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存规格介绍
Netty保留了内存规格分类的设计,具体内存规格如下:
文章图片
Tiny 代表 0 ~ 512B 之间的内存块,Samll 代表 512B ~ 8K 之间的内存块,Normal 代表 8K ~ 16M 的内存块,Huge 代表大于 16M 的内存块。在 Netty 中定义了一个 SizeClass 类型的枚举,用于描述上图中的内存规格类型,分别为 Tiny、Small 和 Normal。但是图中 Huge 并未在代码中定义,当分配大于 16M 时,可以归类为 Huge 场景,Netty 会直接使用非池化的方式进行内存分配。
Netty在每个区域内又定义了更细粒度的内存分配单位:Chunk、Page、Subpage
- Chunk: Netty 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的单位,所有的内存分配操作也是基于 Chunk 完成的,Chunk 可以理解为 Page 的集合,每个 Chunk 默认大小为 16M。
- Page:Chunk 用于管理内存的单位,Netty 中的 Page 的大小为 8K,不要与 Linux 中的内存页 Page 相混淆了。假如我们需要分配 64K 的内存,需要在 Chunk 中选取 8 个 Page 进行分配。
- Subpage:用于Page 内的内存分配。当分配的内存大小远小于 Page,直接分配一个 Page 会造成严重的内存浪费,所以需要将 Page 划分为多个相同的子块进行分配,这里的子块就相当于 Subpage。照 Tiny 和 Small 两种内存规格,SubPage 的大小也会分为两种情况。在 Tiny 场景下,最小的划分单位为 16B,按 16B 依次递增,16B、32B、48B … 496B;在 Small 场景下,总共可以划分为 512B、1024B、2048B、4096B 四种情况。Subpage 没有固定的大小,需要根据用户分配的缓冲区大小决定,例如分配 1K 的内存时,Netty 会把一个 Page 等分为 8 个 1K 的 Subpage。
Netty 中的内存池可以看作一个 Java 版本的 jemalloc 实现,并结合 JVM 的诸多特性做了部分优化。
文章图片
基于上图的内存池模型,Netty 抽象出一些核心组件,如 PoolArena、PoolChunk、PoolChunkList、PoolSubpage、PoolThreadCache、MemoryRegionCache 等,这与jemalloc中的核心概念相类似。
1. PoolArena 与jemalloc类似,Netty采用固定数量的多个 Arena 进行内存分配,Arena 的默认数量与 CPU 核数有关,通过创建多个 Arena 来缓解资源竞争问题,从而提高内存分配效率。线程在首次申请分配内存时,会通过 round-robin 的方式轮询 Arena 数组,选择一个固定的 Arena,在线程的生命周期内只与该 Arena 打交道,所以每个线程都保存了 Arena 信息,从而提高访问效率。
PoolArena的数据结构如下:
文章图片
- 包含两个 PoolSubpage 数组和六个 PoolChunkList,两个 PoolSubpage 数组分别存放 Tiny 和 Small 类型的内存块,六个 PoolChunkList 分别存储不同利用率的 Chunk,构成一个双向循环链表。
- PoolArena 对应实现了 Subpage 和 Chunk 中的内存分配,其 中 PoolSubpage 用于分配小于 8K 的内存,PoolChunkList 用于分配大于 8K 的内存
PoolSubpage 分为Tiny和Small两个规格,对应tinySubpagePools 和 smallSubpagePools 两个数组。对于Tiny规格,内存单位最小为 16B,按 16B 依次递增,共 32 种情况;对于Small规格,共分为 512B、1024B、2048B、4096B 四种情况。分别对应两个数组的长度大小。
PoolChunkList
PoolChunkList 用于 Chunk 场景下的内存分配,PoolArena初始化了6个 PoolChunkList,分别为 qInit、q000、q025、q050、q075、q100,类似于jemalloc 中 run 队列,代表不同的内存使用率:
- qInit,内存使用率为 0 ~ 25% 的 Chunk。
- q000,内存使用率为 1 ~ 50% 的 Chunk。
- q025,内存使用率为 25% ~ 75% 的 Chunk。
- q050,内存使用率为 50% ~ 100% 的 Chunk。
- q075,内存使用率为 75% ~ 100% 的 Chunk。
- q100,内存使用率为 100% 的 Chunk。
文章图片
PoolChunkList还有以下几个注意点需要解释:
注意点1: PoolChunkList中的qInit和q000内存使用率接近,为什么要设计为两个而不合并?
