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门艺术

好好说话是门艺术,有时候明明是在好好说话,可对方听了不一定高兴,反而会心情不好,或者以不好的话语回应,这都不算好好说话。应该怎么好好说话呢?
【好好说话,是门艺术】
好好说话,是门艺术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两天和同学一起带孩子们去公园,回来的路上坐公交别车,儿子看到一位老人,马上喊到:“老奶奶!老奶奶”我回头一看,一位带着帽子阿姨,应该60多岁,脸上皱纹比较多,那位阿姨倒是回应了:“对,是老奶奶。”我一听不对劲儿,赶紧对孩子说:“是奶奶。”儿子接着又来了一句:“是啥老奶奶啊?”这一次这位阿姨更不高兴了:“你是北京人吗?”“我们不是北京人,我们是外地人。”我赶紧回应到,说这句话时,心里莫名的酸楚感觉。“我说呢,怎么听着也不像北京口音。”阿姨用标准的当地北京口音回到。
显然,开始儿子一句“老奶奶”把她叫老了,还有不恰当的提问让她感到不高兴了,其实,儿子只是出于礼貌的打招呼、问候,却引起了后面并不太愉快的谈话。还好儿子还是个孩子,如果是大人之间说话不当,问题可能更严重。
下车后,我赶紧严肃地对儿子说:以后见了奶奶都叫奶奶,不许叫老奶奶了,她们听了会不高兴的。儿子回答道“知道了。”所以,和人讲话时用恰当的词语,恰当的表达方式多么重要。除此之外,说话之前,要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做到简明扼要,让人一听就懂,再进行沟通。
前些天带着儿子来北京的时候,同学告诉我可以买张卡,再做地铁。下完火车,终于带着儿子走到地铁口了,他一边走一边喊累,一边喊热,我是硬把他拉到购票处的,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我们了:“买张卡。到时候不用了押金和钱可以退吧?”离开北京几年,不知道规则变了没有。“可以退,押金30,剩下的都充值吗?”“什么?”开始我没反应过来,“先充20吧”脑子像断电了一样,不清楚后面用的多于少,“充30吧。”我又补充到。“我已经冲完了,不能充了。”“你的服务态度怎么这么差,再充不行吗?”“不行,谁让你不早点说,刚才问你了。”售票员回应到。好吧,我只好带着儿子愤怒地离开了。
回头想想这段谈话,如果我之前考虑好再去买票,直接告诉她“买卡,充多少钱”就可以了。结果说了那么多话,还弄得彼此不愉快。所以沟通之前,想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想好再表达,这样才能简明扼要的把问题表达清楚。在表达的过程中支支吾吾,容易让人反感。
另外,语言的可信度和信念感在语言交流中也很重要,当过债主的人都清楚的意识到,如果当初好心好意借给别人钱的时候,当时承诺的特别好,到了他承诺的时间,有的人竟然连招呼也不打,有什么理由也不解释,通过这一次,已经对这种人失去了信任了。
还有,对待孩子更应该诚信,亲口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否则让孩子有不信任的感觉,比如答应了小孩子几点下班陪孩子,几次失信,等再出门的时候孩子会哭闹,说明孩子已经不信任妈妈,害怕妈妈不会回来了。在心理上,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把信念传递给孩子:“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会就到家了,你已经长大了,小孩子才需要抱呢。”
好好说话,是门艺术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说话还应该讲究顺序才更容易让人接受,比如,有坏消息的时候先解释原因再解释结果,一般宣布降薪降职的时候领导都会讲一些原因作为铺垫:“这个月有些人的业绩实在太差了,影响了整个团队的业绩,…………”此时有些人心里已经有数了,再讲结果不会那么突然。相反,一些重要的决定可以先说结果再讲原因,比如:昨天小灶的颁奖仪式,先公布名单,再由获奖者发表感言。
好好说话,是门艺术。怎么提高说话的技巧,可以多读读《说话的力量》这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