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受惊的前置仓供应商:平台晚结一天款,立马断货

生鲜电商|受惊的前置仓供应商:平台晚结一天款,立马断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作者 | 陈凯乐,编辑 | 董金鹏,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一对从南京赶来的夫妇,拖着两个小孩,在北京待了十多天 。一家四口的生计,曾经全赖给每日优鲜南京前置仓送12元/份的盒饭,如今他们被拖欠32.5万元,无奈北上讨债 。
不久前,在北京顺义博润科技园的每日优鲜新总部,亿邦动力见到这一家四口 。那是一个被热浪侵袭的午后,女人打算顶着烈日去市区维权,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男人终于开口讲话 。“你别带着孩子折腾了,我去 。”
7月28日,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员工公开爆料,称每日优鲜“原地解散” 。当天,官方回应称公司仅暂停极速达业务,而次日达、零售云和智慧菜场保留运转 。此后,更多欠债细节被爆出,更多供应商被拉下水,穿越不眠之夏 。
亿邦动力曾深度访谈每日优鲜员工与高管(我闯进每日优鲜,见到讨债、讨薪和继续坚守的人|亿邦深度),试图从内部探讨和展现“雪崩”如何发生,以及有何影响 。这篇将通过访谈典型供应商,揭秘生鲜电商的风险与成本变化对供应商意味什么,以及生态型企业大撤退时,哪些信号值得警惕警惕再警惕 。
前置仓是一种激进的生意模式,它需要重资产和高投入,风险和成本都相当高 。仓储和物流体系一旦建立,就不能停下来,需要前端需求与后端供应链的平衡,也需要大额资金维持运转 。激进策略和路径依赖,再加上一点意外,常使这类生意演变为“豪赌” 。
前置仓发展初期,资本疯狂押注,资金相对充沛,供应商也能得到相应回报 。进入增长瓶颈期之后,风险随之增加,创业者和投资人冒险尚有潜在收益,而供应商选择押注,只有风险,并无额外收益 。
对供应商来说,此时跟这类企业合作,风险和收益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甚至出现极不对等的情况;如果忽视对交易对手和风险变化的洞察,将使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
事实上,多年来互联网生态型企业的兴起与衰落,几乎都走过相似路径,也早为此敲响了警钟 。比如,几年前ofo小黄车倒掉时,一家物流供应商就因被ofo拖欠亿元物流款项,悄然倒下 。
每日优鲜的欠债,再次敲响警钟 。跟类似平台接触的供应商,应该知道在跟谁做生意?将面对何种风险?风险来自何处?风险进入何种状态?以下为亿邦动力对每日优鲜典型供应商的访谈口述和我们对此的评述,希望给诸位带来警示和启示 。
“如果叮咚买菜晚结一天款,我就立马停货”刘芳霞 供应老酸奶单品 拖欠货款71万元
我是每日优鲜最早的一批供应商,2016年开始供应老酸奶 。每日优鲜起盘时,到各大平台找卖得好的产品,邀请供应商入驻 。我给叮咚买菜和美团供货,有一定知名度 。
2021年11月,每日优鲜开始拖欠我们的货款 。一问,对方采购人员回复说:“马上到年底了,公司在准备财报 。上市第一年,公司希望财报好看一点,希望大家能支持 。”他们还说,财报发完就补货款 。
2021年秋天,每日优鲜资金开始紧张 。11月,多位供应商碰到过了账期未打款的情况,多位每日优鲜采购员工告诉亿邦动力,他们接到的催款请求比以往更多了 。通常这时候,供应商应打听其他供应商的情况,对风险做出判断 。
我觉得做生意应该相互理解,加上之前合作不错,就答应了 。后来想想,这算是欺骗吗?我觉得是,从一开始就是 。
今年2月底,我估摸财报该出来了,但每日优鲜还没付款,打电话过去问,(他们)还用原先的理由搪塞 。我一生气就说:不供货了 。现在想想,他们的资金缺口应该是变大了 。
当时,他们拿出一份“滚动式付款协议”,大意是说,如果今年3月我们继续供货,就给我们补去年11月的款,4月补去年12月的,依次类推 。但从去年11月开始,每日优鲜已经拖欠我4个月的货款 。采购还说,不签的话,后果就是以前的货款也拿不回来 。
就算签了协议,他们也只补了一个月的(11月)款,到4月又开始拖货款 。打电话给每日优鲜采购,对方说财务明天就转账 。可第二天只打了两万块,我们一个月的流水都有10万-20万元,肯定不够 。
4月的时候,我只是单纯觉得对方没信誉,但不知道它的财务已出现很大状况 。
6月,我彻底断货了,讨要货款时,采购连理由都不编了,直接说财务的问题让我对接财务 。完整算下来,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还有71万元的货款没结算 。
对类似平台,一旦出现违反合同约定,未能按时付款的情况,首先要考察是企业信誉问题,还是资金出现状况 。如果风险增加,但收益并未增加,应立即停止供货 。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6月,7个多月后才断货,期间还出现了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决策略显滞后 。
前几天,我去了一趟每日优鲜顺义总部,从中午一直待到傍晚6点 。我想找到高层的办公地点,打听后才知道,7月25日,每日优鲜搬进园区2号楼的五层独栋办公室,前后付了3个月的租金,但装修款至今未支付 。高层一直没进去过,而是在园区西南角一栋楼的二楼里 。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这地方也难找,没有任何牌子和标志,问了上下楼的企业,才知道27号就搬空了,之前高层一直在这办公 。
