP主 , 衣戈最享受的就是满屏的弹幕 , 让自己的内容被更多人知道 , 但他却又害怕过多的打扰 , 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视频的热度赶紧消失掉 。
就连取标题 , 他都在纠结 , 最开始就想取《我的二舅》 , 就是这么简单质朴 , 大家爱看不看吧 。但随后一想 , 又换了个带流量的词 , “精神内耗” 。
而就在昨天初次接受媒体采访之后 , 各种声音汹涌而至 , 在今天 , 他又把所有的接下来的安排的采访都推掉了 。
这种拧巴 , 或许有自身性格因素 , 也与当下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 。一个让公众舆论叙事话语感兴趣的点集中在“衣戈”身上的是 , 他之前是某头部在线辅导机构的高中历史老师 , 颇受学生欢迎 , 被称为“宝藏老师” , 还有很多教学片段被剪辑在发布在B站上 。
翻开他B站的视频列表 , 他的第一个视频发布在2021年7月31日 , 彼时离“双减”政策落地刚好过去一周 。而有意思的是 , 当衣戈在整个互联网爆红之后 , 钛媒体APP观察到 , 昨日午间 , 港股教育股板块突然直线拉伸 , 虽然这其中或许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
某种程度上 , 衣戈的的经历 , 也是一个在大时代下产业变革之下 , 一个“励志”转型的小人物故事 , 就像视频中“二舅”那样 。
但衣戈无疑是幸运的 。职业生涯之中 , 从在估值最高的在线教育公司任大班课教师高中历史教师 , 到后来转型成为UP主 , 在“二舅”视频之前 , 作品的播放量就已经很客观 , 而在“二舅”视频爆红之后 , 目前“衣戈猜想”已经收获了205万粉丝 , 视频也已经收获了2246万的播放量 。
但不幸的是 , 衣戈最担心的情况已经出现 , 知道二舅的人越来越多 , 多到让他感到不安 , 他已经让家人将二舅和姥姥从视频中的小山村接走了 。他说 , “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的关切就简单的起于线上 , 止于相望 , 渺渺神交一场”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作者|李程程)
以下是“衣戈猜想”接受钛媒体APP等采访内容 , 经编辑(有删节):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视频 , 文案应该“说人话”我做创作很多年了 , 差不多七八年了 。我最近一两年开始兼职做自媒体 , 突然间有了孩子 , 一直没有时间回村 。两三年了 , 第一次回到村子里面 , 正好借这个机会就做了一下 。
我之前也不是完全科普区的视频 , 我的注意力不集中 , 总是会被莫名其妙的各种点给吸引住 。所以我有时候会做自然科普 , 有时候会做社会类的东西 , 有时候会做搞笑类的东西 , 甚至做鬼畜类的东西 , 历史类的东西 , 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哪个区的一个UP主 , 所以做这个也挺符合我的风格的 。
我回家了之后 , 因为我没有团队 , 有人帮忙的话 , 就是我媳妇儿 , 文案的话是我自己写的 , 拍摄的话是我跟我媳妇儿一块拍的 。她买了个手机云台 , 我不会用 , 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拍 , 我们也不会 , 你会发现镜头拍的特别的粗糙 。
回家之后 , 大部分时间在带孩子 , 然后抽时间拍拍 , 我用了两晚上的时间就写了写 , 就写出来了 。
这里面不光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 而且事实上 , 我还删改了一些其实听上去更具有传奇性色彩的东西 , 因为我不想搞得过于一惊一乍的 。
我是没有一丁点想让他火 , 我跟我媳妇儿是完全想规避流量焦虑做这个事情 。因为我们以前做的视频 , 都有一千多万播放量的 , 我们预估的这个视频只有10到15万的播放量 , 我们是想了一个我们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个心愿 , 一个心结 。
我们其实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涨粉的进度 , 希望今年年底能够涨到100万粉丝 , 我就跟我媳妇儿说 , 这个我们就一个粉都不涨 , 甚至有可能会掉一些粉 , 但是我们也要做 。
