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 , 作者 | 松露 , 编辑 | 张洁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在横店 , 10个群众演员中有8个人是自己拍视频的 。”
说这句话的老高 , 也是其中一位 。
他是个来自东北的00后 , 毕业后工作了8个月 , 攒下了点钱 , 辞职踏上了横漂之路 。从出发那天起 , 老高便开始用镜头记录生活 , 在网上开了个账号分享 , 取的昵称也很简单 , 就叫“老高的横漂日记”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来到横店之后 , 他发现大部分群演和自己一样 , 拍戏跑通告的同时 , 也有着另一个身份——自媒体博主 。
因为横店从来不缺故事和流量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 , 生产制作了国内三分之二的影视作品 , 群演数量超过20万人 。
明星剧组的八卦、底层演员的追梦故事、影视制作的内幕细节 , 随便拎出一件都能吸引眼球 。有时就算拍拍在剧组日常吃的盒饭 , 也会有数十万人感到好奇、驻足观看 。
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 , 横店每走30米就能遇到一个“网红”群演 。
据新榜旗下数据工具统计 , 抖音上名称带有“横店”相关关键词的账号至少有628个 , 其中流量最大的粉丝超过800万 , #横店#话题播放量超60亿次 , #横店群演#播放量达到了12亿次;在小红书、B站、快手等平台 , 也能找到累计上千个直接以“横店”命名的账号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做自媒体 , 给了群演们除了演戏之外、另一个被公众看到的机会 。有了关注后 , 他们有人获得了更多的角色邀约 , 有人赚到了收入补贴生活 , 反哺了自己的群演事业 。
与此同时 , 流量的另一面也在悄然滋长 。
部分尝到了甜头的人开始流水线创作横店群演的日常 , 他们的视频内容真假参半 , 不时掺杂些潜规则等争议话题 , 凭借群演的身份红利吸引眼球 , 赚得盆满钵满 , 也给观众制造了许多假象和错觉 。
横店故事真的是流量密码吗?我们和几位横漂博主聊了聊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媒体的 , 以及真假群演背后的生意经 。
从横店群演到短视频红人在横店 , 成为一名群众演员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只要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 , 完成一个简单的考试 , 交10元工本费 , 即可办好演员证 。
横店的演员有不同等级设置 , 刚入门的是普通群演 , 通过不同的考试可以升级成为前景演员、特约演员等等 , 待遇收入也各不相同 。
“横店小乔”是一名特约演员 , 在2021年3月的时候来到了横店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与外界想象不一样的是 , 群演并不等于无学历、无技能、空有梦想 。小乔是表演系科班出身 , 她身边的许多横漂朋友也都是大学毕业 , 甚至有研究生毕业的 。
尽管当年的同学大多放弃了演艺道路 , 小乔是很坚定自己是要做这一行的 , “我资质有限、学历也不是很亮眼 , 横漂就是给自己在有限选择里找一条最适合的路” 。
她有做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的经验 , 会写文案、懂剪辑 , 自己拍起视频来也很熟练 。到横店之前 , 小乔就看了些横店博主的视频 , 发现最常做的主题是“剧组盒饭品鉴” 。
盒饭两荤两素或是三菜一汤 , 偶尔加个鸡腿 , 在镜头前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吃出了自己的风格 , 那流量基本都不差 。
比如B站34万粉丝的“米梦杰” , 就是靠吃盒饭的视频成名 , 热度最高的内容播放量近670万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之所以扎堆做吃播 , 除了简单易操作容易火 , 也和群演身份的敏感性有关 。横店公会发过一个《演员公约》 , 要求群演遵守现场规定 , 不能泄露传播剧照、现场视频等等 , 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 , 吃盒饭的风险性会比较低 。
不过 , 小乔说自己是个小鸟胃 , 不擅长吃播 。她觉得自己更适合聊天 , 可以一直对着镜头唠 , 讲自己的群演经历、剧组工作的感悟 , 以及粉丝的提问和群演行业的科普信息 。
去年9月 , 小乔发了一条与童年男神一起拍戏的视频 , 播放量达到54万 , 是账号热度最高的一条内容 , 也让粉丝数从几百个一路涨到一两万 , 自此进入稳定涨粉阶段 。
 
