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
文章图片
我曾经的办公桌 最近经常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去劝身边的朋友:
一定要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啊!
一定要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最善意的劝告。这个劝告的灵感来自于我最近观看的美剧和一些学习英语的听力材料。我发现很多外国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叫XXX,我是做XX工作的,我爱这份工作。而外国人在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新朋友的时候,也会说:他是XXX,他是做XX工作的,他很喜欢他的工作。
而这非常稀松平常的寒暄却让我很震动,因为我在我生活的环境中,真的非常少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在抱怨自己的行业是最糟糕的行业、自己就读的专业是最让人绝望的专业,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出过一些玩笑式的推送,各行业或各专业的人用吐槽的方式劝后人不要入坑。
为什么大家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呢?
我观察了很多我身边的人,有一些已经参加工作许久了,有一些还在找工作。他们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或者找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大概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迫不得已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这种情况常常在一毕业就直接进入体制内的朋友身上发生。特别是在部队之类的体制围墙更高的“行业”。可以想象得到,体制内较为封闭的工作氛围,加上工作内容迁移性低,在体制内待得时间越久就越难以离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内的工作带来的权力附加值会导致离开的沉默成本越来越高,因而体制这种特别的围城,进去后又想出来的人大多舍不得出来。
我想有的时候需要的只是调整心态吧。有舍才有得,你想想为什么大家都挤破头皮想要进入体制内,就应该明白自己失去的一些自由只是应该付出的代价。而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肯定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
比如迫于父母的压力或者朋辈舆论的压力,而放弃自己最热爱的行业,而去选择一些符合传统大众价值观的行业。其实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往往是因为你没法证明你喜欢的那份工作能带给你很好的生活。
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放弃在电视台的工作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但是,当我后来仔细去回忆,为何父母极力反对这份工作,我找到了根结所在。在电视台工作的昏天暗地的那段时间,我经常抱怨各种辛苦和委屈,说急了还会哭鼻子。这大概给父母留下了这份工作让我不快乐的印象。
其实父母真的只是希望你过得好,如果你做一份工作(无论是什么),能让你过上轻松愉悦的生活,他们也就没什么好反对的了。
曾经有一个公众号的作者说,他辞掉稳定的工作来专职做自媒体的时候,遭到了父母持久而强烈的反对,直到一年后他给父母一笔远远超过此前年薪的钱。我也曾经将我直播收入截屏发给我父母看,让他们知道直播这个新兴玩意儿也并不完全是瞎胡闹。当然收入只是证明的一个方向,还有很多方向,这主要得看反对你的声音在意哪个方面。
对自己认知不清。
更常见的情况其实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往往是听一个人说某种工作好,就觉得好;或者大家都说某个行业好,就想进该行业。然后就觉得生活不舒畅,想要改变,却不知道往哪儿改。这种情况后面会详细讲讲应对方法。
最近在与很多人交流的过程中,我甚至发现,有一些人甚至没觉得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换句话说,有一些人以为大多数人都和自己一样最终长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根本不知道有另外一些人在过自己热爱的生活。
所以我一向鼓励身边的人去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哪怕这件事看起来一点也不“美”,但只要是内心的真正需求就好。比如有的人真的只爱钱,或者只爱权力。不是每个人都该有一个“诗和远方”的梦想,就像过好眼前的苟且也是很棒的生活,关键是你自己喜不喜欢。
拖延或恐惧走出舒适圈。
拖延主要是因为改变需要付出行动,而付出行动真的不那么容易。就算抛开主观上的惰性,还有无数客观环境的因素会拉着你。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当一个女生想要减肥时,总会有无数的人劝她多吃点,告诉她一点不胖。所以克服拖延真的挺难,谁克服了,谁就更容易收获自己想要的。
而恐惧来源于进入未知领域以及承担沉默成本的风险。有的人是天生比较谨慎保守,而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觉悟太晚。要克服这种恐惧,不算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关于这两点,确实需要增加自身行动力、胆识以及心智成熟度。听起来没那么容易做到,对啊,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人就是在种种类似这样的情况下分出层次来的。
习惯性抱怨。
我也属于这个类型,和很多人一样。其实并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太多不满,但就是喜欢抱怨。好像不跟朋友抱怨自己的工作就会没有谈资一样。而且好像现在吐槽比较符合时代的潮流。
既然只是习惯性抱怨,那么吐槽的时候就不要自己当真了呀,想想清楚,我只是吐槽取乐,我并没有不热爱我的工作啊,这样想想是不是幸福指数又上去了?
我觉得改变一个习惯真的是很难的,所以我处理自己爱抱怨的习惯,采取的办法是:说出来,然后删掉。
如果在和人聊天的过程中想要抱怨,我会在对话框里输入我想要吐槽的内容,然后点删除而不是点发送;如果我需要把这种抱怨广而告之,我会发在朋友圈,然后睡觉前删掉。其实抱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需要,说出来的一刹那,这种需要就已经被满足了。所以选择不要发出去,或者及时删掉,就可以避免在这种情绪上没完没了的互动或者重复记忆来强化它。
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无论压抑什么,压抑久了总是要爆发的。
如何才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呢?
