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2017-03-22 润总直播和系统化思考的补充

润总直播笔记:
边际时间成本

产品:头部市场,边际成本极低,几近为零(爆款)
服务:分散市场,单一针对性的劳动(长尾)
产品产生头部资源
音乐是产品
画画是服务
商业看产(行)业,产(行)业看企业,企业看事业
从商业看产业
人无我有,创造性主宰一切
人有我优,追求用户体验,工程技术瓶颈期
人优我廉,比价格,行业极限
从产业里企业
理解公司商业逻辑,做出最好最优的人生选择
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哪个部分创造的?那就是核心部门
成为公司最核心部分的职员,才能获得更长远发展。




老板比员工强在哪里?
答案:战略。
老板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人才,打法。。。
幸存者偏见----死人才知道怎么活
Ps:第一性原理的蒙面迷雾
战略能力就是看破这些迷雾的能力
如何具备战略能力?
公益事业的战略思维
系统化思考能力(思维框架,Ps:大一笔记)
独立的战略思考
1,关联思考:
2,整体思考:输入和输出
3,动态思考:加入时间轴(成功企业成功并不源于优秀的人才。要学巨象没长大的时候)
存储大量因果律,关联思考,构建一个整体框架,然后在动态的环境下不断打磨和优化自己的思维结构




杠杆(利用周围一切可用资源,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唯一可以买卖的最基本资源:时间
时间*杠杆
1,基本杠杆:专业(单价比别人高,但是时间有限,有上限)
2,进阶杠杆:团队(拥有管人的能力,管理别人的时间和能力,尽可能发掘利用人这个资源,培养和利用人力资源)
管理是一项平衡艺术。没有最好的决定,没有完美决定,只有最合适的决定
3,资本杠杆:对商业,对人的洞察。
向上管理:本质是影响老板,上级,他人的能力
所有关系最终都是基于价值的合伙关系。
我对别人的价值是什么?我怎么能够帮到别人?
压力型权力:来自职位,来自外部世界的权力,是由权利接受者来定的。别人拒绝接受,你将失去权力
动力型权力:专家权和表率权(几乎可以影响所有人的权力,并且权力来自于对方的资源付出)


目的:让老板手上的资源为我所用
1,好到让老板无话可说,
2,不断存储影响力,
3,向上沟通
时间:是每个人最宝贵的成本、
单位时间成本:你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 一个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


------------------------------------------------------------------
关于系统化思考能力

2017-03-22|2017-03-22 润总直播和系统化思考的补充
文章图片
大一看的一本职业生涯的书上讲到过这个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自己的思维框架,当时也蛮重视,不过没有因为不知道这么做也没有经验和积累,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框架,但是至今没有建立起来,不过现在好一点的事,有头绪了。
万幸,找到了当时的摘抄。
(在笔记上发现了另一段:你1分钟可以干什么?2分钟?3分钟?......60分钟?
真怀疑那本书是古典老师写的,也挺可惜的,这么早就接触到了这种思想,但没有用起来,也没重视过)


以下是摘记的那段话(括号内是现补充的想法):
一个框架的必经之路:摸索----模范----复用----表达----记录----优化
如果不模仿,就不会感觉到框架,如果不把感悟说出来,就不会有自觉应用意识,如果不把说的记下来,(就不会得到反馈比较,就不能反省)就不会成为自己的财富。
ISO三原则:把你想的写下来,把你写的做出来,把你做的记录下来。
专业化→结构化→系统化(一通百通即如此)
会读书的人,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现在那些老师们就是这个境界吧),不会读书的人记住别人思考点结论。
不要对一个在某方面很成功的框架产生依赖,不断地优化,甚至打破重构才有生命力。赢家永远是最优先发现(和好好利用)新规则的人,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动态对抗中不断进步的。
逻辑性强的人应该学一点感性知识的框架,艺术感好的人应该多学一点结构分析的框架(我还以为第一次接触这个思想是因为罗胖,没想到还要早)。
以上。
一开始不知道啥是框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所以找不到。而且当时一开始就从构建自己的框架入手,所以更难了。应该先学习别人的框架,先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就是系统化,有结构的思维方式。现在知道了不知道怎么做,不过庆幸的是当时的摘记里面写了,非常高兴。
另外,当时的摘记是那本书里我觉得很棒的思想,现在看来,许多还是很有益处的。而且我也就给这一本书写了或者说记下了内容,就有这样的收获,如果好书都记得话,岂不是更有裨益?
【2017-03-22|2017-03-22 润总直播和系统化思考的补充】每错,这才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