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黄光裕更新朋友圈, “新模式门店”能赶上新时代列车吗?

投稿|黄光裕更新朋友圈, “新模式门店”能赶上新时代列车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GPLP , 作者 | 大成
资本市场进入多重变奏 , 互联网企业遇挫 , 新零售企业猝不及防“抱团取暖” , 包括国美零售 。
2022年8月12日 , 国美零售与阿里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加速实体零售“数智化”转型升级 。2022年5月 , 国美零售先后与腾讯、华为签订同类合作协议 , 对旗下实体零售门店进行数智化改造 。
为了继续谋求“科技赋能” , 国美零售创始人黄光裕开始发力 。 
黄光裕新朋友圈:科技巨头为全零售重塑内核黄光裕引进“顶级朋友圈” , 接连拉来腾讯、华为、阿里 , 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是合作的重点 。
2022年8月 , 距离黄光裕回归国美零售刚好满18个月 , 国美零售步入生命周期的35周岁 。
回望2021年 , 多家头部民企债务危机爆发 。关注国美零售的人 , 都在为黄光裕捏一把汗 。
35年里 , 国美零售经历了线下门店的辉煌与线上电子商务的落寞 。随着这两大周期落幕 , 国美零售面临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
从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看 , 国美零售并不轻松 , 面临经营与债务等多重压力 。
按照董事会的年度规划 , 今年国美零售实行的是扩张路线;然而 , 棋至中局猛然发现 , 业务扩张势必造成营销费用的快速增加 。黄光裕及时收缩战线 , “打扮家”等第二曲线业务暂停 。
为了应对汹涌而至的新零售浪潮 , 国美零售管理层提出来“全零售”的转型战略 。无奈的是 , 在电商红利时代 , 腾讯、阿里等几大巨头抢走了80%以上的互联网流量 。在焦灼的用户大战中 , 各类营销APP都竭尽全力投奔阿里、京东等巨头 , 国美零售在夹缝中很难“分一杯羹” 。
“流量诚可贵 , 技术价更高”正在浴火重生的黄光裕 , 新朋友圈巨头越来越多 。
国美零售管理层一致认为 , 在上一个电商时代留下来的产品结晶 , 是建立了打通线上线下的“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 。
这无疑是国美零售一手创建的、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
国美零售管理层在多种转型方案之间调研一段时间后 , 腾讯、华为成为战略技术合作伙伴 。2022年5月5日 , 国美零售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 , 双方在大数据/云、互联网技术、广告营销、智能门店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 。
一周之后的5月12日 , 国美零售又与华为签署战略协议 。此次战略合作 , 将围绕国美零售旗下的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 , 在门店数字化运营管理、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智能终端物联等领域共享共建 。
再加上这一次牵手阿里 , 黄光裕的新朋友圈聚齐了前五位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拼多多、京东、腾讯、华为、阿里 。
2020年4月19日 , 拼多多对外宣布 , 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 , 期限3年 , 票面年利率为5% , 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 , 溢价高达66% 。2020年5月 , 国美零售向京东发行1亿美元可换股债券 , 双方将在联合采购、联合营销、物流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
业内认为 , 国美零售与拼多多、京东的合作 , 更多地是希望引流增效与资源配置;而今年与腾讯、华为、阿里的合作 , 则是直奔“技术赋能”与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向技术要市场的打法 , 其实质是希望能活得好一点 。
亟待进一步深入合作国美零售亟待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来“补洞” 。这种路径分为两条:其一是自己组建研发团队 , 其二是向市场引进新技术 。
黄光裕在内部会议上表示 , 国美零售并不是单纯靠流量的概率来获取交易量 , 更多的还是获得消费者认同 。
他进一步解释称 , 国美零售是通过商品、价格、内容、质量、服务等一系列竞争力 , 来获得消费者认同 , 流量并不是唯一的 。
流量逻辑正在被“数智化”超越 , 第二条路径向市场巨头引进技术成为方向 。
对于新转型方案 , 一位北京投资圈的人士向GPLP犀牛财经表示 , 国美零售希望通过品牌资源合作 , 换取腾讯、华为、阿里的技术支持 , 这似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