她会很注意不外泄任何剧组相关的关键信息以及八卦 , 避开一切真实姓名 , 在主页上也写着“绝不偷拍物料很讲武德” 。有时候遇到想分享的经历 , 还会特地延迟几个月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 。
尽管如此 , 小乔有时也会很忐忑 , 怕被剧组盯上 。因为一些剧组对于群演的分享始终担忧 , 一位横漂博主提过剧组让自己删除盒饭测评视频 , 还被群头要求在“拍视频”和“当群演”里二选一 。
但这一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 越来越多的横店群演开始做起短视频直播后 , 横店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 。尤其近两年影视寒冬冲击 , 横店自己成立了MCN机构 , 希望借力网红经济 , 有博主说演员公会也在鼓励群演做短视频 。据了解 , 目前横店所在的东阳市里 , MCN机构超过了1000家 。
大部分群演做短视频 , 要么做盒饭测评 , 要么和小乔类似 , 以分享剧组生活为主 。也有一些人另辟蹊径 , 从自己擅长的技能出发 , 同样收获了不少关注 。
朱仙便是如此 。他梦想成为一名动作演员 , 一开始机会不多 , 就自己拍、自己演、自己剪 , 从2012年就原创动作短片 , 也翻拍了一些经典动作电影 。
四年前 , 朱仙开通了抖音账号 , 陆续上传自己创作的动作短片内容 。2019年 , 一条翻拍电影《五龙八卦棍》的动作短片走红 , 获赞超百万次 , 累计播放量2000多万 。
许多观众因此认识了朱仙 , 有人被短片制作水准折服 , 找来合作内容 , 还有人说想拜他为师、学习武术 。截至目前 , 朱仙在抖音已经有115万粉丝 , B站粉丝也超过了22万 。
“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 , 我知道搞笑内容很吸粉 , 但动作片才是我擅长的 , 这样才能做很久” , 朱仙这样认为 。
用自媒体收入养活演员梦“横店小乔”曾做过一期视频 , 带观众实际体验横店底层群演的生活状态 。
因为很多群演吃不起饭 , 横店有提供免费斋饭的地点 , 每天一顿 , 一个包子三个小菜 , 队伍经常排得很长;承担不起租房成本的群演便结伴住在废弃楼栋 , 楼梯没有扶手甚至没有墙壁 , 一脚踏错可能就是10余米的落差 。
有群演提到自己有戏就进组 , 但戏并不是想跑就跑、天天都有的 , 尤其是暑假期间群演多、剧组少 , 一个星期都没有戏是很正常的 。
一般情况下 , 群演一个月能跑十几天的戏 , 每天100多元的收入 , 没戏的时候很多人会去工厂之类的地方再找活干 。
横店群演的收入根据演员不同类别有高低差别 。普通群演108元一天 , 前景演员需要露脸 , 对形象有要求 , 收入能有220元一天 。再往上就是特约演员 , 没有台词的话是400一天 , 有台词的话则能有500一天 。
但要想通过特约演员的考试也不容易 , 有网友曾计算过可能五六十个演员里才有一个特约 , 大部分群演还是拿着每天100多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 月收入两三千元 。
因此 , 吸引他们涌入短视频和直播的最根本动力 , 是有机会赚到更多的钱 。
抖音14.5万粉丝的“演员凤姐”透露过 , 直播一个月的收入 , 不仅能覆盖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花销 , 还能带来不少结余 。
小乔说 , 她怕自己会“饿死”在看见梦想曙光的前一天晚上 , 而做自媒体支撑了她向前走下去 。
今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等几个大城市疫情反复 , 直接影响到了横店的开工 , 因为主演、导演、编剧、后期团队等大多定居在大城市中 。小乔数了下 , 那几个月横店可能只有七八个组在拍 , 整个上半年都没什么收入 , 主要靠上一年的存款 , 以及自媒体的广告收入 , 撑到了下半年 。
“如果没有这个账号的话 , 我都不知道我上半年的生活费哪里赚” , 对小乔来说 , 如果做博主还能赚到钱 , 那就会做下去 。不是为了成为大网红 , 而是能赚到钱 , 也让她有机会被剧组看到、收到角色邀约 , “自媒体是为我做演员服务的 , 无论是从金钱上还是精神上” 。
朱仙也透露 , 通过自己的账号 , 有不少人找到他拍宣传片或游戏广告 。接下来 , 他打算在B站发布自己制作的武侠短剧 。
朱仙现在的本职工作是动作导演 , 但目前商业合作广告要比拍电影挣的钱更多一些 , “拍电影时间太长了 , 从剧本到拉投资到拍摄上映可能要两年 , 广告短片的周期特别短 , 从签合同到发布 , 可能就只要一个月” 。
相比之下 , 横漂4个月的老高目前对于收入之类的心态还比较佛系 。
做群演的工资确实不高 , 但老高也不急 , 他说自己还有来横店之前攒的积蓄 。做自媒体也没什么赚钱目标 , 到目前为止总共收入了平台激励的158元 , 平均自媒体日薪超过1块钱 。