- qInit 用于存储初始分配的 PoolChunk,因为在第一次内存分配时,PoolChunkList 中并没有可用的 PoolChunk,所以需要新创建一个 PoolChunk 并添加到 qInit 列表中。qInit 中的 PoolChunk 即使内存被完全释放也不会被回收,避免 PoolChunk 的重复初始化工作。
- q000 则用于存放内存使用率为 1 ~ 50% 的 PoolChunk,q000 中的 PoolChunk 内存被完全释放后,PoolChunk 从链表中移除,对应分配的内存也会被回收。
private void allocateNormal(PooledByteBuf<
T>
buf, int reqCapacity, int normCapacity) {
if (q050.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q025.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q000.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qInit.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q075.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return;
}
PoolChunk c = newChunk(pageSize, maxOrder, pageShifts, chunkSize);
boolean success = c.allocate(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assert success;
qInit.add(c);
}
在频繁分配内存的场景下,如果从 q000 开始,会有大部分的 PoolChunk 面临频繁的创建和销毁,造成内存分配的性能降低。如果从 q050 开始,会使 PoolChunk 的使用率范围保持在中间水平,降低了 PoolChunk 被回收的概率,从而兼顾了性能。
2. PoolChunkList PoolChunkList 负责管理多个 PoolChunk 的生命周期,同一个 PoolChunkList 中存放内存使用率相近的 PoolChunk,这些 PoolChunk 同样以双向链表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文章图片
每个 PoolChunkList 都有内存使用率的上下限:minUsage 和 maxUsage,当 PoolChunk 进行内存分配后,如果使用率超过 maxUsage,那么 PoolChunk 会从当前 PoolChunkList 移除,并移动到下一个 PoolChunkList。同理,PoolChunk 中的内存发生释放后,如果使用率小于 minUsage,那么 PoolChunk 会从当前 PoolChunkList 移除,并移动到前一个 PoolChunkList。:minUsage 和 maxUsage,当 PoolChunk 进行内存分配后,如果使用率超过 maxUsage,那么 PoolChunk 会从当前 PoolChunkList 移除,并移动到下一个 PoolChunkList。同理,PoolChunk 中的内存发生释放后,如果使用率小于 minUsage,那么 PoolChunk 会从当前 PoolChunkList 移除,并移动到前一个 PoolChunkList。
虽然每个 PoolChunkList 都有内存使用率的上下限,但是每个PoolChunkList 的上下限之间都是有交叉重叠的。因为 PoolChunk 需要在 PoolChunkList 不断移动,如果每个 PoolChunkList 的内存使用率的临界值都是恰好衔接的,例如 1 ~ 50%、50% ~ 75%,那么如果 PoolChunk 的使用率一直处于 50% 的临界值,会导致 PoolChunk 在两个 PoolChunkList 不断移动,造成性能损耗。
文章图片
3. PoolChunk Netty 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基于 PoolChunk 完成的,PoolChunk 是真正存储内存数据的地方,每个 PoolChunk 的默认大小为 16M。
PoolChunk 可以理解为 Page 的集合,Netty 会使用伙伴算法将 PoolChunk 分配成 2048 个 Page,最终形成一颗满二叉树,二叉树中所有子节点的内存都属于其父节点管理,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PoolChunk的源码如下:
final class PoolChunk implements PoolChunkMetric {
final PoolArena arena;
final T memory;
// 存储的数据
private final byte[] memoryMap;
// 满二叉树中的节点是否被分配,数组大小为 4096
private final byte[] depthMap;
// 满二叉树中的节点高度,数组大小为 4096
private final PoolSubpage[] subpages;
// PoolChunk 中管理的 2048 个 8K 内存块
private int freeBytes;
// 剩余的内存大小
PoolChunkList parent;
PoolChunk prev;
PoolChunk next;
// 省略其他代码
}
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 depthMap :用于存放节点所对应的高度。例如第 2048 个节点 depthMap[1025] = 10
- memoryMap:用于记录二叉树节点的分配信息,memoryMap 初始值与 depthMap 是一样的,随着节点被分配,不仅节点的值会改变,而且会递归遍历更新其父节点的值,父节点的值取两个子节点中最小的值。
- subpages:对应上图中 PoolChunk 内部的 Page0、Page1、Page2 … Page2047,Netty 中并没有 Page 的定义,直接使用 PoolSubpage 表示。
final class PoolSubpage implements PoolSubpageMetric {
final PoolChunk chunk;
private final int memoryMapIdx;
// 对应满二叉树节点的下标
private final int runOffset;
// PoolSubpage 在 PoolChunk 中 memory 的偏移量
private final long[] bitmap;
// 记录每个小内存块的状态
// 与 PoolArena 中 tinySubpagePools 或 smallSubpagePools 中元素连接成双向链表
PoolSubpage prev;
PoolSubpage next;
int elemSize;
// 每个小内存块的大小
private int maxNumElems;
// 最多可以存放多少小内存块:8K/elemSize
private int numAvail;
// 可用于分配的内存块个数// 省略其他代码
}
PoolSubpage中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注意点1:PoolSubpage 是如何记录内存块的使用状态的呢?
