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前言

当视野越来越广的时候,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实话,我对自己的评价,学习一般,技术也比较菜(可能还比学习稍微差那么一丢丢吧)。实际真的了解我的人都会知道我特别菜。但正如那句话,当你从事于一项事业时,也要试图去讲述自己的story,做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影响该影响的人吧。只有分享才能走向成功。

大学前的介绍
我来自山东枣庄的狮子座一枚,在很多人的眼中,山东人都是多么多么学霸。说实话,我这种学习一般化的不就离开了山东省,当然我高中三年的同位也来了陕西,不过人家上的是985,我上的是普通本科。高中时学习一般化,不算多么努力,比较喜欢篮球和足球,但是高中没什么时间,也就体育课的时候玩玩。还有,高中时对计算机比较反感吧,也不怎么喜欢接触,基本上计算机课都是翘课打球或者补其他作业,电脑在我看来不过就是游戏机和电视,主要还是因为地区比较落后吧,更多的希望能通过考学改变命运吧。


The year of freshman
对于大一的生活,我感觉用一些key word来表述比较好。
军训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图片上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就是我,这算是大学第一次在讲台上演讲吧,军训期间第一次在讲台上演讲,就是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结果错误连篇,弄得下面笑声不断,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算是和这群人为数不多的聚会吧。军训很苦吧,但是感觉也算轻松,每天晚上回宿舍都能毫无压力的睡上一觉。当然,军训期间也做了一件大学最重要的一件事吧(目前来看应该是的)。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社团 从军训期间校内摆摊、宿舍扫楼开始,社团在大一新生的讨论频率也就逐步火热起来。那是大一新生对社团的普遍感觉是:加入哪个社团就决定即将代表着哪个团体,而到了大都退出社团的大二,回想也觉得当时自己可爱。

社团都是高调加入,低调退出,或者是默默地混一年,无所作为。对于自己参加的社团,通院科协竞赛部确实是个好社团,龙哥也是一个好部长,只是我不是一个好部员。在科协的半年也算有了一点收获吧,至少会了一点html标签,懂了点CSS响应结构吧,比起其他的人学的确实菜,做的那个小网页实在烂,早就不知道扔啥地方去了。对于龙哥总有那么点歉意吧。希望龙哥在暑假好好努力,一年的部长确实也消耗了他很多精力吧,希望龙哥更进一步,从大神到大大神吧。
有些东西可能你真的不喜欢,但这不能是你不做的理由。

至于另一个社团,通院分团委办公室,比较轻松吧,没例会,一年两三个活动,感觉挺不错,挺好适合那种沉迷学习和技术的人,强烈推荐。后来随着学业加重和进了小组,也就是参加参加会议,然后打打杂。总感觉我这种人不怎么适合在社团吧,总有说不出的感觉。
拔尖创新实验班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就是军训期间,第三届拔尖创新实验班选拔开始了。开始只是为了逃军训,毕竟西安的天实在太热了,结果就神出鬼没的考上了。就我这种连复习没复习(假期除了吃就是玩),学习还不咋样(至少在高中那堆人里是这样的),结果就懵上了。到现在都觉得侥幸侥幸。以后做事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结果就无法预测了。
没准备的人永远比不了有准备的人结果,即使有一次,那也只是侥幸,不会再有第二次。
实验班,对于所有的外人来说都是多么多么神秘,总觉得里面的都是学霸、大神,但这只是开学测试的成绩而已,没太大意义。这个班算是西邮最奇葩的班吧,陕西的没几个(ps:这无关优秀,这只是成绩而已,毕竟外省时进来的水平要比省内的整体水平高)。各省的交融也让大家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吧,江苏人英语确实牛,安徽人确实耿直,河南人确实爱学习,浙江人、武汉人确实聪明,河北人确实朴实,山东人确实优秀(像楚东方学长那样的大神+学霸,还有我的很多老乡,和我无关),陕西人有一种古典的气息,一切的一切都在A218融合,也算是班级的一种文化吧。
只有通过真正的接触,才能明白所谓的文化差异,同时各文化的融合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
一个帅气的班助,带着一群出到西安的萌新们,逐渐熟悉了学校,熟悉了生活。当你熟悉这一切之后,他便会离开。这就是生活,总有一批人在你需要的时出现,但又在帮助完你之后默默离开。
这一群人每天都在固定的教室里,学习,生活,也演绎了很多的故事,也很开心。当然也给了我很多深思,实际我已经没同位半年了,说实话感觉挺尴尬的,一个人在后面坐着,孤苦伶仃。那同位呢,我记得刚进班时,全校前几名,但是整日炉石,王者荣耀,最后惨挂3科,无奈走人。他就是给我一个恨得警告。这也是我每天坚持学习,即使再多其他事情也要熬夜看完每天讲的内容。
学习永远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你的游乐场
也就应了那句话,只有努力才不会被淘汰。
Linux 兴趣小组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至于Linux,也没必要说太多,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很好用的系统。开源系统,算是一种自由文化吧。小组主要就是搞与Linux相关的一些东西吧,开发,内核,运维这些。实际说到小组,我还想说一些。就实验班,每年的上学期,大二的实验班都会选导师,进入导师所在的实验室团队,而这些团队只对研究生和实验班开发。但是我还是想加一个实验室,一方面算是经历吧,另一方面确实实验室可以给你学以致用的机会(毕竟实验班为考研设立,主要就是学习)。无关考研还是就业,一项技能永远那么重要。
不能总以考研为借口,然后什么技术都不学,要学着学以致用。
去小组之前还去过两个实验室,但还是因种种原因被刷掉。去小组面试也挺惊险的。一共面试了4轮,正常的三轮面试再加上加面(PS:一轮结果待定,所以才有的加面,实际在公司面试中都没有加面的)。总觉得面试时有点发虚,可能是题目有点难,有的地方不怎么太弄懂导致的,也可能最后被3G三面刷的阴影还在。尤其一面的时候,把自己总觉得压得太紧了,说都不敢说,晚上就有学长学姐给我聊,说如果放开一些,效果会更好。当然后来的面试越来越放得开吧。实际面试的过程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被问到模糊和不清楚的只是后就开始去查、去问,当有不明白的东西,试着去临时想办法解决。实际面试下来,发现Linux的面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更多的人都是由那份面试题引起内心的恐惧,不想去钻研,感觉面试的流程太多,担心不能通过面试,于是很多的人都在中途放弃了。最后一面的时候,学长也告诉了我很多话,小组会考虑报名者的院系,如果不是计算机院的担心他们坚持不下来,再加上你是个男孩子,所以面试时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基本工要更加的扎实,而且要去坚持,技术这个东西永远都是拿时间和效率来衡量的,而且贵在坚持。最后也很感谢自己吧,在期中考试和实验班课程的繁忙中,依然坚持着面试和不断学习,其中的痛苦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总之结果是好的吧,也算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
文章图片


