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抵制的驾考宝典,被嫌弃的互联网学车

投稿|被抵制的驾考宝典,被嫌弃的互联网学车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道总有理
不知什么时候 , 学车成了年轻人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 几大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学车经历简直能够上演一部情景喜剧 。
近日 , 学车之路上又出现了一个小波折 , 广大学车狗证一到手就立马卸载的“驾考宝典”在全国多个地方被驾校教练抵制 , 不少学员都接到了同一条消息:不要再使用驾考通、驾校宝典、驾考精灵、元贝驾考等第三方软件登录交管12123APP , 如果不听劝 , 学车用户的交管12123账号会被拉黑 , 考试也无法预约 。
尽管这则消息还没有明确的官方通报 , 但根据多家媒体调查 , 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驾考宝典的确被驾校大幅度抵制 。7月末 , 驾考宝典发布声明 , 称平台遭到抵制是因为竞争对手恶意抹黑 。
真真假假 , 一时间让本就头疼的学车党更加茫然 。学车生涯一波三折 , 就在驾考宝典出事前不久 , 在同一个七月里 , 曾经请得起林志颖代言的YY学车也突然被爆出倒闭 。有意思的是 , 很多学员科一还没过 , 一回头却发现驾校不见了 。
那些年 , 死掉的网红驾校细数这些年来 , 红极一时的驾校说崩就崩 。
2022年7月8日 , 有网友爆料YY学车总部办公室人去楼空;去年9月份 , 曾经广告满天飞的猪兼强宣告破产;再往前看 , 2019年10月 , OK学车倒闭;2018年9月 , 凸凸学车发布公告 , 宣布平台停止运营……冥冥之中 , 殊途同归 。
即便是奄奄一息 , 但它们依旧活在学员无休止的投诉中 。以YY学车为例 , 大部分学员的学费在3000到6000左右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平台至少需要退数百万学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 关于YY学车的投诉达到2364宗 , 猪兼强的投诉量达343条 , 至今无一回复、无一完成 。
当然 , 如今遍地狼藉并不意味着没有风光过 。
至少在五六年前 , 互联网驾校平台的日子过得分外滋润 。有资料显示 , YY学车半年时间就实现盈亏平衡 , 而猪兼强在2015年时月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 , 2014年至2019年 , 猪兼强5年内累计融资2.4亿元当时有媒体做过测算 , 猪兼强号称有20万学员 , 如果按人均5000元的学费来估算 , 那么猪兼强的驾驶培训学费收入就高达10亿元 。
就连58同城都曾眼红这门生意 , 还推出过58学车 , 只可惜 , 好景不长 , 不过短短数载而已 , 这个领域里的活跃者几乎团灭 。到底是时代的残酷 , 还是这个领域命途多舛?事实上 , 随着国内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 , 驾培生意不可小觑 。
有数据显示 , 国内每年至少有3000万学员需要接受驾驶培训 , 远远大于考公之类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 。以7月份的最新数据为例 , 2022年上半年 , 全国新注册的机动车有1657万辆 , 新领证驾驶人1103万人 。按理说 , 驾培的生命力应该十分顽强 。
而现实正好相反 。互联网驾培为何死得那么快?
首先 , 这些企业赚得多 , 花得也不少 。猪兼强自2014年创立后的4年间 , 累计投入营销费用超过4亿元 , YY学车总支出的五六成也都用在了营销上 , 2019年 , YY学车光在请林志颖代言这一项上就花了五六千万 。
除了基本的驾培业务 , 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 。但月狐iAPP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在线驾考类APP的30日活跃留存普遍处于10%以下的较低水平 , 就连行业龙头的驾考宝典 , 2022年上半年MAU的峰值为3月的2058万 , 较四年前的同期降幅接近40% 。
投稿|被抵制的驾考宝典,被嫌弃的互联网学车
文章图片

2018年 , 驾考宝典互联网广告业务的营收高达1.17亿元 , 同年 , 汽车导购信息服务营收也超过3400万 , 占比接近17% 。到2021年 , 这两项业务收入出现明显回落 , 广告业务收入仅剩9050万 , 汽车导购信息服务收入更是锐减超60% , 仅剩1157万 。
流量变现在肉眼可见地萎收 。
当然 , 这不是它们最终走向末路的关键 。互联网驾培被诟病最严重的就是经营模式 , 以YY学车为例 , YY学车虽有自营驾校 , 但大多仍是与其他驾校合作 。坦白来讲 , 与其说YY学车是一个驾培企业 , 倒不如说是一个引流平台 。
【投稿|被抵制的驾考宝典,被嫌弃的互联网学车】据悉 , YY学车与驾校、教练之间存在YY、YA、YB三种合作模式 。除了第一种直聘 , 剩下两种 , YA模式是指其他驾校与YY学车合作 , 平台负责宣传引流、提供学员 , 驾校负责提供场地与教练 。YB模式是指教练个人与YY学车合作 , 教练个人负责承担场地费、油费等 , 平台负责提供学员 。
似乎无论是A还是B , 平台都很难去把控学员学习的一整个过程 , 大量投诉成了企业走向灭亡的一个恐怖预兆 , 只是没有想到 , 预兆这么快就成了真 。
智能驾培在疯狂内卷学车究竟有多难?除了游荡在驾校里 , 学车党回去也不忘跟着短视频一遍一遍在脑海里进行灵魂演练 。
在B站上 , 《科目二驾考教程详解》被播放量217万次 , 有1.4万发弹幕飘过 。抖音“科目二”话题视频播放量70亿次 , “科目三”播放量58亿次 。学车过程中 , 驾驶技术能不能熟谙于心是其次 , 大部分人在教练的毒舌打击下就已经打起退堂鼓 。
网络上一度流传着教练常用语录 , 无时无刻不在劝退广大观望者 。如何跟教练避而不见 , 还能顺利拿到证成了这届学车党的一大心病 。互联网驾培的领域方向也逐渐从平台服务向培训方式转移 , 机器人教练、AI培训、智能硬件……纷纷内卷起来 。
例如2021年7月 , 木仓科技推出了多款智慧驾培硬件产品 , 包括智能教练、智能模拟器、路考仪和驾校智慧管理PaaS平台 。成立于2016年的派学车 , 早在2020年就大力布局VR智能培训系统 , 目前已拥有10个VR场馆、200+VR设备、3个AI场地、70+的AI车辆 。
无独有偶 , 曾经孵化出超级驾校的“车轮”也在进行软件加硬件结合;2019年10月29日 , 全国首个“智能驾驶培训示范基地”在东方时尚驾驶股份有限公司启幕 , 开创了全新VR+AI智能驾培模式;2020年9月 , 易显科技发布机器人教练5.0版本 , 据说能从五个维度上为驾培机构赋能 。
智能驾培能否改写行业早夭的悲惨命运?
