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错误目标

孩子错误目标分别是过度关注,权力之争,报复和自暴自弃。

对于过度关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第一如何区分过度关注和适当关注。
在理论上,我们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过度关注。在过度关注的情况下家长帮助孩子是因为孩子不停的需要关注,我们不得不做。此时孩子方式可以是可爱的,令人愉快的也可以使令人恼火的。在那个当下不太容易辨别出过度关注和适当关注。也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反应,知道了也不一定能做得到。为什么?

由于我们和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的潜意识在辨认,所以都是作出了自然反应。什么是潜意识?潜意识之所以说是潜是因为这种意识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心里知道就是说不出来,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就已经行动了,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者没有认知的部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潜意识里的动机也就是无意识的动机自己都不太清楚的动机。

又怎么去理解家长和孩子是通过潜意识来辨认做出反应?这里的潜意识辨认我把它理解为一种直觉。,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和应对方式是在无意之中完成的,在我们还没有弄明白之前就完成了。
重点是要知道对于过度关注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需要做到的有两点:第一次家长要有能力了解全局。什么是全局?就是家长不但要看到自身的反应感受自己的情绪,还要看到孩子的行为需求以及周围的环境。有了这样大局的了解就不容易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模式里。我们还是要做到第二点是要通过观察培养出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上升到有意识的层面,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意识并不是高于无意识的存在,反而无意识是本源性的基础。
潜意识在人无法知晓的情况下控制着人类的大部分心理活动。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带着觉察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感受。从而可以避免无意识的重复过去的应对模式,发展出新的应对方法。可是既使我们知道了这些理论并不能让实际生活发生任何的变化。除非家长去练习,不断重复的练习。如果在那个当下还是重复过去的方式也没有关系,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的错,潜意识太强大了,只有通过不断的有意识地去观察,有意识地去感受,理解思维。那么原来自动反应的模式就可能得到改变。我们需要好好处理孩子过度关注的问题,否则的话就容易掉进更麻烦的权力之争的漩涡。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错误目标之二的权力之争,在过去父母享有对于子女极大的支配权,不论在金钱上还是婚配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权力分配的最好的注脚。但是在人人平等的概念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当自己试图得到更多,对于子女的支配权时,会与子女发生权利之争。

【孩子的错误目标】在这里我们可能也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个气馁的孩子会与大人发生权利之争呢?气馁的孩子从外表看可能是软弱的但也可能是强大的,陷入权力之争的孩子本质上就是把归属感寄托在他人身上,从反对父母击败父母上获得满足感。
对于权力之争,我们还需要注意它发生的时间,往往发生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后。这时候孩子会感到无法满足她的归属感,所以转向拒绝父母的正当行为来满足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觉得如果顺从父母就是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权利,让他们不安了。因为没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家庭中发生的权力之争与维护正当权利有什么不同呢?家庭中的权利之争是父母或孩子通过获得更多的支配权来征服对方。这时候权利并没有在建设性的层面上被使用,变成了一种获得自身满足感的工具,权利并不是坏东西,但权力之争发生却并非好事。一方面权力之争持续,会发生容易变成习惯的问题,孩子会固化这种沟通方式并且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玩弄权力的技巧。从而把这个当作获得满足感的唯一方法变成了一个恃强凌弱者或专制者。从而不能发展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性格,没有办法在有益的一面作出贡献。另外父母和孩子在权力之中之中越陷越深,会发展出报复的行为。


对于过度关注和权力之争,正确的行动应该是离开现场退出战争。然而做到这些正确的行动之前提是家长拥有全局观。家长从无意识上升到有意识,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三个地方。
第一是我们在学习本章内容后,是帮助我们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并作为制定行动的基础,但并不是用来给孩子贴标签,或者是对付他们。帮助孩子揭示行为背后的动机需要让专业人士来做,家长要避免这么做,以避开可能造成的伤害。


第二点是本章中所提到的四个错误目标主要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生。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发展的主要关系是和父母和其它成人的关系。随着成长孩子与玩伴的关系变得更为重要,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不当行为将不是用这四个错误目标。
第三对待生活,作者也分享了他的看法,生活只有在当下的时刻,我们不能期待生活中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孩子性格能够快速的改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生活的当下做出正确的事情,这样才会让生活像有益的一面进步。文中有一句话说隐藏在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标非常深远牢固,孩子那些让人生气的行为,不是通过一次正确的回应,就能得到解决,这里可以藉由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来理解。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应对方式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得很深,不为人见包括了感受。感受的感受,信念,期待渴望和自我。所以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不管他是过度关注也好,还是权力之争也好,隐藏在他下面滴东西非常的深远和牢固,家长能做的就是先改善自身。因为有时候我们连自己冰山下的东西也不清楚。家长就坐家长能做的不要去为孩子做决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