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食初到叙府,找燃面偶遇千麦香

宜宾,古称“叙府”,

不是一个让吃货会专门来的城市。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宜宾还是有点偏,它在四川南部,和云南交接。
宜宾最有名气的,应该是五粮液了。三江(岷江和金沙江在此汇成长江)交汇,为五粮液提供了优质水源。
地处北纬28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温和,热量足,雨多无霜期又长,能让空气和土壤中产生大量适合发酵的微生物
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使酒曲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了属于五粮液的特有风味。


得益于好水好气候的,除了五粮液,还有宜宾燃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宜宾燃面一出了宜宾,味道就变了的原因。
别的地方,发酵不出“香、甜、脆、嫩、鲜”的芽菜。


宜宾燃面之所以出名,全因芽菜,它是宜宾燃面的灵魂。
芽菜,是一种腌菜。用的是小叶芥菜,而小叶芥菜,又是宜宾特有的。
宜宾燃面因为有了芽菜,口感上和别的面就有了极大差别。


所以想吃正宗的宜宾燃面,还得到宜宾当地去吃。
和别的城市一样,作为特色的宜宾燃面,在宜宾当地,遍地都是,究竟哪一家才最好吃?最正宗?
除了在网上查攻略,唯有一家一家亲自吃了才知道。


人民路的“宜宾燃面”,一看就是给外地游客和慕名来宜宾吃燃面的人准备的。
三中附近的“一面之缘”,酸萝卜面才是特色
中渡口的面王,荤燃面配口蘑汤是一绝
华峰面馆,特色的双椒燃面,吃完一两,足够“燃”你一天
新街的刘氏特色排骨面,三鲜面和排骨面每天只卖一锅,过了10点基本就吃不上了
还有水井街的邓老汉燃面村,南街的炖鸡面,金鹰街的张燃面,会馆路的罗幺面馆,刘臣街燃面,西客站的陆二倩面,建国路的无名面馆
这些基本都是开了一二十年的老面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宜宾面的味道,喂养着宜宾人挑剔的味觉。




而真正让我满足的,让我停止在宜宾寻找燃面步伐的,是千麦香。
能找到千麦香,并不容易。它在叙府商场后面的巷子里,被鲁家园市场包围了。
从大路走过去,要拐几个弯,看到一条卖菜的胡同,走到中间的位置,就找到了,外地人不容易找到。


不同于其他宜宾老面馆,千麦香明亮,干净,并不像开了二十多年的老店。
而门口收银台后面的老板娘,无论从衣着,还是气质谈吐,更和“老面馆”、“面馆老板娘”不像是一回事。


原来,这家店是老店才搬过来的,怪不得没有老店那种时间和岁月沉淀的昏暗感。
老板娘,也是从北京回来,在父母手中接过了面馆,继续经营的。


2000年左右,老板娘小月,在北京开了家宜宾燃面,得到了北京食客们的认可。
在北京上过电视,得过奖,参加过各种美食活动。
后因北京要开奥运会,很多小店要搬走,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家中父母也上了年纪,就回到宜宾接手了父母的千麦香。


吃货们都知道,老馆子,最怕换人了。人一换,就很难再保证味道了。
小月接手千麦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好在她自己也一直在开燃面馆,而且从小就是吃燃面长大的,对味道把握的很好,再加上父母的不断指点和协助,能保持原来的味道自然不成问题。


这点从食客的表情中就能看出来。
面馆里有很多当地的老人,吃惯了千麦香的味道,有些甚至每天都来吃。即使换了老板,也对他们的口味没有什么影响。


我因为喜欢吃他家的面,想多尝几种,就常去。总能碰到一个老人,80多岁,在市场卖些自己种的菜。
到下午两点多,菜基本卖完了,老人就进千麦香,点一两燃面,喝二两白酒,悠然自在。
老人动作很慢,脸上总挂着笑意,吃面的时候也像在笑,似是对这燃面配白酒,很是满意。


看来老人和我一样,喜欢这燃面。仔细想来,这燃面打动我的,是整体感。
燃面,大家的用料和做法大同小异:水叶子面、碎米芽菜、红油辣子、瘦花生、四季小香葱。
千麦香,赢在用心和细节。


燃面上桌时,面条上面是覆盖着花生碎,芽菜,和香葱的,食客要自己将调料拌匀再吃。
大部分其他面馆的燃面,在吃完燃面的时候,盘子底儿都会剩下很多花生碎和芽菜,吃的时候是有点干着急的。
毕竟燃面是拌面,拌不到一块儿,像分了家,总觉得差点意思,味道上就更是差了很多。


而千麦香的燃面,吃完以后,盘子底儿基本是光的。也就是说,在吃的过程中,花生和芽菜会随着面条一起入口。
面条,花生,芽菜,香葱,成了一个整体,在嘴里化开,味道也丰富起来了。
之所以叫燃面,除了因口味香辣之外,一说是能燃烧起来。面条煮好后,需要把水尽可能脱干,再拌上辣油。油重无水,想来也是能燃起来的。
面身无水,要让芽菜和花生同面条融合好,不容易,一定是下了心思和功夫才能做到的。
正是这种心思和功夫,才让这盘燃面保持了原有的味道,才让人有“就是它了”的满足感。才让我愿意停下寻找的脚步。


原本我只是想找一盘正宗的宜宾燃面,千麦香更给了我一个惊喜:泡椒牛肉面!
当地面馆一般只有生椒牛肉面,少有用泡椒的。工序上,自然泡椒牛肉面更为复杂,味道自然也更好吃很多。
泡椒把牛肉浸透,在辣上,更是加了十足的力气。
边辣边吃边流汗,还是忍不住要一直吃,吃光整盘为止。嘴唇和舌头被辣椒刺痛的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满脑流汗还大呼过瘾!
回想起来口齿生津,让想吃变成了一种生理需求。这样的面,每周至少得吃三次吧?!


很幸运能吃到千麦香,让我对宜宾充满了好感。
可以去找下一个美食了。


【寻美食初到叙府,找燃面偶遇千麦香】2017年 8月12日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