PoolSubpage 通过位图 bitmap 记录子内存是否已经被使用,bit 的取值为 0 或者 1。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注意点2:PoolSubpage 和 PoolArena 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PoolSubpage 在创建是会初始化 tinySubpagePools 和 smallSubpagePools 两个 PoolSubpage 数组,数组的大小分别为 32 和 4。
假如我们现在需要分配 20B 大小的内存,会向上取整为 32B,从满二叉树的第 11 层找到一个 PoolSubpage 节点,并把它等分为 8KB/32B = 256B 个小内存块,然后找到这个 PoolSubpage 节点对应的 PoolArena,将 PoolSubpage 节点与 tinySubpagePools[1] 对应的 head 节点连接成双向链表,形成下图所示的结构。
文章图片
下次再有 32B 规格的内存分配时,会直接查找 PoolArena 中 tinySubpagePools[1] 元素的 next 节点是否存在可用的 PoolSubpage,如果存在将直接使用该 PoolSubpage 执行内存分配,从而提高了内存分配效率,其他内存规格的分配原理类似。
5. PoolThreadCache & MemoryRegionCache PoolThreadCache 对应的是 jemalloc 中本地线程缓存的意思。当内存释放时,与 jemalloc 一样,Netty 并没有将缓存归还给 PoolChunk,而是使用 PoolThreadCache 缓存起来,当下次有同样规格的内存分配时,直接从 PoolThreadCache 取出使用即可。PoolThreadCache 缓存 Tiny、Small、Normal 三种类型的数据,而且根据堆内和堆外内存的类型进行了区分,如 PoolThreadCache 的源码定义所示:
final class PoolThreadCache {
final PoolArena heapArena;
final PoolArena directArena;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tinySubPageHeapCaches;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smallSubPageHeapCaches;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tinySubPageDirectCaches;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smallSubPageDirectCaches;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normalHeapCaches;
private final MemoryRegionCache[] normalDirectCaches;
// 省略其他代码
}
PoolThreadCache 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MemoryRegionCache。MemoryRegionCache 有三个重要的属性,分别为 queue,sizeClass 和 size,下图是不同内存规格所对应的 MemoryRegionCache 属性取值范围。
文章图片
MemoryRegionCache 实际就是一个队列,当内存释放时,将内存块加入队列当中,下次再分配同样规格的内存时,直接从队列中取出空闲的内存块。
PoolThreadCache 将不同规格大小的内存都使用单独的 MemoryRegionCache 维护,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每个节点都对应一个 MemoryRegionCache,例如 Tiny 场景下对应的 32 种内存规格会使用 32 个 MemoryRegionCache 维护,所以 PoolThreadCache 源码中 Tiny、Small、Normal 类型的 MemoryRegionCache 数组长度分别为 32、4、3。
文章图片
三、Netty内存分配原理
Netty 中负责线程分配的组件有两个:PoolArena和PoolThreadCache。PoolArena 是多个线程共享的,每个线程会固定绑定一个 PoolArena,PoolThreadCache 是每个线程私有的缓存空间,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Netty 中不同的内存规格采用的分配策略是不同的,我们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场景逐一进行分析。
- 分配内存大于 8K 时,PoolChunk 中采用的 Page 级别的内存分配策略。
- 分配内存小于 8K 时,由 PoolSubpage 负责管理的内存分配策略。
- 分配内存小于 8K 时,为了提高内存分配效率,由 PoolThreadCache 本地线程缓存提供的内存分配。
假如用户需要依次申请 8K、16K、8K 的内存。首先看下分配逻辑 allocateRun 的源码,如下所示。PoolChunk 分配 Page 主要分为三步:首先根据分配内存大小计算二叉树所在节点的高度,然后查找对应高度中是否存在可用节点,如果分配成功则减去已分配的内存大小得到剩余可用空间。
private long allocateRun(int normCapacity) {
// 根据分配内存大小计算二叉树对应的节点高度
int d = maxOrder - (log2(normCapacity) - pageShifts);
