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我们先热个场

先聊聊对这个电影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抛开我们之前对大家的提示
这部电影,我们本心的内容全部都有
我先把80%的真相丢给你们
在我开始解析之前,我希望看到你们的理解,我们要思维碰撞
就像解析头脑特工队一样
老虎其实是他自己恶的一面,兽性的一面;
所以如果 失去了兽性,他就不会活下来;在灾难面前,兽性还是要有的。
因为有了老虎,面对老虎,他才生存下来的
后来爱情又激活了他
我们先不去讨论第二个故事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但是看的出来,大家基本上都相信第二个是真相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人都知道第二个有可能是真相,为什么作家和日本人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呢
不愿意面对人性的弱点
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人性的恶宁愿相信善良的一面吧
大家都知道真相,却选择了一个虚幻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大家的共性,逃避
我们想想现实中
我们是不是这样
多数时候,我们宁愿相信假的,却不愿意力挺真的
其实整部片子,一个奇幻漂流,说的就是我们个人成长的故事
既然说到应对模式,我们就从应对模式开始讲起
我们就从派小时开始看
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不接纳自己的名字 一次一次 去尝试 他在努力让大家记住
有人看到了接纳层面,有人看到了勇气层面
在以往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战斗模式是不好的
这个模式真的不好么
一旦我们觉得哪一种模式不好,就会陷入了对错
这个视频实际上是派给自己撕标签的一个过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无数人给我们贴标签
当我们出生时,父母就会给我们一个标签,就是我们的名字
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就是常常会嫌弃自己的名字不好听
我小时候就会吵着要改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换了好几次
家庭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不好的,父母的初心都是好的
比如派的名字,一开始是高雅的游泳池
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变成了小便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明白这一点
所以,如果在当下的环境,你不喜欢什么,就要像派一样行动起来,去把不喜欢的去掉
很多人都在埋怨原生家庭带给自己不好的东西,可真相是,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父母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

所以,如果不喜欢就自己行动改变
派撕标签,贴标签的过程,其实就是给自己塑造个人品牌的过程
当作家问他,从此你就变成了派了么
哪有那么容易
我们看到,派为此是做了很多努力的
比如把圆周率给背下来了
我记得我们很多异类的小伙伴都去报了个人品牌课
我也报过,也是因为这个和艾欣老师结缘
我们通常会认为,我们报了一门课程,就得到了
我们给自己贴了标签,我们就是名人了
真的是这样么
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努力
所以,学习的过程你们思路清晰么
你们知道练习 的重要性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话都被说烂了
但是就没有人做
大家通过派的行动就应该清醒一下
最难走的路,其实是最容易的
但是在这个路上,我们不要执着迷失自己,我们都知道,圆周率,是没有尽头的
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欲望
这是派的第一种模式,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战斗模式
战斗模式也可以让一个人成功
我们要学会转化,就是行动
这是我们成人之后的另外一种应对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习惯
就是当别人问我们问题,我们就直接回答,就好比,派在小时候撕标签一样,直接用行动来斯
我们看到派在回答作家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回家游泳池和名字的关系,而是给他讲叔叔的故事
看起来答非所问
有一部电影 大家应该都看过 叫《让子弹飞》
我们的应对模式中,不是只有直来直去
有的时候,我们聊天,应对要学会这种方式
回答不了的就想一会
如果你和别人谈事情,你紧张,就不要马上谈,情绪观照一会,或者谈点别的
我们要让自己的情绪有个缓存
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别人问啥你答啥
这本身,就会让我们丧失谈话的主动权
这两个小视频,两种应对模式
小孩子的应对模式和成人应对模式的区别
本能要释放出来 不能压抑
这个社会很浮躁,说真话的比较少

我们再来看看他叔叔教他游泳这一段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这就是行动和情绪的区别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惊慌是情绪的一种,喝水就是行动后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做一件事,就被恐惧带走了,
比如游泳
做了之后,发现,最多喝点水
记住,勇气,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所以,本心,需要大家去践行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就站在门口
不愿意走进来
最后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去做练习
就是被情绪带走了
大家如果连情绪观照都做不好
最后只有一个结果
就只能是一个长大的小孩子
我现在每天在群里观察大家的情绪,都觉得特别好玩
比如,今天我在群里说了大家
很快就有人有情绪上的反应
这是在训练群里,要是在外面,最容易就被人利用了
记得之前我给大家讲过情绪调用
这就是情绪调用
一点就着
你们以后想把气氛弄的很火,就找一些情绪控制不住的
然后一招搞定
很容易
我们继续看派的成长
你们以后想把气氛弄的很火,就找一些情绪控制不住的什么?
就是脾气火爆的人
大家有自己的信仰么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关于派对各种信仰的探索
父亲相信科学,母亲则相信有神明的存在
而派就在这个路上拥有了很多信仰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找一个标准
其实,所有的神明只有一个
所有的神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帮我们找回自己
所以,实际上,信仰是不冲突的
父亲告诉他,这些都是缥缈的,而母亲则更相信灵性
所以,有了派第一次接触那只老虎
父亲直接用真相教育他
所以,在我们每个家庭中的教育,一定是有分工的
这就是阴阳互补
爸爸让他知道什么是恐惧
当我们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本能就会露出来

