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柳比歇夫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根据他的时间统计法,两天时间用了220分钟纯时间通读全书并思考。
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封面是这么写的:
本书描述了一个一个真正与时间成为朋友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量,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的掂量精确无疑。
他的成就(遗产):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4.5-1972.8.31),82岁去世,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研究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各类论文和专著共计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沿用了56年自己的“时间记录法”。不仅每一天都写自己的时间清单,还会把时间不同的用途分类整理,每一天的工作有效时间也会清楚地记录。
他的时间好比账簿,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的时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刻感。
如何与时间成为朋友?
一、一生的奋斗目标
没有奋斗目标,就无法做到自律、自醒、自我监督。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对工作对人生有一种信仰:追求最朴实的人性,我们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二、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把一昼夜中有效的时间——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再将工作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工作,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
1、时间开销日记,统计了详细的时间开销。例如: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纯时间与毛时间。比如我们工作时,毛时间特别多,真正用于工作的纯时间却相对较少,就大大较少了工作效率,读书也一样。
3、计划、计算、统计
柳比歇夫认为,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即如何安排时间。这必须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应当学会计算一切时间。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时做研究,累了便看书。并且把所用时间分门别类的做统计,并且他的统计基本与实际使用时间相符,误差仅为1%。
4、总结

统计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总结,总结好了,才能更好地计划。个人觉得,经过总结就会发现,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成就。而这些看得见的时间是如何被我们利用。例如: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除了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的几条守则值得学习: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的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三、个人感悟
生活中,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忙很忙,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去做,其实是我没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做了形式上“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不膜拜任何一个权威,也不信仰任何一个原则,不管这个原则多么受到人们的尊重。
每一个人在自己内心都有一所纪念馆,每一个人都保存自己值得珍惜的事物或感情。但终究伴我一生的只有两样东西:时间和自己。而它们都是难以捉摸,难以剖析的。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時間之鏡」】在这个自己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能力之内,与时间为友,充实并生活着,已然幸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