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是从怎样的过去走到今天的《白鹿原》

我们的民族是从怎样的过去走到今天的《白鹿原》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发表已有20多年,销量超过150万册,得到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算得上是文学界的明星。
最近15年以来它已经被改编成、话剧、舞剧、秦腔,尤其是在2012年被拍成电影以后被大众所熟知。但无论有没有读过原作,对于一个人物众多、情节丰富、主题宏大的作品,2小时电影根本就装不下,只能看到一个粗略“大纲”。
【我们的民族是从怎样的过去走到今天的《白鹿原》】只有电视剧的节奏才能配得上对这个作品的完美细腻呈现,对我们这个民族过去一段发展史的回顾。经过十六年筹备,十年立项,227天拍摄,一年多后期制作,94位主要演员、4万多人次群众演出,总投资达2.3亿。《白鹿原》被拍摄为85集电视剧终于面向观众了,这个“持久度”应该是可以让观众满意了。
该剧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也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风土人情的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该剧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剧中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无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新中国将迎来明媚的阳光。
如今的白鹿原发展有+,风土人情浓厚,传承了老白鹿原人的忠诚勇敢,敢为人先的精神。仍然没有丢掉用大老碗吃油泼辣子面,碎馍羊肉泡的习俗,秦腔吼起来,话语间、谝闲中说者无意,听者离奇的“口头禅”等。我们的民族也会象今天的白鹿原一样,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继承和拯救,社会发展会不断走向文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