如果他父亲,不用这个来教育他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之前讲情绪,我们知道,如果不懂得恐惧,就不懂得死亡
什么时候丢了性命都不知道
所以尽管很痛苦,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我们学习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情绪,,一个方向就是思维训练
但是,有一个东西没有给你们讲过
就是思维训练,有一部分内容,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人性的善恶两面
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思路不清晰
就是因为我们处理事情,不懂得人性
但是如何评判人性,你没有办法评判
只能看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
能量的高低如何
就像派的母亲,是个素食主义者
但是在船上,有个信徒告诉他,肉汁只能算味道
再到后面,派痛苦过后还是吃了肉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要看一个人是出于哪个能量层级
我们要面对的,比如亲情,爱情,友情
但是在这过程中,经常会有些人变“坏”
他们为什么变坏
这里讲讲爱情观
我们对爱情如痴如醉
觉得爱情很美好
爱情的美好一定是处于两个人能量很富足的状态
还记得我之前让大家看的那个韩国的电影《时间空间和人》
男的一开始很爱女的,什么都给她
但是后面还是为了食物,想要杀了那个女的
为什么?
爱情哪里去了
所以我经常开玩笑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因为都在能量高的状态下死了,所以变成千古传唱的佳话
神话
如果关进小黑屋饿几天
爱情还在么?
很多人会说,看到人性恶的一面,我们还要不要相信爱情
有一个点,就是,我们对待人生,要看透不看破
要想拥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
那么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量
你能量提升上来
身边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想要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有一个点,就是让自己富足,让他人富足,激活内心的爱
所以,看透这些,才能真正的放下
才能彼此平等,不依赖

首先要自己富足
有个词
穷凶极恶
所以,为什么派会露出兽性的一面
一个人,饿到了极点,生命体征开始流失,她 只想怎么活下去
回归现实
举个例子
前两天群里有个案例
家里明明没有钱,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去借给别人钱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被这种外在的框架给整的死死的
所以,本能也有个好处,就是守住底线,让自己不至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再看看派和老虎搏斗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
自己的本心和兽性对抗,最后和谐共生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很绝对
觉得,人,要活的纯粹
但是当我们能把两者融为一体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不断的在放下的过程
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活下去
在食人岛,有一个情节,大家看懂没有
就是在食人岛,为什么派躺在岛上,老虎选择回到船上
是因为动物有本能,能躲避危机
但是人,有的时候,丧失了本能,就麻木了
所以,这里面也是精华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兽性不对
那三个应对模式不对
比如攻击
会说你这个人残暴 冲动
逃跑会说你这个人逃避 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人性兽性,在派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什么界限了
他说的第二个故事也不见得不真的
人性善恶没有不对
关键看我们什么时候用
派就是心灵,就是本我
本我一开始是害怕兽性的
这里和爸爸的家庭教育有关
他爸爸让他知道恐惧
但是这个恐惧不好说
一开始,老虎其实眼神还是很温柔
不过这个代代相传,也不能说派的父亲教育方式有问题
但是有一个点
就是,小孩子如果不释放天性,认为的教育成人的东西,后面他长大了也还是要经历
小孩太早熟真的不好
小孩不会因为你的过早教育,到了社会这些就不经历了
一样很残酷

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他们告诉你的,即便是对的,也要亲自经历
父亲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母亲,代表信仰
其实,我们电影解析到现在为止
我们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我有一点不明白:食人岛上面 派的欲望和需求分别是什么呢?
@湖南-丹丹 吃饱了,是需求,因为安逸想继续留下,就是欲望
这个欲望可以吃人
当人无限的追求并接近神性的时候,兽性会在不被察觉时离去了。他告诉作家,在老虎的眼里看到了另一个灵魂。而父亲告诉他,在老虎的眼睛里,你只能看到自己。父亲没有错,兽性没有情感和怜悯,与神性是毫不相容的。
这部电影 一个神性,一个兽性,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野兽
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界限感不强
经常是,该守住底线的时候,不用本能,该当戏精的时候变成傻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