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雪豹财经社 , 作者 | 瀚星
“单纯一个噱头”——荣耀CEO赵明近日对手机影像联名不留情面的点评 , 不知是否会让vivo&蔡司、OPPO&哈苏、小米&徕卡这三对影像“伴侣”感到难堪 。
6年前 , 华为与徕卡达成合作 , 是国内手机与影像品牌联名的最早一例 , 但在当时也陷入了营销噱头的质疑 。嘲讽归嘲讽 , 6年后 , 占据国内市场近一半份额的厂商们不约而同走上了影像联名的老路 。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2016年曾预测 , 每隔15年就会有一种旧技术被取代 , 智能手机也不例外 。(详见雪豹财经社《智能手机大退潮 , 它失落的权杖将被谁拾起?》)今天 , 距离上一个划时代的智能手机产品iPhone 4的发布已过去12年 , 手机厂商们从镜头卷到芯片、屏幕、电池 , 如今又卷回镜头 。
这背后透露着整个行业的无奈 。12年没能卷出下一个iPhone 4 , 手机厂商不得已重新摸回老路 , 走入“镜头之战”的死胡同 。而今 , 扎克伯格口中“15年创新周期”的进度条已经拉到80% , 可智能手机的新未来依然是镜花水月 。
口是心非在手机与影像品牌联名这件事上 , 荣耀和小米都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
前不久的荣耀手机沟通会上 , CEO赵明在谈到荣耀Magic系列缪斯之眼圆环影像设计时表示 , 旗舰机的设计要避免短期主义 , 单纯搞噱头 , 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 。
说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这段本是为了回应现场媒体“友商采用了与缪斯之眼类似设计”的提问 , 却让正在忙着学摄影的雷军 , 以及新发布的小米12S系列莫名躺枪 。
为了宣传小米12S与徕卡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 2个多月来在微博上发布90多条徕卡相关动态的雷军 , 一夜之间成为赵明口中靠影像联名搞营销噱头的友商 。
赵明的话被如此解读并不意外 , 荣耀与小米两家的恩怨由来已久 。两年前 , 时任红米总裁的卢伟冰曾在微博上暗讽Huawei Mate 30 Pro的双主摄技术加徕卡“多1分多卖贵2500块” 。言下之意 , 联名带来的拍照性能提升 , 仅仅在评分上多出了1分 , 但手机的售价却高了2500元 。
如今 , 荣耀已从华为剥离一年有余 , 徕卡的合作伙伴也由华为换成了小米 , 二者角色互换 , 智能手机联名影像这件事究竟是不是噱头依然没有定论 。
但讽刺归讽刺 , 国内手机厂商联名专业级影像品牌的热情近两年有增无减 。
2020年12月 , vivo正式宣布与蔡司成为全球影像战略伙伴 , 旗下高端X系列自vivo X60开始搭载蔡司影像系统 , 配备蔡司光学镜头 。2022年2月 , OPPO官宣与哈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 并在Find X5系列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手机影像系统 。5月 , 雷军在微博官宣 , 小米与徕卡达成全球影像战略合作 。
至此 , 除荣耀外的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均找到了自己的影像“伴侣” 。根据Canalys数据 , 2022年一季度 , 以出货量口径统计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荣耀20%、OPPO 18%、苹果18%、vivo16%、小米14% 。这意味着占据国内市场近一半份额的厂商都选择了影像联名 。
突然热衷于联名的国内手机厂商 , 并非一时兴起 。
2016年4月 , 华为发布首款与徕卡联名的手机P9 , 开启了国内手机厂商与相机品牌的联名之旅 。随后在当年的“双十一” , P9销量累计突破900万 , 不到一年时间P9的全球销量达到1200万台 , 较上一代机型销量增长了逾150% 。
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一项调查数据 , 在手机不同功能对消费者的影响中 , 相机以32.25%的占比排名第一 , 远超排在第二的外观设计(14.32%)和第三的处理器(13.37%) 。虽然手机厂商通过联名涨价一事 , 常常遭到吐槽 , 但从结果来看 , 多数消费者仍愿意为之买单 。
此外 , 在联名的背后 , 是国产手机厂商追求更高利润率的高端化野心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 , 去年二季度 , 全球手机出货量占比仅有13%的苹果 , 却占据了整个手机市场近75%的营业利润 。华为退场后 , 国产高端机市场的空白迟迟无人接手 。
在市场与利润的驱动下 , 手机厂商间的镜头之战日趋白热化 , 但这场持续了22年的战斗正在走进死胡同 。
镜头之战一部镜头”卷“史 , 就是半部智能手机发展史 。相较于枯燥的芯片和处理器参数 , 摄像头更能直观体现手机拍照功能的历史变迁 。
镜头之战1.0的单摄像头时代 , 像素是主要战场 。
2000年 , 世界上第一部带拍照功能的手机夏普J-SH04问世 。当时的内置摄像头像素仅有11万 , 没有光学变焦 , 甚至没有闪光灯 。
这个时代的主要玩家有三星、诺基亚、LG等老牌手机厂商 , 竞争的核心在于更高的像素 。直到2012年 , 诺基亚推出拥有4100万像素、蔡司摄像头的808 PureView , 单个手机镜头像素被拉升到了新的高度 , 同时也触及了瓶颈 。
巧合的是 , 将镜头之战1.0推至高潮的诺基亚 , 在推出808 PureView的同一年 , 丢掉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与彼时诺基亚尴尬的处境相似 , 单个手机镜头越来越高的像素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
昔日王者走下神坛的同时 , 镜头之战2.0也悄然开启 , 单个手机上摄像头的数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
2.0时代 , 拍照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卖点之一 。在单摄上堆积像素 , 受限于传感器等硬件的限制 , 并不能让拍照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因此 , 主镜头加副镜头、黑白加彩色镜头的双摄模式开始成为主流 。
2016年 , LG G5、华为P9、iPhone7 Plus在同一年陆续登场 , 标志着双摄像头技术开始占据主流市场 。
多摄像头的窗口打开后 , 手机厂商们也彻底放飞自我 , 新款手机宣传海报逐渐变成了摄影镜头的科普彩页:超感光镜头、长焦镜头、超广角镜头、微距镜头......诸多专业名词令普通消费者眼花缭乱 。
2016年12月 , 联想发布号称全球首款的三摄像头手机phab2 Pro;2018年 , 第一台配备四个后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Samsung Galaxy A9s问世;2019年 , 已经卖身微软的诺基亚卷土重来 , 推出全球首款搭载五颗阵列式摄像头的Nokia 9 PureView , 被网友戏称为“花洒”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文章图片