“因为品牌合作换来的资源注定是浅层的 , 真正深层的技术合作必须以股权为基础 。对比来看 , 国美零售通过债券融资 , 从拼多多与京东获得了一共3亿美元的资金 。这种实质性的合作 , 效果当然会更好 。”上述北京投资圈人士表示 。
国美零售与拼多多、京东的合作 ,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营收与现金流等多方面的燃眉之急 。根据银河国际的研报 , 2020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在京东、拼多多平台的销售额分别为10亿元、20亿元 , 全年合计约为120亿元至140亿元 。
一位新零售资深分析师表示 , 反观此次与腾讯、华为、阿里的合作 , 双方似乎还处于早期的测试阶段 , 并没有像拼多多、京东的合作那么深入 。
业内人士认为 , 国美零售必须迈开更大的步子才能换取真正的新技术 。否则 , 合作仍然停留于表面 , 潜在的风险有点大 。
“新模式门店”背后的希冀与隐忧“新模式门店”的背后是国美零售正在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
国美零售与腾讯、华为、阿里合作 , 其初衷则体现于将现有的技术能力彻底向社会开放 , 为更多大B端、小B端提供“数智化服务” 。
由于可以最大范围地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 业内人士认为 , 国美零售未来能像腾讯、阿里一样 , 扮演“技术赋能”的角色 。
如今的国美零售 , 已经建成一整套集“线上、线下、供应链、物流、大数据/云、共享共建”六位一体的“全零售生态共享平台” 。关于此次升级这一平台 , 国美零售内部人士称 , 意在为下一个“数智化时代”做好准备 。
国美零售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 , 已经实现全国4200多家门店线上平移 。
这是国美零售当下最值钱的业务资产 , 黄光裕把盘活它的希望放在真快乐APP的流量入口上 。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 接下来与腾讯、华为、阿里的战略合作 , 则是一次立足于数智化的技术升级 , 加速线下与线上平台的精准对接和数据融合 。
不过 , 由于不涉及现金购买技术专利 , 也没有提及股权合作 , 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腾讯、华为、阿里的战略合作 , 能给国美零售带来多少实际的技术支持?
总体来看 , 国美零售仍在亏损流血 。好在 , 亏损的同时也出现了多项向好的“财务指标” 。
2021年财报显示 , 国美零售销售收入为464.84亿元 , 同比增长5.36% , 虽然增长不算大 , 却是2017以来首次正增长 。
国美零售2021年归母净亏损44.02亿元 , 亏损同比下降37.06%;综合毛利率约为14.40% , 同比增长2.24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1.85% , 同比上涨1.54个百分点 。
国美零售CFO周婷在2022年5月全球投资人会上表示 , 国美零售一季度毛利率比202年同期的约10%提升至17.5%左右 , 费用同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 , 经营活动现金流正向流入8亿元左右 , 同比增加了7.1% 。
新时代能否摆脱亏损泥潭? 2022年3月31日 , 国美零售高级副总裁方巍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 今年以来的利润空间是营收的15%到25% , 预计2022年国美零售可以实现盈利 , 彻底摆脱亏损的泥沼 。
然而回顾以往的10年 , 国美零售财务数据多年发出“警报”!
2015年开始 , 国美零售资产负债率从接近60%增至66%、72%、82%、88% , 最终变为2020年的98% 。这使得“偿债”成为一项最紧迫的任务 。
为此 , 国美零售于2020年和2021年偿还了大量债券和借款 , 其负债率在快速下降 。各路筹集的资金在紧要关头为国美零售输血 , 化解了一场负债率高达98%的危机 。
2021年底 , 国美零售负债率降至78.3%的中高位 , 负债总额约为633亿元 , 其中有息短债为280亿元左右 。
然而 , 另一个问题开始突显出来 。
截至2021年底 , 国美零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3.78亿元 , 相比2021年的95.97亿元 , 减少了52.19亿元 , 主要由于投资活动耗用现金净流量近20亿元 , 以及耗用现金净流量40亿元用于偿还应付债券及计息银行借款 。
2022年6月30日 , 国美零售通过配售融资6.68亿元 , 国美零售高级副总裁方巍表示 , “未来3年 , 希望我们的SKU商品数由百万量级达到千万级 , 商户从万家达到10万家;会员在2亿多的基础上再翻一倍”。
需要说明的是 , 关于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 , 精通资本运作的黄光裕选择了前者 。2007年在黄光裕入狱之前 , 国美零售的现金流高达54.9亿元 , 其中最大一笔流入来自于发行债券 , 金额为46亿元 , 属于债权融资 。
“目前黄光裕还是很保守的 , 控股权拿捏得死死的 。不排除接下来他还会连续释放股权 , 从而化解国美零售可能遇到的困境 。”前述北京市一位投资圈人士说 。
【投稿|黄光裕更新朋友圈, “新模式门店”能赶上新时代列车吗?】错过了电商红利时代 , 国美零售能够跟得上数智化时代的列车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