“我的想法是即使不成功 , 大不了就是把积蓄花完 , 我再去换另一种生活方式 , 所以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 当然 , 即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 老高也不打算浪费这些光阴和积蓄 , “我还是希望能在横店走更远的” 。
当横店日常成为流量生意 , 是真是假重要吗?“横漂”逐渐成为一种内容题材后 , 一些人发现做“横漂博主”似乎要比做“横漂群演”更容易赚钱 。
博主“爱吃又搞怪的软哥”直接发视频承认 , 除了去年作为群演参与过两部影视剧 , 其余关于群演的内容多数是段子 , “可能有很多人讨厌我的行为 , 弄虚作假 , 但我就是为了涨粉才去的横店”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大多数情况下 , 群演跑戏经历风吹日晒 , 一天能拍摄的素材可能也是有限的 , 因此一种更高效、流水线式打造横漂博主的方式开始出现——
只要找汉服店做个古装造型 , 办个横店景区年卡 , 从侧面拍几个剧组 , 再购买盒饭吃 , 顺便编造一些和男女主搭戏、被导演送花等段子 , 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 还能有不错的话题度 。
抖音粉丝超过50万的“云子团团”和她的姐妹团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批量产出相似的内容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她们最开始确实在横店做过群演 , 也许是普通群演来钱太慢 , 做博主后用真假掺半的方式来博取流量 , 经常假装几个人跑一个剧组的戏 , 甚至说这场戏只有她们组团入选 , 然后换上古装装扮 , 拍一点剧组的布景 , 再分享演戏时接触男女主的情况 , 并提及自己被导演看重 。
由于大部分情况没有真正进组 , 又不想穿帮 , 她们会对剧组做出失实宣传 , 比如某一次在视频里提到扮演青楼女子 , 被剧组开出了衣服穿得越少、工资就会越高的条件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这些做法让不少群演感到愤怒 , 认为她们在搞污名化 , 多位群演发文揭露声讨这种行为 , 并指出群演完全可以拒绝过分的戏份或者服装要求 , “她们只是在视频里扮演横漂小演员 , 好像总会遇到各种潜规则 , 态度又是嘻嘻哈哈的 , 有一种割裂感 , 只为了满足别人的猎奇和娱乐心理” 。
但这一招确实有用 , “云子团团”等在视频里提到过自己在家乡买房 , 就算是被扒“假群演”时间点前后 , 还发了一条“转转”App的广告视频 。
不过 , “假群演”事件爆发后 , 网上也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假装也不违法” , “揭露的人是不是就嫉妒她们火” 。
说到底 , 目前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去评判一个横店博主的真假 , 而且在一些观众眼里 , 是真是假真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只要有流量和利益 , 就无法避免更多像“云子团团”这样的案例出现 。
有人就在评论中直言:“上网不就为了看点爱看的 , 如果没有剧本 , 就是群演重复枯燥的生活 , 也没人乐意看 。”
这是个很残酷的现实 , 多数横漂博主的粉丝量只有几百、几千 , 多一点的小几万 , “云子团团”有50多万粉丝 , 靠造假在群演里也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了 。
但小乔以及和她一样站出来发声的群演们在乎真假 。
小乔想起自己去年有次在剧组熬了4个大通宵 , 天天早上才收工、下午又开工 , 几乎在场工作人员都累虚脱了 , 她说自己走起路来就像魂在身体里来回晃荡 , 回到家后直接陷入昏迷 , 隐隐约约感觉家里的猫在身上踩奶撒娇 。
“这种事情在横漂里很常见 , 如果她们不愿意吃群演的苦 , 凭什么去吃群众演员的红利?”
事态愈演愈烈之后 , “云子团团”发视频向公众道歉 , 如今已经离开了横店、回到了家乡云南 , 和她一起的姐妹 , 有些删了大量视频后选择停更 , 有些重新在剧组里跑起了戏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
文章图片

这次风波就像一个小插曲 , 横店群演们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正轨 , 但横店故事逐渐成为流量生意的趋势并不会就此终结 。
【短视频|当横漂群演成为网红:有人用自媒体养活演员梦,有人靠造假博流量买房】阻止了一次 , 能阻止无数次吗?如何去更有影响力地去真实表达横店群演的现状?留给他们的 , 还有很多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