// 查找对应高度中是否存在可用节点
int id = allocateNode(d);
if (id < 0) {
return id;
}
// 减去已分配的内存大小
freeBytes -= runLength(id);
return id;
}
结合 PoolChunk 的二叉树结构以及 allocateRun 源码我们开始分析模拟的示例:
第一次分配 8K 大小的内存时,通过 d = maxOrder - (log2(normCapacity) - pageShifts) 计算得到二叉树所在节点高度为 11,其中 maxOrder 为二叉树的最大高度,normCapacity 为 8K,pageShifts 默认值为 13,因为只有当申请内存大小大于 2^13 = 8K 时才会使用 allocateRun 分配内存。然后从第 11 层查找可用的 Page,下标为 2048 的节点可以被用于分配内存,即 Page[0] 被分配使用,此时赋值 memoryMap[2048] = 12,表示该节点已经不可用,然后递归更新父节点的值,父节点的值取两个子节点的最小值,memoryMap[1024] = 11,memoryMap[512] = 10,以此类推直至 memoryMap[1] = 1,更新后的二叉树分配结果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第二次分配 16K 大小内存时,计算得到所需节点的高度为 10。此时 1024 节点已经分配了一个 8K 内存,不再满足条件,继续寻找到 1025 节点。1025 节点并未使用过,满足分配条件,于是将 1025 节点的两个子节点 2050 和 2051 全部分配出去,并赋值 memoryMap[2050] = 12,memoryMap[2051] = 12,再次递归更新父节点的值,更新后的二叉树分配结果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第三次再次分配 8K 大小的内存时,依然从二叉树第 11 层开始查找,2048 已经被使用,2049 可以被分配,赋值 memoryMap[2049] = 12,并递归更新父节点值,memoryMap[1024] = 12,memoryMap[512] = 12,以此类推直至 memoryMap[1] = 1,最终的二叉树分配结果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2. Subpage 级别的内存分配 在分配小于 8K 的内存时,PoolChunk 不在分配单独的 Page,而是将 Page 划分为更小的内存块,由 PoolSubpage 进行管理。首先我们看下 PoolSubpage 的创建过程,由于分配的内存小于 8K,所以走到了 allocateSubpage 源码中:
private long allocateSubpage(int normCapacity) {
// 根据内存大小找到 PoolArena 中 subpage 数组对应的头结点
PoolSubpage head = arena.findSubpagePoolHead(normCapacity);
int d = maxOrder;
// 因为分配内存小于 8K,所以从满二叉树最底层开始查找
synchronized (head) {
int id = allocateNode(d);
// 在满二叉树中找到一个可用的节点
if (id < 0) {
return id;
}
final PoolSubpage[] subpages = this.subpages;
// 记录哪些 Page 被转化为 Subpage
final int pageSize = this.pageSize;
freeBytes -= pageSize;
int subpageIdx = subpageIdx(id);
// pageId 到 subpageId 的转化,例如 pageId=2048 对应的 subpageId=0
PoolSubpage subpage = subpages[subpageIdx];
if (subpage == null) {
// 创建 PoolSubpage,并切分为相同大小的子内存块,然后加入 PoolArena 对应的双向链表中
subpage = new PoolSubpage(head, this, id, runOffset(id), pageSize, normCapacity);
subpages[subpageIdx] = subpage;
} else {
subpage.init(head, normCapacity);
}
return subpage.allocate();
// 执行内存分配并返回内存地址
}
}
假设需要分配20B的内存,以下是源码的执行流程:
- 因为 20B 小于 512B,属于 Tiny 场景,按照内存规格的分类 20B 需要向上取整到 32B。
- 根据内存规格的大小找到 PoolArena 中 tinySubpagePools 数组对应的头结点,32B 对应的 tinySubpagePools[1]。
在满二叉树中寻找可用的节点用于内存分配,因为我们分配的内存小于 8K,所以直接从二叉树的最底层开始查找。假如 2049 节点是可用的,那么返回的 id = 2049。 - 找到可用节点后,因为 pageIdx 是从叶子节点 2048 开始记录索引,而 subpageIdx 需要从 0 开始的,所以需要将 pageIdx 转化为 subpageIdx,例如 2048 对应的 subpageIdx = 0,2049 对应的 subpageIdx = 1,以此类推。
- 如果 PoolChunk 中 subpages 数组的 subpageIdx 下标对应的 PoolSubpage 不存在,那么将创建一个新的 PoolSubpage,并将 PoolSubpage 切分为相同大小的子内存块,示例对应的子内存块大小为 32B,最后将新创建的 PoolSubpage 节点与 tinySubpagePools[1] 对应的 head 节点连接成双向链表。