进了小组之后就开始学Linux,毕竟从下学期开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该干啥,也开始补习自己的C语言(C语言基础真的很重要,无论将来学啥,方向是啥,都要好好学,而且学好)。每天在实验室里抱着鸟哥啃,没事刷刷题,写写总结,感觉也算挺充实的,毕竟没有虚度时光。而且写一些博客(http://blog.csdn.net/yinjianxiang),当然水平有限,比较烂,大多数属于总结性质的。小组还有很多热情的大神们,每当有不会的问题,他们都会耐心的讲解,包括同届的童鞋,都特别厉害,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希望自己能在小组接下来的生活有更多的收获吧。
竞赛 我属于实验班里比较奇葩的,比较喜欢参加东区的软件类比赛,反正我也感觉挺奇葩。也就说说自己大一时参加过的比赛吧。
挑战杯
正好大一时是大挑,啥东西都不会做,就只能写论文,几个人花了很长时间统计,分析,整理,最后完成。但精心新婚白的作品,最后评委老师并不咋买账,拿着安慰奖伤心了一天。
科协杯网页设计大赛
这是科协内部的一个比赛,主要是对上学期的学弟html和CSS运用,检验学习成果。我自己前端菜的抠脚,不过有幸被一个大神带,轻轻松松拿了个第一。划水拿奖有时也挺爽,咋说都是讲
ACM校赛
ACM这东西比较难解释,反正就是一个重量级算法比赛,全球算法比赛盛宴。数学算法这东西就比较坑了,搜索,动态规划,分治一堆。我这种寒假才接触的菜鸟,和我们班两个同学一块报名,最后被电脑操了一天,A了一个题回了西区。比赛时旁边的几个大一算法大神都拿了银奖,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厉害。
数学建模校赛
数学建模,就是一个更坑的比赛,对于那些做大数据,数据挖掘的大佬们,如同游戏,但对于我来说,如同登天一样,面对题毫无头绪,模型胡乱往上套,MATLAB也不咋会用,两个队友也都差不多的状况。最后就做了A题的一半就草草交了,结果还是一个安慰奖。
西邮杯
就是学校组织的一个C语言的个人简单ACM吧。初赛时还可以,决赛时被一个输出搞了半天,结果只是因为一个控制变量写错了,反正挺可惜的,不过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次比赛体现的琳琳尽致。总之还是混了一个奖。
中间还有一个图论杯,报名之后,结果因为金工实习在校外无法参加。
参加那么多比赛,也没拿啥多大奖,只能算作一种经历吧。最大的收获就是,不问结果,尽最大努力完成就好,并保证有所收获。毕竟比你强的人实在太多了。
比赛就是比赛,不要当做玩,认真对待吧
计算机
我是学通信的,但是对计算机=越来越喜欢。对于计算机接触的比较晚,大一的十一假期之后才开始接触(毕竟很多的大神初高中就开始了)。说最初也挺害怕着高科技玩意,但慢慢接触发现一点都不可怕,而且很有趣,于是越来越多地尝试,满足于那种成就感,于是接触就越来越多。说实话,比起那些大神真的差很多,每个人内心都知道自己的水平。
【一名通工学生大一的Story】你并没有你自己内心想的那样害怕计算机
计算机这东西实际和专业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要求你去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方向很多,也没啥好坏之说,只要你做的足够出色,并没太大的区别,但是基础真的很重要。比如C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这些。他们都说前端比较好学,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技巧,只是上手比较容易些吧。
关于方向,我只是基础阶段,没啥方向可言,应该到大二上才会分。不过什么方向都一样,都需要你足够热爱,努力并坚持。
尝试改变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Conclusion 这就是自己大学的一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说充实也充实,说虚度也虚度。总之就过去了。也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忆。最后引用一位学长的话:
无论身处哪一个行业,努力完成行业目标的同时,当一个 Story Teller,做最好的自己,影响该影响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