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着自己

【春天/下雨天/周日/靖安“品木”/老张 熊大 海燕老师 助手小哥】
看到很多,也听到很多,脑子却想不过来。——2017.03.12
自己看着自己
文章图片
那时新枝 ·我真不是个聪明的丫头。
自知之明就是,当每次听到别人口里说谁谁谁是真的很聪明时,就很想认识这个聪慧之人,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学着变聪明,或者这种事根本学不来。
有时候觉得自己并不能好好表达出自己心里所想。
我反应总是慢半拍,也不是那种别人稍微提点一两句就能聪慧地展开美好人生的人,或者接收了很多却消化不了。
按理说,不聪明就该踏踏实实把事情做细致做完美,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自己看着自己】按理说,我不仅要想得多也要做得多。
每次自己敬重的人给予自己厚望时,都卯着劲告诉自己不能辜负了不能让其失望,可另一边也怯懦着怕是最后自己还是辜负了。这种不自信大概常人都有吧。毕竟不是每个人说自信就能自信的。
虽然不聪明,却不想辜负,那就只能再卯一把劲了。


·要不要想问题。
有时候信息接收得多了,也明确这些信息是对自己有用有启发的,就想着吸收 想着按这些大道理好好生活,然而也会导致脑子里一片混沌。
年初的时候在防城港,有一天从东兴回到朋友家,我俩一进门就坐在餐桌两端开始讨论起“爱情”。为什么有些人能相亲见一面就定下未来,为什么有些人,譬如我、譬如朋友,就不能这样简简单单找个人安稳过日子,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类人是不太想事情的,他们的人生很简单,就是结婚赚钱过日子带大孩子,他们几乎不在意精神层面的交流,又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精神沟通的需求,他们并不会过不下去 并不会纠结于很多选择,他们的生活就只是简单的生存和日复一日地过活,他们不会想意义层面的东西;可是另一类人呢?每天每天 或者间歇性 或者总有一天他会拷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活?我要活成什么样子?”这一类人选择朋友、选择爱人、选择生活方式都是有一种自我意识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生活里的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会想很多很多,会思考自己的喜好和热爱,会追求某种意义或者信仰,这类人更注重精神交流,相处时追求精神契合和理解。而我偏偏就是后一种人呀。
有时候脑子转累了或者跟不上了,还会嗔怪自己几句“你就不能少想些七七八八的么?!”所有的问题 想或者不想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思考了 是一种生活,不去思考 也是一种生活。想事情这么累人,为什么不妥协呢?
可就是没办法妥协啊。没办法不去追问意义,没办法任凭自己浑浑噩噩,没办法几十年如一日。
所以一旦接收到人生大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思想碰撞,就会忍不住欣喜,就会想要更好地去成长 去生活。

自己看着自己
文章图片
梨花开放 ·我爱死了这艺术 这情调 这花草 这简单 这高阁 这白净。
今天进“品木”工作室的时候,我是一点一点越来越喜悦的。从最右手边的推门进去,一进门有伞架,左手边是白墙,再往前走,木橱上放着石头 玻璃瓶里插着花。连那把5.11的直柄伞都直击到了我的欣喜点。进到里面,是简单的工作间,最里面一间放着茶桌,桌上摆放的那些烧制而成的各色小玩意儿都很有味道,还有当季的花枝。煮茶 品茶 聊聊天。


·你有生活吗?
生活?怎么生又怎么活?怎么才叫生活呢?你会把工作当作你的生活吗?
如果你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那工作确实就是你的生活,你也就没有生活了。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大概是,我们拼命地 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能生活得更好。
可是工作对一般的普通人而言,占去了80%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你余下的20%也还在为其操劳。
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工作和生活的失衡。或许也包含着很多无可奈何。
其实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实说 大部分人对工作的第一态度就是抵触,因为工作天生带有的桎梏性和强制性;而对于生活,总是渴求和热爱,走出办公室去呼吸,行走,看山看水、或者只是看花看草,你都会觉得你有了一点你的生活,你想写生,想去河边,想去钓鱼,想去山顶,或者只想睡个大觉,想放空不加任何思考地窝沙发上补剧,想舒展,想封闭,都是你对生活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活是让你放松愉悦的,工作是让你压抑焦躁的。


·“你自己看着你自己在怎么生活”
“你一定要以一种清醒的观点看着你自己在怎么生活,你自己看着自己在怎么生活,你随时提醒 你在看着你自己,这个很重要,这不需要技巧,只需要 在最关键的时刻你能够提醒自己。看着自己的生命往哪边走,你有热爱、你有爱好、你需要生活、你纠结在里面,你必须自己看着自己。”


最后一句是老张喝酒时说的至理名言。
这篇零零碎碎的文字是一个月前写的,3月12日,翻翻日记,那天老张第一次带我去“品木”,和海燕老师聊聊天。

自己看着自己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