- 最后 PoolSubpage 执行内存分配并返回内存地址。
long allocate() {
if (elemSize == 0) {
return toHandle(0);
}
if (numAvail == 0 || !doNotDestroy) {
return -1;
}
final int bitmapIdx = getNextAvail();
// 在 bitmap 中找到第一个索引段,然后将该 bit 置为 1
int q = bitmapIdx >>> 6;
// 定位到 bitmap 的数组下标
int r = bitmapIdx &
63;
// 取到节点对应一个 long 类型中的二进制位
assert (bitmap[q] >>> r &
1) == 0;
bitmap[q] |= 1L <<<< r;
if (-- numAvail == 0) {
removeFromPool();
// 如果 PoolSubpage 没有可分配的内存块,从 PoolArena 双向链表中删除
}
return toHandle(bitmapIdx);
}
PoolSubpage 通过位图 bitmap 记录每个内存块是否已经被使用。在上述的示例中,8K/32B = 256,因为每个 long 有 64 位,所以需要 256/64 = 4 个 long 类型的即可描述全部的内存块分配状态,因此 bitmap 数组的长度为 4,从 bitmap[0] 开始记录,每分配一个内存块,就会移动到 bitmap[0] 中的下一个二进制位,直至 bitmap[0] 的所有二进制位都赋值为 1,然后继续分配 bitmap[1],以此类推。当我们使用 2049 节点进行内存分配时,bitmap[0] 中的二进制位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
当 bitmap 分成成功后,PoolSubpage 会将可用节点的个数 numAvail 减 1,当 numAvail 降为 0 时,表示 PoolSubpage 已经没有可分配的内存块,此时需要从 PoolArena 中 tinySubpagePools[1] 的双向链表中删除。
3. PoolThreadCache 的内存分配 PoolArena 分配的内存被释放时,Netty 并没有将缓存归还给 PoolChunk,而是使用 PoolThreadCache 缓存起来,当下次有同样规格的内存分配时,直接从 PoolThreadCache 取出使用即可。下面从 PoolArena#allocate() 的源码中看下 PoolThreadCache 是如何使用的。
private void allocate(PoolThreadCache cache, PooledByteBuf buf, final int reqCapacity) {
final int normCapacity = normalizeCapacity(reqCapacity);
if (isTinyOrSmall(normCapacity)) { // capacity < pageSize
int tableIdx;
PoolSubpage[] table;
boolean tiny = isTiny(normCapacity);
if (tiny) { // < 512
if (cache.allocateTiny(this, 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return;
}
tableIdx = tinyIdx(normCapacity);
table = tinySubpagePools;
} else {
if (cache.allocateSmall(this, 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return;
}
tableIdx = smallIdx(normCapacity);
table = smallSubpagePools;
}// 省略其他代码
}
if (normCapacity <= chunkSize) {
if (cache.allocateNormal(this, 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
return;
}
synchronized (this) {
allocateNormal(buf, reqCapacity, normCapacity);
++allocationsNormal;
}
} else {
allocateHuge(buf, reqCapacity);
}
}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在分配 Tiny、Small 和 Normal 类型的内存时,都会尝试先从 PoolThreadCache 中进行分配:
- 对申请的内存大小做向上取整,例如 20B 的内存大小会取整为 32B。
- 当申请的内存大小小于 8K 时,分为 Tiny 和 Small 两种情况,分别都会优先尝试从 PoolThreadCache 分配内存,如果 PoolThreadCache 分配失败,才会走 PoolArena 的分配流程。
- 当申请的内存大小大于 8K,但是小于 Chunk 的默认大小 16M,属于 Normal 的内存分配,也会优先尝试从 PoolThreadCache 分配内存,如果 PoolThreadCache 分配失败,才会走 PoolArena 的分配流程。
- 当申请的内存大小大于 Chunk 的 16M,则不会经过 PoolThreadCache,直接进行分配。
当用户线程释放内存时会将内存块缓存到本地线程的私有缓存 PoolThreadCache 中,这样在下次分配内存时会提高分配效率,但是当内存块被用完一次后,再没有分配需求,那么一直驻留在内存中又会造成浪费。接下来就看下 Netty 是如何实现内存释放的呢?直接跟进下 PoolThreadCache 的源码。
