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刚刚又听了一遍樊登讲的《少即是多》,依然很有感触!
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年初次接触到断舍离的时候的那种喜悦感。
曾经,我的家里堆满了物品,衣柜里,床上,沙发上,桌子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地方是空的。
我每年都会买很多的衣服和鞋子,还有书,以及各种纪念品,小饰品,甚至大量的塑料袋也留着,不断不断的往家里拿,却从来没有往外扔过东西,于是这些物品塞满了我家的各个角落,而每当我需要用某个物品的时候往往找不着!东西太多常常会忘记丢哪里去了!
而恰恰我又是一个不擅长收拾的人,看着家里的东西都要溢出来了,我的那个焦虑呀,想收拾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有时,狠下心来整理一番,可是不到一天又恢复原样,还会有家人不断的问:这个在哪?哪个在哪?通常我自己放的自己也记不得了!
那种感觉,糟糕透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断舍离》,如获至宝!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如果我学会了,岂不是再也不用为收拾操心了!天哪,还有这么好的法子!我一定要试一试!
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断舍离的第一步是要扔东西,把一些不需要不合适或者令人感觉不舒服的东西清理掉!
这个简单,我决定如书中建议的,从衣柜开始!
奇怪的事,面对满当当的衣柜,我竟无从下手,这一件,买的时候那么贵,也许哪天会有机会穿呢,这一件,谁谁送给我的,还挺好的,丢了好可惜,这一件,虽然出门穿好像不太合适,在家也可以穿穿吧!这一件,还挺新的,也许可以给谁谁谁穿!
我发现,我一件也丢不掉!
好沮丧!
我继续看书,原来,这其实并不是留恋,是执念!实际上,很多衣服已经很久没有动过了!
继续行动!
终于挑出一箱子打算丢的衣服啦!好畅快!
再丢出门的那一刻,我又犹豫了,真的丢吗?还会用的上吗?
最后心一横,终于清理掉了!
两个字:痛快!
自此,我便开始走上了断舍离的道路!
当然,走的并不顺利。
书中说:
断,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大概知道断舍离这个概念并企图运用在生活中,已有两年时间,我依然会把很多并不需要或者不适合的物品带回家,所幸的是,有时我会及时再清理出去。有些处于内心纠结的,也在寻思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处理掉。
对于收拾的很整洁的家庭,我家看上去依然有些乱乱的,但是我知道,我的鞋子数量减少了,我的衣服也少了很多,纪念品什么的基本没有了。
除了这些物品数量的变化,可能最大的改变是心态上的吧!我不讨厌收拾房间了,我不再会拼命的把一些根本不需要的物品搬回家,也不再会这也想买,那也想买了!
在买东西之前,我会多花些心思挑选,尽量让每一个进入我家的都是能够让我怦然心动的,并且愿意频繁使用的!
渐渐的我把注意力放在了“我”上,而非“物品”。
现在,我家还有很多书是我没办法丢掉的,我一直很爱买书,算是心头好吧,所以家里的书架越来越多,放书的地点也越来越多,其实我知道,很多书,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看了,因为知识也是与时俱进的。
前阵子,我试着在咸鱼上卖书,居然真的有人买,我好开心呀!
就像樊登在讲《少即是多》的时候,谈起他卖书的经历,他的兴奋感应该就如我卖掉那两本书一样的吧!
在这个物品泛滥的社会,我们随时都可以在家附近买到所需要的东西,根本不需要什么都囤积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早已不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了,拥有一件物品带来喜悦的时间越来越短,相反,我们舍弃一件物品的时候那种轻松感,真的令我感到喜悦。
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说,我就是喜欢拥有的感觉,大量的衣服鞋子包包,就会让我感到满足。
当然可以,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奢侈,我也可以选择简朴。
重要的在于,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随大流,也不畏惧奇怪的眼光,我也会把自己收拾的符合自己的气质,我也会买心仪的物品,但我希望能够做到不迷恋,我要物品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追着物品跑!
我不会像《我的家中空无一物》那么干脆极端,有了婚戒连定情戒指都扔,但我更愿意我能够洒脱,有,很好,没有,我也不执着。
我喜欢断舍离,喜欢这本少即是多,因为我在清理物品的时候,同时清理了大量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垃圾,那种对自己的怀疑,对未来的担忧,不太美好的回忆,甚至夹杂着负疚感自责感…
每清理掉一件存放多年的物品,都让我如释重负。
我喜欢那种轻松的感觉,这也让我生活的更坦然。
我会在断舍离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并将此延伸到生活中…
【少即是多】物品,金钱,各种关系!?
我不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