因为前一天我熬了个大夜 , 所以定时定到早上8点发 , 很晚起来之后 , 一下子就火了 , 也感觉很不可思议 。这个视频它之所以爆火 , 其实我没有想到 。
我现在想通了 。我们很多的90后和80后 , 都在背井离乡 , 都在一些大城市里面工作 , 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 , 他们其实是已经离开了农村 , 但是跟这个乡土的中国还是有很深的连接 。
他们可能和我一样 , 印象当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 , 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 , 每次回家的时候 , 可能感慨 , 农村确实是日新月异 , 变得越来越新了 , 但是老人是越来越老了 。所以 , 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击中了他们 。
我的这个视频就是没有风格 , 单纯从画面来讲的话 , 极其的粗劣不堪 , 因为我们全部都是用手机拍的 , 所以画面非常的不完整 , 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抖动 , 所以它是完全不合格的一个视频 。但没有办法 , 以后我们可能技术能成熟一点 , 但我们现阶段 , 我跟我媳妇儿能力就是在这儿 。
文案很多人说写的很好 , 甚至有人拿我跟一些余华一样的文学大师来做对比 , 这个我刷到了得有几百条这样的评论 , 每一条我都简直要笑死 , 我都觉得不能拿我这样的东西来去侮辱这些名家的作品 。
视频完全就是瞎拍 , 但文案来说的话 , 很多人评价说有一种冷峻的幽默感 。一方面可能比较克制 , 我不想过于煽情;另一方面 , 又会可能有一点幽默的东西 。
克制的、平静的东西 , 应该可能都是从初中、高中时候我看汪曾祺留下来的 , 其实我已经很多年不看汪曾祺了 , 他的大部分作品我都已经看过了 , 但可能潜移默化的可能留下来了 , 就是尽可能的说人话 , 不要用各种堆砌的、浮华的一些词藻 。可能有点幽默的地方我觉得就是是受王小波和王朔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 。
除了二舅这个视频之外 , 我几乎所有的视频 , 我其实都是很功利的 。一方面 , 可能确实我自己比较感兴趣 , 但另一方面 , 我会提前比较功利的预想到 , 这个选题角度可能比较好啊 , 数据可能比较好啊 , 可能给我带来的收益比较大啊 。
在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 , 其实我可能做的比较多的就是搜集资料 , 我可能写一个视频 , 我写作的速度可能比大部分人都会慢一点 。
二舅这样的视频 , 我两个晚上几个小时就能写完 。但是 , 比如像“高考谁在作弊” , “如何科学地发出一场宫廷政变” , 你要搜查大量的资料 , 甚至是古籍的资料 , 但是不同古籍资料讲到了同一件事情 , 都有不同的说法 。
你又是个历史老师 , 多少还有一点史料的洁癖 , 你又得去考证它 。所以我可能10到15天 , 才能写出来一个稿子 , 但是这10到15天可能有80%、90%的时间都是在查资料 , 疯狂地查资料 。
所谓的冷门 , 其实一点都不冷门 , 只是看上去冷门 , 其实很多人都会很感兴趣 , 而且 , 我会选那些大家尽量很多人没有讲 , 或者说讲的极其浅的东西 , 疯狂的去搜集资料 , 讲的非常非常的深 , 但是又要浅浅地讲出来 , 所以可能有时候效果就会比较好 。
我对二舅这个视频算是最满意的吗?好像也不是吧 。我只能说 , 在我最喜欢的这几个视频里面 , 二舅的播放量是最高的 。大部分 , 我最喜欢的视频播放量都会非常的低 。
所以 , 我如何评价一个很好的视频 , 你从市场的角度来讲 , 当然就是数据 , 要从自我的角度来讲的话 , 最好的视频就是 , 我开心就好了 , 我不在乎 , 完全不在乎数据 , 但其实 , 现在我的收入还不能让我做到这么的硬气 。
所以二舅这个视频 , 第一 , 我非常喜欢 , 第二 , 很多人也挺喜欢 , 甚至有一点触动 , 对一部分人 , 起到了一点点帮助的作用 , 这点上确实就我还满足了 。
我现在算是半全职吧 , 因为我半年之前刚从一个单位离职 , 现在处于一个还没有想好以后做什么的一个状态 , 偶尔做做视频 , 带带孩子 。