首先 , 科技练车的炫酷与新鲜感精准地集中了大部分学员的心 。此前成都有一项市场调查 , 未学车的人中完全愿意接受AI学车的有70.89% 。而对于驾校而言 , 相比于传统驾校教练训练 , 智能化驾培对于人员、场地、学习周期甚至是环保都有一个很高的效率输出 。
据悉 , 智能驾培在同等时间内的服务效率可提升200% 。以易显科技的机器人为例 , 如果一个教练带30+台机器人教练 , 每年可以为驾校节省95%的人工成本;机器人教练每年可以为驾校减少车辆碰撞维修费10000元左右;同时 , 相比传统人工教练 , 机器人教练自带流量 , 可以带来宣传效应 , 能够为驾校节省营销费用 。
数据显示 , 2019年易显机器人教练成功帮助驾校实现了32%的学员增量 , 合格率平均可以提升10.88% 。可想而知 , 如今的驾培行业急需一个新方向调转车头 , 不说互联网属性的驾校 , 就连传统驾校都乐得其所 。
以交通安全为核心的多伦科技 , 旗下的一个智能驾培平台在去年上半年里注册的驾校数量新增227所 , 注册教练员数量新增5770人 , 注册学员数量新增92万人 , 上半年活跃人次达3286万人次 。
不过 , 智能化无法在短时间内普及 , 大部分驾校还是人工为主 。但无论未来如何 , 这都成为了一个行业转变的支点 , 毕竟不谋新 , 便会亡 。
被玩坏的学车生意驾校比学员多 , 这是很多学车党在练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
公开资料显示 , 全国正规注册的驾培机构达19741所 , 教练车80万辆 , 教练员92万余人 , 年培训能力近6000万人 , 但事实上 , 从2016年以后 , 国内的驾校年培训量增长率就在逐年降低 , 为了拉人头 , 附加服务、价格战、新辟业务……每个驾校都在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
特别是2020年后 , 当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达2231万人 , 比2019年减少712万人 , 下降24.19% , 创近五年来的新低 。与之有明显对比的是 , 驾校产能利用 。2020年以后 , 由于外部环境突逢巨变 , 大部分人的学车计划与买车计划都无奈延迟 。
驾校教练车几乎成了闲置品 , 根据南京驾校网的数据 , 有40.93%的驾校产能利用比率不到50% , 只有3.16%的驾校存在产能缺口 。毫无疑问 , 驾培供应过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恶性竞争 。
价格战是最令行业头疼的 , 从前学车动辄五六千起 , 现在在活动期间甚至1800就能拿到驾照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调查 , 这两年 , 有43%驾校收费价格在成本线附近 , 超过50%驾校下调了学费价格 。
明面上一片和谐 , 背地里未必如此宁静 , 驾校经营能不能撑得起一场场价格战尚另当别论 。要知道 , 2020年以后 , 高达67.1%的驾校认为经营成本继续在升高 。成本线附近的学费无疑会造成两种后果 , 要不服务质量堪忧 , 要么后续收费乱象 。
《法制日报》曾经报道过 , 不少学员在交了学费之后 , 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前还要各交1500元的考前跑场费和保过费 , 那么算下来 , 其实所谓的优惠不过尔尔 。而裁员大潮也席卷了整个驾培行业 , 2020年以后 , 有44.08%的驾校通过自然减员和主动减员 , 减少了在职员工的人数 。
驾校一本生意经 , 如今可以杜撰出多个版本 。眼见学车的钱越来越难赚 , 驾校的新增业务也渐渐提上日程 , 不少驾校都开辟摩托车教学来曲线救国 。不可否认 , 摩托车学驾考证人数攀升是这两年来 , 驾培行业的一大亮点 。
单从北京地区来看 , 2020全年约有超5万人考取摩托车驾照 , 全年大概有16万人学摩托车驾驶 , 摩托车的培训班的收费大概是1000-2000元 , 几乎能跟一次优惠性汽车培训相媲美 , 但培训周期却远远比后者要短 。
除了摩托车 , 更有意思的是 , 有些驾校做起了“专车”生意 。以特斯拉为例 , 特斯拉频频出故障 , 从2020年6月至今 , 特斯拉在中国被曝光的10多起的交通事故 , 但特斯拉的回应大多数都指向了驾驶员的驾驶失误 。
就连副总裁陶琳在采访中表示 , 在车辆使用环节 , 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 , 比如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合作 , 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 。随后就有驾校在电商平台上线特斯拉陪练课程 , 10个小时的课程售价高达2000元 。
曾经络绎不绝的驾校快开不下去了 , 驾考宝典无疑充当了一根导火线 , 被突然点燃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 一场大溃败都即将上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