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探索、沟通和努力

1. 做自己的三个原则 做自己这个话题,现在大家都在聊,每个人都希望能做自己,但是,要做自己,你总要确定那是真的自己吧。
我是一名学生。我有一个同学,天天把做自己挂在嘴上,然后创业开咖啡厅,欠债,挂科。前段时间我邀请他一起学英语,他一脸不满地拒绝了我:“不,我不想逼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我要做自己,让四级见鬼去吧!”
他每天快乐又满足,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人,他是不是在做自己?
其实不是的。他认为,他很厉害、认识很多的朋友,在勇敢地做自己;对于我们来说呢,则是他没有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在胡乱地搞砸自己的生活。毕竟,他的咖啡馆并不赚钱;毕竟,或许现在看来不考四六级很酷,但是几年以后呢?
生涯咨询师古典在课程里提到,真实的自我一定是符合三个原则的:[ 主客观统一 ] 、[ 自我与社会协调 ] 、[ 现在与未来连续 ] 。
所以,在做自己之前,还是对照着这三条原则好好想一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自己。
因为,做自己绝不是不顾整个世界的特立独行,而是【一点一滴地探索】,【深入细致地沟通】,【持续不断地努力】,从而让自己和世界建立起平衡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做自己,才能长久。
最后说一句,我那位同学现在正在做兼职还债。每次听他说起做自己,我都只想叹气。
2. 没有自我探索的做自己都是耍流氓 大家都知道,这两天高考成绩公布了,于是很多家庭里又开始了亲子拉锯战。这种拉锯战,往往就是父母要孩子去学一个专业,孩子只想学另一个。最常见的戏码也就是:“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做自己?”
为什么说起这个呢?因为其实很多人,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盲目地想做自己。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受了《士兵突击》的影响去当兵的,但我是因为一本小说,所以铁了心的要在大学读法学。
我家里人自然就不同意,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学法,但是最后没拗得过我,我的第一志愿还是填了法学。让我庆幸的是,我差了3分,没被我的第一志愿录取。
因为越往前走我就越发现,我其实 [ 并不喜欢 ] 法学。我不喜欢一天到晚钻进书堆里只是为了搞清楚一个案例分析,我也不喜欢背诵那些枯燥乏味的条条款款。我 [ 唯一喜欢法学 ] 的原因,就只有我在毕业后那个无聊的夏季看的那一本小说。
如果你没有去探索过,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谁,这个时候就谈做自己,是不是为时过早?
3. 做自己,沟通很关键 可能有人会说,我做我的自己就好了,干嘛去理会别人是怎么想的?可是,如果你不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不把自己的东西兑换成价值,你要在哪里去寻找自己?又在哪里去拿到成长的资源?
常听到有人说,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在哪里。其实这两者不是坐着想出来的,而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更有可能,是在你不断地与外界的沟通中发现的。
我是一个很会模仿的人。6月开始的时候,我在群里看到一张思维导图,瞬间涌起了学思维导图的想法。但是我又不愿意去上课,所以我就把那张图保存下来,模仿线条、配色和具体的画法。10天,3幅图,然后我就可以画出好看的思维导图了。
但是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天赋,直到我把我的导图给朋友看,直到我告诉他这个故事,直到他告诉我这并不那么寻常。
所以你看,没有沟通没有对比,你要全凭自己发掘优势,是不是会比较困难?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你向他人清晰地表达出你的期望时,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资源。
就像你不能走到上帝面前一言不发,却希望他看到你,也不能只告诉他一句:请你帮帮我吧。
上帝也很忙的好不好。
4. 做自己,不断努力 做自己,最后还是得回到【做】这个字上来。
你不可能一边嚼着薯片刷着淘宝就实现了成长,也不可能每天蒙头大睡无所事事就学会了什么技能。你得不停地去做事,不停地去寻找去跨越自己的舒适区。
要想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你就得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沟通,还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计划。每一件事都需要你有足够地勇气:你得面对自己好的方面、以及没有那么好的方面;你得承认自己的不足,以期许改进;你得不断调整,以适应你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至少比起永远呆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房间里,我更愿意去冒险、去尝试,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做自己|探索、沟通和努力】——来自不断探索的小白 Ri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