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分享】2017-04-14少有人走的路(趋难避易)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美国人 M·斯科特·派克。

这本书仰慕已久,从书名就让人有点热血沸腾。今天的三点分享,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推迟满足感
书中提到的这个方法,是建议我们先完成更难的工作,不要过早的的获得满足感。因为一切动物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趋易避难的。那么当我们开始的阶段因为做简单的事而尝到甜头,那么为了继续尝到甜头,本性会继续驱使我们做简单的事。经过不断的重复固化,我们会对做难的事愈发排斥,因为越往后,难的事就越难获得甜头,本性会指引我们继续远离困难,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所以在最初,就选择把更难的事情搞定,然后在做相对简单的事,这样每次获得甜头的成本就会越来越低。这样先难后易的路径,是少有人走的路,是更可能脱颖而出的路。
二、给予≠爱
这个不等式第一时间引发我思考的是,给予的是什么?我觉得大多数的给予,比如溺爱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其实只是满足了接收者当下的要求。孩子哭了就给予玩具,任务难了就给予放松。这种给予,其实只是针对于眼下的需求。你当下就要,我当下给予。
爱是什么?在这个条件下,我的理解,爱是希望被爱的人长久的幸福,长久的进步,在时间维度上的跨度很大。那么基于爱的行为选择,也都会以远期的目标为依据。比如,希望孩子在长大后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晨读分享】2017-04-14少有人走的路(趋难避易)】从这个角度,基于眼下需求的给予,和基于远期提升的爱,在时间上出现了不匹配。所以很多时候,给予虽然满足了施予者的心灵需求,却违背了爱的初衷。当下给予,见效快,很简单,爱在未来,见效慢,也很难。这样弃易从难的路径,是少有人走的路,是更可能脱颖而出的路。
三、冲突的处理
从我个人而言,当跟其他人发生冲突,比如爱人,父母,第一选择要么是赶快息事宁人,要么正面硬刚一吐不爽。即使冲突过后,问题还在,隐患还在,未来冲突还会继续发生。
这样我想到鲁迅说的那句,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其实面对冲突,最难的不是逃避和抱怨,而是找到原因、积极的解决,也就是正面问题的根本。解决问题永远都是最难的,也是我们最该选择的。这样,略易择难的路径,是少有人走的路,是更可能脱颖而出的路。
总结而言,少有人走的路,其实是那些更难的路,是迫使我们看长远,看本质的路,是让我们压制本性,趋难避易的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