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四位芯片大佬被密集带走,传递了什么信号

投稿|四位芯片大佬被密集带走,传递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数智前线 , 作者|石兆 , 编辑|游勇
 半导体行业已有数位人士被带走调查 , 引发行业地震 。过去几年 , 中国芯片行业成为投资热点 , 发展提速 。但同时 , 大量依靠进口芯片的事实并未改变 , 进口仍占全球市场约1/3 。2021年 , 美国对半导体研发的投入占到全球55% , 中国仅为3.1% 。一些关键的卡脖子领域仍在艰难攻坚路上 , 形势严峻 。
半导体行业正在掀起一轮调查风暴 。
7月29日 , 根据IC TIME的信息 , 原工信部电子司司长、紫光集团前总裁刁石京被调查 , 目前处于与外界失联状态 。7月中旬 , 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
根据公开信息 , 刁石京2018年加盟紫光集团 , 主管芯片业务板块 。随后还曾担任紫光国微董事长、紫光展锐执行董事长、长江存储执行董事等职务 。2019年 , 刁石京担任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董事长 。
此前 , 7月27日财新报道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被有关部门调查 。而仅在10天前的7月17日 , 国家芯片大基金管理公司原总裁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 正在接受调查 。
“估计业内会有更多企业高管被涉及 。”几位芯片相关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
虽然这几位芯片人士可能因不同原因被调查 , 但针对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人士先后被调查 , 一位资深专家告诉数智前线 , “大基金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初创期 , 实际上起到了拉动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 , 一期二期大基金拉动了上万亿元的资本进入半导体行业 。”但大基金的投资效率还不够高 , 长远看 , 国内半导体产业一定要解决自主可控问题 , 这也是最本质的问题 。
01 被带走前一周还在参加活动大基金相关负责人被调查的消息 , 发布的都非常突然 。有行业人士透露 , 路军在接受调查前一周 , 还安排了即将出席的会议活动 , 丁文武则在7月16日刚刚出席了在厦门举办的第六届集微半导体峰会 , 并做了主论坛致辞 。
丁文武和路军分别处于大基金不同层面的架构上 。
大基金按照所有权和管理权 , 拥有两层管理架构 。其中 , 丁文武任职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具备所有权 , 而路军曾任职的华芯投资 , 作为被前者委托的唯一管理机构 , 承担基金投资业务 。华芯投资成立于2014年8月 , 是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集成电路投资管理机构 。
从2014年华芯投资成立起 , 路军担任华芯投资总裁 , 参与了大量投资工作 , 直到2020年底重新调回国家开发银行工作 。丁文武此前曾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 2014年大基金成立之后出任总裁至今 。大基金投资的重大项目都需获得基金公司董事会的核准 。
根据新浪的报道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这也说明了目前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推动 , 管理越来越严格了 。”据该人士透露 , “早些年大基金投资时期 , 一些半导体工厂建设成本明明一开始只花费了2亿多 , 但却对外说建厂成本近20亿 , 中间存在诸多不透明处 。”
一位半导体行业专家告诉数智前线 , 从2014年成立至今 , 半导体大基金已经运行了8年 , 在半导体投资拉动上有贡献 。但它的投资效率还不够 , 还需要解决最本质的问题 , 即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问题 , 这也包括光刻机的卡脖子问题 。
两位大基金相关负责人被调查的消息相继传出后 , 7月29日 , 大基金概念股的跌幅超过3% 。
02 拉动上万亿投入产业链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9月 。当年 , 芯片自主化已提上日程 , 而单靠企业的力量无法达成 。于是在2014年 , 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 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 。
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为987.20亿元 。根据2018年年报 , 大基金实际出资股东共有 16 家 。其中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东有财政部(36.47%)、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22.29%)、中国烟草总公司(11.14%)、亦庄国投(10.13%)、 中国移动(5.06%)、上海国盛集团(5.06%)和武汉金融控股集团(5.06%) 。
根据2019年10月国信证券的报告 , 截至2018年底 , 大基金一期投资基本完毕 , 投资总金额约1047亿 。
按照投资的额度 , 其中最大的投资领域是集成电路制造业 , 投资额为500.14亿元 , 占比47.8%;其次为芯片设计 , 为205.90亿元 , 占比19.7% 。而包含光刻机在内的半导体设备 , 为12.98亿元 , 占比为1.2% 。
