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晨读感悟】拖延症的驱动力疗法

定义:拖延症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高峰年龄15—3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

【【0710晨读感悟】拖延症的驱动力疗法】病因:多因素,主要为自我调节能力失衡、自控能力差。
临床表现:做事拖拉,伴有自责、自卑、负罪感、自我否定及贬低,可引发焦虑症、抑郁症。
诊断:拖延行为达三个月及以上,伴或不伴严重后果。
治疗:
1、放正心态: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荣辱不惊。得到表扬或奖励后,不能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止步不前,不能害怕自己做不到他人期望值而不敢行动。淡然接受惩罚,但不可因此破罐子破摔地自我放弃。
2、第三驱动力:从内心出发,自我激励,告诉自己:我要做这件事、我想做这件事、我心甘情愿做这件事,激发自己想把事情做好的欲望。
3、利用外界刺激: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自己安排做事的时间和节奏,调整好工作强度和难度,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来激发内心强大的信念。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极易传染的心理生理疾病,在以驱动力治疗的同时,建议实施隔离。本病治愈后机体会产生一定抵抗力,但仍有复发和再感染可能,因此要做好防范措施。
(PS:文中提及的拖延症定义来自百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