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上市两年半股价翻29倍,功率半导体龙头迎来爆发时期?

深度|上市两年半股价翻29倍,功率半导体龙头迎来爆发时期?
文章图片

7月14日斯达半导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公司归母净利润3.4亿元-3.5亿元,同比增长120.8%-127.2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5亿元-3.35亿元,同比增长129.49%-136.55% 。
公司股价也在7月15日开盘后持续走高,盘中涨幅一度达到9.48%,此后有所回落,最终收盘涨幅6.16% 。
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等行业对功率半导体需求的快速增长,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IGBT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同时也加快了IGBT的国产替代进程,作为国产IGBT龙头,斯达半导也成为国产替代受益最大厂商之一,2021年公司车规级IGBT已累计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 。
目前斯达半导车规级IGBT产品覆盖了A00级到B+级车型,2022年一季度公司在国内车规级IGBT市场份额达到16.4%,仅落后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英飞凌,同时斯达半导也是备受北向资金青睐的个股之一,上市以来北向资金持股持续对其进行加仓,按最新持股比例来计算,北向资金合计持有斯达半导1465.89万股,占其流通A股的16.36% 。
深度|上市两年半股价翻29倍,功率半导体龙头迎来爆发时期?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wind,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碳化硅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IGBT既具有MOSFET开关速度高、输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等优点,又具有BJT导通电压低、通态电流大和损耗低等优点,与其他功率半导体相比在高压、高速和大电流方面优势明显,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用来精确调节电路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等 。
从全球IGBT的应用领域占比来看,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为应用占比最大的三个领域,占比分别为37%、28%和9%;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为IGBT应用最大的三个领域,应用占比分别为31%、27%和20%,新能源发电领域IGBT的应用占比为11% 。
从市场需求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将成为推动IGBT需求增长的重要的动力,从斯达半导业务增长也可以看出,公司2021年新能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65.95%,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行业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33.48%提升至47.37% 。
相较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对IGBT的需求量成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占比最大,占比在40%左右,接下来就是电机驱动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15%-20%,而IGBT成本占电驱系统的一半,也就是占电动车成本的8%-10%,传统燃油车功率半导体的单车价值在600元左右,而新能源汽车的单车IGBT价值量要更大,且随着智能化程度越高IGBT的单车价值量越大,例如A00级新能源汽车单车IGBT价值量在650元左右,到B级IGBT单车价值量提升至2000元左右,部分高端车型IGBT单车价值量甚至可以达到4000元以上 。
一方面是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对IGBT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上游国外IGBT厂商产能不足,导致IGBT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英飞凌的车规级IGBT交货周期甚至达到了50周以上,虽然目前IGBT厂商均已宣布扩产计划,新增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才会陆续投产,但考虑到产能爬坡仍需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IGBT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目前全球IGBT市场格局主要由英飞凌、富士、三菱和安森美等国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据Omdia预测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的国产化率不足25%,而除了车规级IGBT的国产化率较低之外,光伏和风电领域的IGBT国产化率同样很低,目前我国光伏逆变器的IGBT国产化率仅为5%左右,IGBT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除了车规级IGBT批量配套新能源汽车外,斯达半导的650V/1200V的IGBT芯片也已对国内主要光伏逆变器厂商如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实现了批量出货 。
【深度|上市两年半股价翻29倍,功率半导体龙头迎来爆发时期?】关于斯达半导完整内容分析,可升级为钛媒体PRO用户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