投稿|四位芯片大佬被密集带走,传递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在报告指出 , 从投资规模比例上来看 , 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投入占比较小 , 分别约占总投资规模的1.4%及1.2% 。随着国家对整体核心科技自主可控的要求 ,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长期需要产业升级 , 预计将是产业资金重点投入的方向 。
2019年10月 , 大基金二期成立 , 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人民币 , 共有27位股东 。与一期基金类似 , 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国家机关部门以及国家级资金 , 还有地方政府背景资金、央企资金、民企资金等 。
根据TechSugar的报道 , 截止2022年3月31日 , 大基金二期共宣布投资38家公司 , 累计协议出资790亿元 。
其中芯片制造业获得比一期更大比例投资 , 约594亿元 , 占比75%;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芯片设计约81亿元 , 占比10%;投资装备、零部件、材料约75亿元 , 占比10% 。
半导体行业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 国家大基金采取的投资与以往的补贴模式有本质不同 , 会拉动地方政府和社会配套资金 。
华芯资本称 , 在其投资过程中 , 较大比例投入产业基金 , 并与产业公司主体共同投资 , 不再是“市长说了算” , 而主要是“市场说了算” 。
根据天眼查数据 , 大基金的投资形式包括:直接获取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建立夹层投资以及获取上市公司股权等一级和二级市场投资 。广发证券称 , 大基金没有做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 , 退出方式包括回购、兼并收购、公开上市 。
在大基金的引导带动下 , 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投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尤其是2018年后 , 中兴、华为遭遇美国制裁 , 芯片投资热潮开启 。
公开信息显示 , 大基金一期撬动 5145 亿元地方以及社会资金 , 投资于集成电路行业及相关配套环节 。各地方政府和协会等机构也成立了子基金 。
而目前 , 大基金一期和二期共计带动上万亿投资 。“中国半导体处在初创期 , 投资拉动是需要的 。”上述专家称 。
细致分析大基金的投资 , 过半资本用于芯片制造业 。不过 , 由于很多制造厂在前年和去年尚未建成 , 并未赶上2020、2021年的芯片缺货潮带来的增长红利 。
03 从代工转向“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大基金运营8年 , 芯片热潮正在回归理性 。从上市芯片公司的市盈率看 , 不少企业已从动辄上百倍 , 回归到目前的30倍左右 。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今年6月底表示 , 他对科创板上市的22家半导体企业2021年年报进行了梳理统计 , 发现这22家半导体企业平均毛利率是46.9% , 而美国半导体企业平均毛利率是62% 。
而一位半导体专家告诉数智前线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 , 2021年 , 美国对半导体研发的投入占到全球55% , 中国在半导体研发的投入仅为3.1% 。2021年全球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支出占总销售额的 13.1% , 为805亿美元 。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中国在半导体研发方面的投入仍远远落后半导体大国美国 , 也造成国内半导体的整体技术水平仍不高 , “形势很严峻” 。
魏少军今年6月在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也再次呼吁 , 我国半导体发展模式以代工为主 , 靠做“苦力活”赚钱 。长期来看 , 产业要破局就必须要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 , 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着大变局 。中国是新兴的半导体产业大国 , 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五大产业板块齐整 , 但产业大而不强 。”魏少军称 。
中国芯片大量依靠进口的事实并未改变 。资深半导体专家告诉数智前线 , 2021年 , 全球半导体产值为5585亿美元 。根据我国海关的信息 , 我国进口了4000亿美元的芯片 , 约占2/3 。去掉一些重复计算 , 有数据认为 , 中国每年要进口全球1/3的芯片 。
魏少军还则认为 , 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占全球销售近78% 。“这78%的进口产品中 , 我们自己用了35% , 剩下的42%加工后再出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 。
魏少军表示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装备、材料、IP和IDM模式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明显短板 。
【投稿|四位芯片大佬被密集带走,传递了什么信号】“一方面 , 应该投入关键卡脖子领域 。比如 , 报道说28纳米光刻机出来了 , 但技术和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半导体专家称 , “另一方面 , 这种大量进口芯片的局面 , 长远一定要改变的 , 我们不能连中低档芯片都大量进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