我很少会去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 , 自媒体行业的发展 , 比如说 , 大家比较关心的内容行业 , 直播、电商 , 可能会关注的比较少一点 。但是因为大家都在说 , 其实自己也能够感觉到一点 , 整个的自媒体的生态应该都是比较卷吧 。
在追求数据和保持自我之间追求平衡我做自媒体以来 , 就是一直比较拧巴 , 其实 , 所有的自媒体都比较拧巴 。在数据和保持自我 , 或者说用我自己的话术来说 , 就是能够比较酷一点之间做一个平衡 , 你一味的追求数据就不够酷了 , 你一味的自己酷 , 追求数据就不够了 。
二舅这个视频爆火了之后 , 我是完全不会趁热打铁 , 再去找一个人去农村接着采访 。我这30年 , 我就认识这么一个二舅 , 我不知道再上哪去找这样的故事 。接下来 , 我还会去做各种神神奇奇的各种各样的选题 , 也会去追求一下播放量 , 总之 , 就是能够做一个平衡吧 。
邀请(拍电影)是挺多的 。但是 , 实事求是来讲 , 二舅这个故事可能撑不起一个90分钟时长的一个电影 。因为电影里面惯常的冲突和矛盾 , 二舅也不是没有 , 但是他不够多 , 不够密集 , 所以 , 这部电影拍出来之后 , 我觉得可能效果不会那么的好 。上午我有几个编剧还有一个导演在跟我聊 , 但是 , 我整体来讲也不是很热心对这件事情 。
像差不多我学生这么大一个群体 , 据我的了解 , 他们大部分人是在城里长大的 , 绝大部分人基本上都从来没有在农村长期的生活过的经历 , 除了旅游去农家乐那种之外 。所以有一些从小生活在农村的80后、90后 , 有些感慨 , 我非常理解 。
他们现在的学生 , 也在那儿疯狂的发朋友圈 。他们思考的不是城市化的问题 , 不是我们这个国家时代转型的问题 , 不是乡愁的问题 , 他们把二舅的这种东西 , 投射到了自己高考复读 , 投射到了自己考研失败 , 投射到了自己容貌焦虑 , 投射到了自己身材焦虑身上 。
所以 , 这个我是没想到的 , 但是这个我也还没跟二舅说的 , 但是我估计我跟他说了 , 他应该能挺开心 。
二舅最开始的态度就是拒绝 , 因为他觉得他不值得拍嘛 , 他觉得只有明星才可以拍视频 。后来我说 , 有可能对我的一些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 他就同意了 。
同意了之后 , 有两个地方是反对的 。第一个 , 他做了竹签给人算命这件事情 , 他是免费的随便给人算算 , 但是他这是在社会上提倡搞封建迷信 , 他比较介意这件事情 。后来 , 跟他说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同意 。
最介意的还是 , 他跟那个女人那一段 。在我这种年轻人看来 , 好像我没有觉得是一件多么不堪的一件丑闻 。二舅他没有说不让我们发 , 他是根本就不告诉我们 , 但我们整个乡镇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全都知道这件事情 。
我也曾经想要不要不放这一段 , 这个倒不是考虑流量的原因 , 是因为我如果不放这一段的话 , 好像把二舅塑造的就是除了他的身体不方便之外 , 他好像成了一个完人 , 我觉得这个好像是不真实的 。
所以 , 我想呈现一个更真实的、义气的一个二舅 , 所以他抽烟 , 我就让他随便在镜头里面抽 。因为二舅平时从来也不上网 , 他也不知道B站是什么 , 所以估计他也看不到 , 但是我其实还是有点心虚的 。
后来 , 我跟我媳妇儿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 , 告诉他很火 , 但是B站啊、热搜啊、排行榜啊、微博他都听不懂 , 他咿咿呀呀的 , 其实我也听不明白他到底说了啥 , 他好像没什么感觉 。
整个村子就很平静 , 可能很多人在疯狂的刷朋友圈 , 但是老人们都是六七十了 , 七八十了 , 也不用微信 , 所以 , 整个村子我估计可能知道的人就他一个 , 他也没感觉有什么 。
自媒体会收获很多负面 , 没有当老师好我的职业经历没什么可介绍的 ,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北京 , 来北京之后一直就当老师到现在 , 就很平淡 。
我转型是因为我以前我在当老师的时候 , 偶尔兼职自己表达欲比较汹涌澎湃的时候 , 就会偶尔发发 。后来 , 从上一个单位离职了 , 可能发的频率稍微的高了一点 , 现在的收入来源就是发视频也会有一定的收益啊 。