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我们总要找些办法来解决,下面就以我个人的经验,给大家一些简单粗暴的小建议。
找到与个人能力匹配的工作,并且要调整好心态。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去“在行”上找一个行家咨询,或者在“选对”上找一个生涯规划师咨询,当然也可以找我,我也是国家认证的生涯规划师。这几种方式都是收费的,且一点也不便宜。(这种时候付费就是省钱。)
不过,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免费的非常专业的生涯规划工具,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点击即可进行测量。通过霍兰德职业类型,大致能判断自己适合的行业和工种,帮助自己找到一个方向,或者坚定一下犹豫不决的选择。如果你看了自己的职业类型以及解析后,还是感到茫然,那我还是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去羡慕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好工作,也不妄自菲薄。如果自己喜欢的工作确实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应该先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别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
你的能力不等于你热爱的事,但要善用之。
关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想不透。比如,我有一些在学校或者在职场中培养的技能,让一些对我了解不多的人会认为我适合某些工作。但实际上我自己深知并不适合。不一定要做看起来适合你的事,而是去做你喜欢的事,最好是喜欢且擅长的事。
前提是你要有你真正喜欢的事,不是幻想中喜欢的事。比如,我喜欢旅游,但如果旅游是工作,我还会喜欢做吗?谁不喜欢吃喝玩乐啊,但是吃喝玩乐变成工作后,仔细想想,你还会喜欢吗?
我认为,热爱的工作应该是那种,会自愿为之加班的、跟别人聊起自己的工作来会眉飞色舞的。
有的人说,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只是不喜欢常常加班。我觉得,加班也是这份工作的一部分。如果给你一份不用加班的工作呢(不是把你本来的工作变为不加班,不加班的工作肯定是其他种类的工作),你想想你会不会喜欢。或许你还是觉得一份偶尔加班但自己很喜欢的工作也是很不错的呢。
如果你找不到什么喜欢的事,只喜欢吃喝玩乐,就是不喜欢工作。那我只能祝你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或者长得特别美了。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工具中 ,有一个能力管理四象限可以协助你做好这一部分。在能力坐标里,有喜欢且擅长、喜欢但不擅长、擅长但不喜欢、不擅长也不喜欢这四个象限。我这里说的就是那些擅长但不喜欢的能力。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去爱上这些擅长但不喜欢的能力,而是去专注于做喜欢且擅长的事,以及去把喜欢且不擅长的事培养成喜欢且擅长的事。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
文章图片
▲能力四象限示意图 成就事件记录
成就事件,就是那种让你自己觉得体验非常棒的时刻、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时间,不以外界的评价与认可为标准。
养成记录成就事件的习惯,或者在迷茫时梳理一下自己的成就事件,都有助于帮助你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或者帮助你爱上自己的工作。很多人不爱自己的工作是因为找不到任何成就感,特别是当你的领导不是特别喜欢鼓励人肯定人的时候。这时候就要让自己去擅于发现工作中让自己有成就感的地方,然后去强化它。
我过去没有写日记或者周记的习惯,但我通常每年都会写一篇年度总结。在我的年终总结里,会记录不少成就事件,通过这些成就事件就不难看出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而且通过对比年终总结和年初计划,也不难发现,总有一些计划你写过一万次但没有完成,而又一些计划哪怕你有一万次没有完成,你还是会把它写在新一年的计划中。这个时候,你大概就会明白些什么了。
不要看其他人在过什么样的生活,看你自己,问你自己的内心。
在对我一生影响特别大的书中,有一本是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个受用终身的决策工具。就是先思考自己的终极目标(或者是长期目标),当面对所有选择的时候,都以这样做是否有助于我实现最终目标。
当你心底有一把尺子可以帮你衡量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容易茫然了。
这把尺子可以是你的终极目标,也可以是你的三观。当你有清晰的价值判断标准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做相对正确的选择,并懂得取舍。不一定要遵从大众的价值观,甚至不需要遵从普世价值观。我认为在这个语境下三观是没有“正”或者“不正”的,只有你自己的和其他人的。当你与人交流或相处的时候,你或许需要考虑和尊重他人的三观,但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一定要只看自己的三观。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
文章图片
摄于北大万柳自习室 国考前夕,我在自习室看到一副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被这种学习的势头激励到)。我不晓得这位同学是否真的因为学习而快乐,不知道这里写的“孝”是这位同学自己的标准还是父母强加于TA的。若不是自己真心喜欢公务员这类的工作,恐怕即使考上,也是很难爱上这份工作的吧。生孩子和相亲也是一样的,若不是自己想要的选择,恐怕也很难热爱生活吧。
要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或者爱上自己的工作,肯定不止有以上几招,先写这么多,大家可以践行一下试试看。将来或许会出续篇也不一定呢。

曾经有一次,我对我的一群朋友说,想起我过去的经历,我感到很骄傲。然后就遭到了持久的鄙视。我的表达不是朋友们以为的吹牛逼或者自傲,而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我也打心眼里希望大家都可以这样说,为自己的过去、为自己现在的学业或工作、为自己正在努力实现的梦想而骄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