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就该被“糟蹋”

记得看《欢乐喜剧人》的决赛有个叫高晓攀的艺术家表演了一段传统曲艺的传承,让人感慨许多传统的艺术逐渐离我们远去,这里很难用一种具体的学术词语来形容他的表演,所以只能用艺术来笼统的概括,为什么泛指他是艺术家而没有具体的标签呢?因为我在他身上找不到特别显眼的标签,感觉他很厉害什么都会,也许这就够了。开场白中用一段空旷的校园场景,一个年青人忧愁地传递着对传统艺术的即将消逝的担忧。我仿佛可以看到昔日的朗朗快板声,有趣的绕口令和这荒旧校园里的轻声欢笑。这个表演费劲心思,打破许多传统表演,重新组合成一个在那个领域里算得上是辉煌的表演。可是放在现在的审美观里也只能用马马虎虎来形容,果不其然很快被一个也就还好的现代表演PK下去。我们惋惜过去传统的艺术,可是我们很难再看到他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这个表演唯一的亮点就是打破传统艺术,重新组合。

传统艺术家费尽心力,在他们的领域一浪盖过一浪,新一代的人不断在超越那些高不可攀的前辈,尽管这样,传统艺术依旧在势不可挡地没落下去。真的不是他们表演得不好,而是那样的艺术不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艺术往高了说就是人类的翡翠和精华,落了地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人有感触,让人开心,让人欢笑,让人觉得有价值并愿意去观赏,然后觉得是件非常值得的事情。而传统艺术正在失去这些价值,有句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没有生活艺术又算个屁,传统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正在和我们的生活脱轨。有时候距离能够产生美,但是太远了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终究会产生隔阂,默然,相忘于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老一代的艺术逐渐离我们远去,喜欢艺术的人会惋惜,但是这又怎样呢?新的年轻人会创造新的生活,他们会创造新的艺术,人生是有限的,他们会用新的形式新的艺术融合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觉得最大最美好的快乐。就像你只有十块钱,你只能选择麻辣烫或是已经绕了地球三圈的优乐美。
【传统技艺就该被“糟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我们眼里最珍贵的东西也许只是别人眼里的糟粕。年轻艺术者学习的艺术是老一辈对年轻从艺者的熏陶,如果年轻艺术者没有任何创新和改良,学到的艺术终究还是老一辈的艺术。因此很多时候年轻从艺者学习和拥有的一些东西是老一辈强加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他们的,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培育成如今的新艺术者,也许你会说他们自然能够改变,可是能够从百万中突变出来的终究是极少数。
作为一个人,我们就是自己剧本最大的主角,我们身边的东西,我们经历的任何事情都会被我们放大无数倍的意义,就像一个名人穿过的内裤,拿出来拍卖价值动不动就成千上万,因为紧贴着而产生相关联的巨大价值。每个人的生命总有主次,总有些割舍不掉的大事小事,因此当那些艺术家用此生去灌溉和培养的艺术在他们生命里长成参天大树,艺术家们对它是非常热爱和非常有感情的,身为自己生命里的主角和神总会不由自主地感慨这颗树的不朽和伟大,其实只是想证明自己的伟大和价值。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是我们每个人毕生的努力。因此年轻艺术家应该更加努力去创造我们这个时代更大的价值和更大范围的共鸣。《中国达人秀》经常有些古老的技艺非常耗费人的价值,而却很难带来相应等价的共鸣,巨大的无性价比和高门槛让多少后生望而却步,我们常常不是欣赏他的技艺,而是欣赏他的执着和勇气,那些精神上面的东西更让我们肯定和欣赏。用很大的力气去防止一个必将消失的遗迹,不算是明智之举。成百上千的生命和血汗去维持一个艺术多活几年,这在历史长河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会惋惜老艺术的消失,但他们的存在的光辉都会被见证和记录。存在十年百年的艺术和技艺没有好坏高低,就像有些不符合时代胃口的食物渐渐被人忘记。老一辈总是希望年轻人来传承他们的事业,可是年轻人有他们的事业要做啊。经常听老一辈的苦口婆心,让人感觉他们的艺术就无比高贵,其实只是大家做的事情不一样而已,也仅此而已。艺术和美食对于艺术家和吃货同等重要,同等高贵,并没有什么不同。
也不得不惋惜中国许多老艺术的失传,有些看起来是很有价值的,有些是值得被流传的。我们的老艺术太多,导致我们没有着手地抓住重点,于是我们挥霍着去丢失他们。看着别的小国成为了文化大国,他们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的旧文化比我们还多,死在九泉之下的祖宗肯定在臭骂我们这帮孙子,就不能有点自己的东西吗?他们拼命攒下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们丢弃,这帮孬孙子。现在的人少有二胡诗书山水画,少有太极螳螂八卦拳,而去学跆拳道,去练瑜伽。打破传统,结合现代,才能让老技艺更有价值,才能传承下去。
戏曲好无聊,快板好僵硬,古曲好生涩,可是揉碎再粘合再一起又会是另一番味道。比起消失,面目前非的存在也许会更好许多。
就拿魔术来说,大家都喜欢看刘谦的魔术,其实他更是一个脱口秀讲得很好的魔术师,你看他讲笑话和现场节奏的把控能力超过多少相声演员。技艺的不断破坏和重组才是它唯一的生存之道。
创作无非是把旧的东西打破重组,谁拥有的技艺越多越占优势,因为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而是丰富的,惊喜的,目不暇接的精彩。只有不断地揉碎和塑造旧的东西,只有不断地打破深挖和重组,创作才会因为无数量变而产生质变,那个时候会形成新的东西,形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每一个创作的节点都有意义,无数的创造最终形成真正的创造,造福当下。
是啊,造福当下,已然足够。
——望不断2015.08.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