因为我的数据还算是看得过去 , 所以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但没有以前在单位的时候工资高 。从心态上来说的话 , 还是当老师好吧 , 做自媒体从心态上来讲 , 完全没有当老师好 。
当老师的话 , 你接触的都是十几岁的孩子 , 他们多好玩啊 , 你永远跟18岁在一块 , 无论你今年是20岁还是30岁还是80岁 。因为我一直教高三 , 永远跟18岁在一块 , 你自己也会变得比较年轻 。
如果做自媒体的话 , 还是会有很多负面的这种评价和私信 。我感觉 , B站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平台了 , 但是整体来讲 , 免不了还是会有这种声音 , 但有的时候你越解释 , 就会反而适得其反 。从心境上来说 , 当老师还挺好的 。
我觉得不应该拿我跟董老师(钛媒体APP注:新东方在线直播间老师董宇辉)比 。因为董老师他这个是有可持续性的 , 他一直能给人启迪 , 特别好 , 能给大家带来物美价廉的一些好货 。
我以前一直是做乱七八糟的、各种莫名其妙的选题 , 二舅的这种打动人心的选题 , 我是做的很少的 。所以爆火一两天之后 , 就归于沉寂 , 我接着去做我其他的视频去 , 所以 , 我肯定跟他是没法比的 。
当老师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 , 都被要求从别人设身处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你当了十年老师之后 , 就已经养成了这种思维 , 你在讲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 , 你脑子里面永远没有装着自己 , 永远想的是对方在想什么 。
我讲的那些高考试题 , 我都做了多少遍 , 我快背下来了 , 我当然知道了 。每一次你都得想 , 如果他是一个基础非常差的学生 , 他在想什么 , 如果他是一个水平非常高的一个学生在想什么 。所以这个长期的一种训练 , 对我做自媒体 , 可能也有一点点的帮助 。
我其他的学科学的都不怎么样 , 我从小到大就历史比较的好一点 , 也比较感兴趣 , 可能也比较擅长把一些枯燥的东西讲的稍微有意思一点 , 所以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
因为我是一个老师 , 所以老师在本质上是一个翻译者的工作 , 就是把一些相对比较晦涩的一些知识翻译给学生 , 所以我很适合当一个翻译 , 我跟二舅说的所有的话都是他能够听懂的一些话 。不会跟他说精神内耗这种非常难以解释的词 。
单位受到了“双减”政策的影响 , 我没有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 , 我在以前那个单位其实还做的挺好的 , 所以没受到什么影响 , 我总是会做一件事情做的很久了之后 , 就会觉得想再尝试一点别的东西 。
我刚刚度过30岁的生日的时候 , 我可能比较大的震动 , 一下子感觉自己30岁了 , 而立之年 , 应该立起来 , 所以就莫名其妙的 , 一时冲动就离职了 。
我看的比较多的还是贾樟柯的那几部电影 , 《小武》都看了多少遍了 。我当然喜欢贾樟柯了 , 但其实 , 贾樟柯的生活并不是我从小生活的生活 , 因为贾樟柯的生活是县城的青年 。他大部分时候都是灰蒙蒙的县城的青年 , 但是我从小是在农村山村长大的 。
我的生活的地方在物质和精神上要比他更加的贫瘠一点 , 但是贾樟柯这个人 , 好多时候拍一部赔一部 , 然后拍的这些玩意 , 也不哗众取宠 , 拍的这些东西还老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 所以我就很想给他磕个头 。因为我觉得我做不到他这么酷 , 他实在是太酷了 。
我没有想过放弃 , 因为我从上一个单位离职了 , 然后你又来干这个 , 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了 , 你再混不下去了 , 回老单位有点灰头土脸 , 其实是面子上觉得有点挂不住 。
我在B站发布视频之前 , 是在所有平台都发布视频的 , 但是发了有几个月的时间 , 发现好像在B站发是更好的 。因为它的社群文化特别好 , 很多也都是一些年轻人 , 所以就很多独立的思考 , 然后和UP主的黏性比较强 , 而且也非常非常热心 。
我发的视频 , 我总感觉一两分钟讲不清一件事情 , 发了很多视频都是八分钟、九分钟、十分钟 , 所以我也只能在B站发 , 要不然我去哪儿?