private boolean allocate(MemoryRegionCache> cache, PooledByteBuf buf, int reqCapacity) {
if (cache == null) {
return false;
}
// 默认每执行 8192 次 allocate(),就会调用一次 trim() 进行内存整理
boolean allocated = cache.allocate(buf, reqCapacity);
if (++ allocations >= freeSweepAllocationThreshold) {
allocations = 0;
trim();
}
return allocated;
}void trim() {
trim(tinySubPageDirectCaches);
trim(smallSubPageDirectCaches);
trim(normalDirectCaches);
trim(tinySubPageHeapCaches);
trim(smallSubPageHeapCaches);
trim(normalHeapCaches);
}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Netty 记录了 allocate() 的执行次数,默认每执行 8192 次,就会触发 PoolThreadCache 调用一次 trim() 进行内存整理,会对 PoolThreadCache 中维护的六个 MemoryRegionCache 数组分别进行整理。继续跟进 trim 的源码,定位到核心逻辑。
public final void trim() {
int free = size - allocations;
allocations = 0;
// We not even allocated all the number that are
if (free > 0) {
free(free, false);
}
}private int free(int max, boolean finalizer) {
int numFreed = 0;
for (;
numFreed < max;
numFreed++) {
Entry entry = queue.poll();
if (entry != null) {
freeEntry(entry, finalizer);
} else {
// all cleared
return numFreed;
}
}
return numFreed;
}
通过 size - allocations 衡量内存分配执行的频繁程度,其中 size 为该 MemoryRegionCache 对应的内存规格大小,size 为固定值,例如 Tiny 类型默认为 512。allocations 表示 MemoryRegionCache 距离上一次内存整理已经发生了多少次 allocate 调用,当调用次数小于 size 时,表示 MemoryRegionCache 中缓存的内存块并不常用,从队列中取出内存块依次释放。
此外 Netty 在线程退出的时候还会回收该线程的所有内存,PoolThreadCache 重载了 finalize() 方法,在销毁前执行缓存回收的逻辑,对应源码如下: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try {
super.finalize();
} finally {
free(true);
}
}void free(boolean finalizer) {
if (freed.compareAndSet(false, true)) {
int numFreed = free(tinySubPageDirectCaches, finalizer) +
free(smallSubPageDirectCaches, finalizer) +
free(normalDirectCaches, finalizer) +
free(tinySubPageHeapCaches, finalizer) +
free(smallSubPageHeapCaches, finalizer) +
free(normalHeapCaches, finalizer);
if (numFreed > 0 &&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Freed {} thread-local buffer(s) from thread: {}", numFreed,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if (directArena != null) {
directArena.numThreadCaches.getAndDecrement();
}
if (heapArena != null) {
heapArena.numThreadCaches.getAndDecrement();
}
}
}
线程销毁时 PoolThreadCache 会依次释放所有 MemoryRegionCache 中的内存数据,其中 free 方法的核心逻辑与之前内存整理 trim 中释放内存的过程是一致的
推荐阅读
- Netty学习系列|Netty学习七(编解码之自定义通信协议)
- Netty学习系列|Netty学习九(编解码之writeAndFlush)
- Netty学习系列|Netty学习六(编解码之粘包和拆包)
- Netty学习系列|Netty学习三(Netty框架之引导器)
- SpringBoot|SpringBoot的参数校验器 - Validator
- 面试|线程池异常如何处理你都了解吗()
- java初阶|Java-异常处理大全(万字宝典)
- 从0到1|牛客网刷题——JAVA
- JAVA|Java 继承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