(Nokia 9 PureView , 后置5个1200万像素摄像头)
与诺基亚5摄机型同年推出的小米CC9 Pro , 同样后置5个摄像头 , 并把像素推高至1亿 。19年的时间 , 手机厂商把像素从11万卷到1个亿 , 翻了近百倍 , 镜头也从1个增加到了5个 。但越来越密集的镜头布局 , 逐渐从厂商的卖点演变成消费者调侃的对象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文章图片

(网友调侃未来iPhone的摄像头 , 布局和麻将越来越像)
2016年至2019年的三年多时间里 , 随着镜头之战2.0时代步入尾声 , 手机影像市场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形态 , 其中有国内首个吃影像联名螃蟹的华为 , 也有不断涌现出的以拍照功能为主的小众手机品牌 , 如美图、朵唯 。与此同时 , 滤镜、自拍杆、拍摄架等手机拍照的配套软硬件设备也花样频出 。
直到2020年 , 卷无可卷的“OV米”集体走上与知名影像品牌的联名之路 , 无休止的镜头之战还在上演 。只是 , 把手机做成可以打电话的相机这条路 , 不知从何时起 , 成了创新困局下的无奈之举 。
创新之困在无法突破的创新穹顶之下 , 智能手机厂商们不只想把手机做成照相机 , 还尝试过把它做成游戏机、显示器、充电宝 。
今年7月初的小米12S系列发布会上 , 雷军在介绍骁龙8+性能时表示 ,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 , 芯片性能越来越强 , 跑分已经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 “不如我们跑个游戏大家来看看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文章图片

图源:小米12S系列发布会
手机运行游戏时的平均帧数、最高温度、功耗等指标 , 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各种跑分 , 成为手机厂商芯片性能宣传的新方向之一 , 之所以如此 , 主要原因是手机性能实在卷不动了 。
截至2022年4月底 , 年内国内主要智能手机厂商发布的旗舰机OPPO Find X5 Pro、一加 10 Pro、小米12 Pro均搭载的是高通骁龙 8 Gen 1芯片 。海外方面 , 三星旗舰机 Galaxy S22 Ultra搭载的是Exynos 2200芯片 , 从评分结果来看 , 二者几乎没有任何差距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文章图片

德国专业评测机构CHIP评分结果(评分范围1.0-5.5分 , 越小越好)
而在自研芯片方面 , 从苹果的A系列芯片 , 到华为的麒麟芯片、小米的澎湃芯片、OPPO的马里亚纳芯片 , 虽然在各自领域为手机性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 但都没有突破创新的天花板 。
与近几年时常亮相手机发布会的游戏类似 , DisplayMate评分也频频出现 。
DisplayMate是一款专业的显示设备测试软件 。2019年 , 一加7 Pro的90Hz高刷屏获得了DisplayMate A+评分 , 此后 , 该评分便被各大手机厂商用在发布会上为新款手机屏幕背书 。
但随后 , 苹果、三星、小米陆续也都获得了A+的最高评分 , 如今没有得到DisplayMate A+评分的旗舰手机反而是异类 。
7月21日 , vivo旗下IQOO发布10系列新机 , 全球首发的200W快充 , 将最短充电时间卷到10分钟以下 。对比当前市面上100W-150W快充、25分钟左右的充电时间 , 虽然提升幅度明显 , 但也无法带来质变 。
芯片性能大同小异、屏幕质量卷到极致 , 快充续航乏善可陈 , 智能手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 继续在镜头上大做文章纯属创新困局下的蜗角之争 。
【投稿|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智能手机的创新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如本文开篇所述 , 自iPhone4“重新定义智能手机”至今已过去了12年 。这期间 , “卷遍”手机各个主要零部件的一线大厂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 。下一步 , 谁将成为打破创新困局的第一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