我也认识一些B站UP主 , 可能大家最最看中的一些东西 , 就是除了播放量 , 当然就是弹幕 。这个弹幕文化 , 我觉得真的是很能很能打动我们创作者本身 。有的时候 , 你会反反复复的一遍一遍的看那些夸赞你的一些弹幕 , 被你的作品打动了 , 被你的作品给逗笑了的那种弹幕 , 这个可能比挣更多的钱更有成就感 。
B站有一些不是头部的UP主 , 不是腰部的UP主 , 粉丝非常少的 , 也坚持在B站为爱发电自娱自乐很开心 , 我觉得就跟它这个生态 , 跟他这个社区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
希望热度赶紧下降 , 二舅的生活不被打扰在这个时代 , 我觉得做事情没有必要做得那么绝 , 榨得那么干净 , “花未开全 , 月未圆” , 反正就是留点东西不好吗 , 大家都安安静静的生活 , 非得看到那个不愉快的结尾才开心吗 。
以前 , 看过山东的大衣哥和拉面哥 , 尤其是那个拉面哥 , 全网爆火 , 整个他们村 , 整个乡镇被围堵的水泄不通 , 现在没一个月的时间所有人都走了 , 一地鸡毛 。我是非常担心这个 , 所以 ,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二舅住在哪个村子里面 , 不想让任何人找到他 , 我就希望他安安静静的 。
如果有人说 , 要再给二舅拍个纪录片 , 他还拍啥呢 , 我不都已经拍完了嘛?你要是拍的去了 , 那么专业的摄像团队 , 浩浩荡荡的进村子里 , 大家不都知道二舅住哪了吗?我对这个东西还是非常担心的 。
二舅没有应对媒体 , 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曝光 , 突然被推到聚光台下的准备 , 他会非常的惊慌失措 。因为他不是一个喜欢侃侃而谈在大家面前吹牛的人 , 这会让他变得不自在 。
“二舅”这个视频 , 让我收获最大的 , 就是我感觉我有点认可我自己了 , 我感觉自己有一点点酷 , 因为 , 你打一开始就觉得他播放量非常的低 , 你还执意要做 , 你就站住了 , 你没有跪下 , 结果 , 没想到播放量还比较高 , 你又把钱挣了 , 你站着你还把钱挣了 , 所以 , 就会对自己有一点点心理上的这种自我认可 。
以前的视频 , 大家还是主要猎奇的心理点进来看的吧 , 但是我感觉这个视频 , 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一种认真 , 很多人花了很长的文字来分享自己的生活 , 看的我很感动 , 内心甚至有一点惶恐 , 满脑子就觉得我配吗 。
做这个视频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做 , 我从来没想着来教育社会 , 教育大众 , 我哪有那个本事啊 , 我也没想着拿这个东西来教育我的学生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 , 我也不是完全的纯洁无暇的 , 我还没有达到经济上能够独立到完全不在乎流量的那种程度 , 中间我也曾经动摇过一下 。
因为我在这个视频完全做完了之后 , 我的标题本来定的是《我的二舅》 , 我觉得一句废话都不要有 , 就叫《我的二舅》 , 你们爱看不看 。但是 , 最后那一刻我又有点动摇了 , 我的这种流量焦虑又起来了一点点 , 所以我又把这个标题改成了现在这个 。
以前的人日子过的比较的穷 , 物质生活也非常的贫瘠 , 但是他们都生活在农村 , 一个非常好的人情社会 , 而今天的年轻人有一部分苦 , 是老一辈的人没有吃过的 , 就是他到一个大城市 , 他去异乡去漂泊 , 在这中间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这种人情的冷暖 , 这种漂泊感 , 这种深深的乡愁 。我也认为 , 现在的年轻人也正在承受一些我们父辈所没有承受的经历过的一些苦 。
我是完全完全能够理解的 , 有些人选择躺平 。我只能说我不选择躺平 , 我也会努力的让我的孩子不要躺平 , 但是人各有志 , 我没法去教化大家 , 我又不是菩萨 。
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 ,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 现在00后的孩子 , 你千万别跟他说教 , 他根本都不搭理你 。他哪怕表面上你是老师 , 给你点面子 , 暗地里他对你的这些说教是不屑一顾的 。
可能比较好的方法 , 是你自己做出个样子来 , 去感染大家 , 所以 , 我也是通过主动靠近二舅去了解他 , 去扒开几十年前尘封的这种往事 , 来对进行一次自我的一种治愈 , 自我的一种救赎吧 。
二舅没有根治我的精神内耗 , 他短暂性的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 我以后还会不会有精神内耗我也不知道 , 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自己心理上的顽疾这种精神内耗 。
我的精神内耗挺严重的 。我有时候经常会瞻前顾后 , 会有很多的这种遗憾啊 , 甚至有的时候会有一些非常悲观的这样的一种态度 。我从小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 我从小一直有一种强迫症 , 非要给我的人生加一个标准 , 就是我到死之前 , 我必须得活成一个什么样 。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曾经给自己小时候定了一个标准 , 我死之前我必须得挣够一千万 , 或者我死之前 , 我至少要让中国50万的人知道我的名字 , 那不就是名和利嘛 , 或者说 , 我死之前我一定要创办一家公司 , 无论多小 , 我都要创业一次 。
但后来 , 慢慢地 , 也是从二舅这个身上 , 终于找到了一个 , 现在这个阶段 , 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评价人生终点的一个标准 , 就是饱满嘛 。
我当前的精神内耗就是 , 我生活在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 , 我一直在平衡出人头地和过好自己的生活 , 我一直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 有的时候会偏向那边一点 , 有的时候会偏向那边一点 , 犹豫不决 。
而且 , 我每天晚上都会在想 , 我今天晚上我睡着了 , 明天醒过来 , 我的爸爸妈妈 , 我的爷爷都会 , 我的二舅 , 我的姥姥都会离死亡更近一天 , 我其实睡觉之前 , 很少会想自己的孩子 ,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想他们 , 十几年了 , 一直会想这种事情 , 所以整个人生有时候就会比较的悲观 , 我的精神内耗主要就是来自于这些方面 。
年轻的时候 , 我会在自己某一个时间段给自己定一个格言 , 你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太浮躁冒进了 , 就会在手机上自己做一个封面 , 做一个壁纸 , 上面写着日拱一卒 , 不期速成 , 然后有的时候做 , 一些事情没想好我就开始做 , 做完了之后又后悔 , 又想放弃 , 就会写一句谋而后定 , 行且坚毅 。
其实我最想表达的四个字就是庄敬自强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你看他 , 他受不了了 , 他喝了酒 , 他就哭 , 他哭了之后他就闹 , 他会找人发泄啊 , 但其实这样的东西一丁点都不妨碍他在生活当中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 他照样把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 , 甚至对社会的责任扛在肩上 。
我小时候没有觉得二舅挺厉害的 , 一下子来北京工作了十年 , 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孩子、疫情连续三年没有回家 , 然后 , 一下子回家之后 , 突然间感觉就不一样了 , 就是有很长一段时间远远的离开他去看 , 又对比自己城里的一些生活 , 在职场当中遇到的一些人 。
所以 , 一下子突然间感觉感慨就比较多 , 就感觉他这个形象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 。然后又跟我妈跟我大姨问了很多二舅小时候年轻时候的事情 , 我突然发现 , 我以前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 , 一问原来是这样 。
【B站|“二舅”创作者的身后,是永远无法摆脱精神内耗】我最期待的事情 , 就是这个视频的热度以最快的速度下去 , 然后网上千万不要有任何人爆出我二舅是哪个地方的人来 , 然后突然间闯到二舅的家里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