我还打听到,5月搬入顺义前,每日优鲜总部在望京小街;搬走是因为要债的供应商太多,望京小街是个热闹的小圈,受不了才把他们赶走了 。
那个时候,他们还不上钱,供应商又不供货了,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
我们现在做食品,一年一千多万元的流水,利润不过几十万 。我有60多名员工,有工人,也有业务员 。去年,因为疫情亏损100多万,两次靠银行贷款给员工发了工资 。
现在,我们都在缩短账期,给平台一个月账期,业务员正在跟其他平台谈 。叮咚买菜、美团,能缩短一天是一天 。如果叮咚买菜给我们晚结一天款,我们就立马停货 。
“301万货款,300多万是本金,利润才1万多”李思羽 供应无纺布购物袋 拖欠货款301万
如果不是疫情,我被拖欠的金额也不会这么大 。
2021年夏天,因为北京限塑令,我们开始给每日优鲜供应无纺布购物袋 。给到平台的账期是2个月,比如1月的货款,我们会在2月15日对账,差不多3月底能拿款 。
今年3月底,上海疫情,我们去不了办公室,查不到资金状况,没办法强行让每日优鲜回款 。再加上当时的焦点一直放在疫情上,对每日优鲜的情况后知后觉 。
即便这样,我们还一直在给他们供货 。现在回想,我们当时完全凭借着信任,在跟他们合作 。
一直等到6月1日,上海正式解封,我们要对账开发票了 。一查才发现,从1月开始总共有260多万元的货款(没有付) 。
特别提一下,北京疫情期间,每日优鲜是保供企业 。所以从3月29日开始,我们从上海包车给北京发袋子 。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包一辆车,我们亏一辆 。司机很难找,都不愿跑,除非加钱 。因为出上海的司机,行程卡带星,进北京行程卡又带星,要被隔离 。
每日优鲜不能开保供证明,司机到了北京,出高速口还进不去 。我们还只能找黄牛,帮着把车开到卸货点,司机在高速口就等着,每次找黄牛要两三千块钱 。
一般情况下,一辆卡车的运费是5700元 。我翻了下结算单,从3月29日到5月11日,我们总共发了5辆车,给司机的运费从1.5万-1.9万元不等 。相当于每辆车我得至少要亏一万块,肯定没得赚 。
7月1号,每日优鲜采购给我们回复,到当月20日先打60万元 。但这其间又叠加上6月的货款,金额达到301万元 。
之前,我已经找律师准备打官司,但想等到20日 。过程中,采购安慰我说,徐正曾在内部会议上说,马上会有2亿(融资)进来,这是公司人人都知道的事 。我当时猜想,这么大的公司,2亿元也是杯水车薪啊,但我相信徐正,他总归是想把事情做好的 。
到了20日,我就一直在公司守着,几乎什么事也没干 。到了晚上6点,我看电脑上还没有进账记录,就知道不妙了,因为6点是银行受理业务的截止时间 。我给对方业务打电话,果然人家说:“别等了,今天肯定是打不了款” 。
这其间,我也有过怀疑 。6、7月,上海还零星出现疫情,叮咚、美团的生意特别好,但我发现每日优鲜两个大前置仓突然没了 。我当时有两个直觉:第一生意不行,第二就是没有那么多SKU充盈门店,所以只能关店 。
等钱的时候,我一直在用百度搜索每日优鲜的股价,看着它从几块美金一路往下跌 。7月20日,我打电话的时候,股价已经跌到2毛钱 。
履行合同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对交易对手进行调查了解,通常一线的业务和内部人是重点调查对象 。每日优鲜关闭两个前置仓,可以说是重要的信号,应该进一步调查发生了什么 。另外,股价是判断交易对手的重要指标之一,资本市场充斥着大量“聪明的钱”,尤其是机构投资人,他们对企业的状况相对更了解 。此时,有人看到了巨大的风险 。另外,每日优鲜无法发布财报,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时候绝不能再赊账,要考虑是否改成预付 。
301万货款,300多万是本金,利润1万多,想想就知道利润有多少 。这两年生意压力大 。因为疫情,大客户都在抠成本,工厂为了活下去,都在降低成本,有时候纯粹为了跑量,养活工人 。
另一边,成本却在往上拱 。无纺布袋的主要原材料是PP(高聚物聚丙烯),就是石油的边角料,这两年的价格一直在浮动 。最贵的时候要13000元/吨,最低也在10500元/吨 。
今年上半年,我们都是在风控中度过,几乎没事可干 。7月份,公司旁边出了个高风险,又被封了 。除了每日优鲜,我还给盒马、京东供货,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
现在,有个新疆客户在谈合作,他希望给一定时间的账期,但现在我也犹豫要不要接 。
301万货款,300多万是本金,利润1万多,供应商的利润率可以说非常低了,再去冒险做生意,可以说非常危险 。
多次断货后,他们想约见我们董事长梁宜 预制菜品牌供应商 拖欠货款104万
我们是一家做预制菜的企业,属于北京的知名企业 。2019年,我们就与每日优鲜、银行三方签订协议,每日优鲜申请供应链金融,供完货后银行放货款给我们 。
1月,银行不给我们放钱了,我感觉每日优鲜的资金链出问题了 。
银行停止放款后,我们联系每日优鲜,对方大概意思是资金紧张,我们就同意把账期从两个月延长到三个月 。但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收到钱,这时候我们就感觉每日优鲜快没钱了 。
所以,我们开始降低供货额度,只供少量的货 。一直到5月,我连2月的货款都没收到,索性就彻底断货了 。
可能因为上海疫情,稍微拯救了每日优鲜,他们成了保供企业,账户上还有些结余 。加上我们是比较大的品牌,所以在5月,也就是我们断货后,没过几天,他们就很爽快把五十多万元的货款打了过来 。
6月,因为相同原因,我们再一次断货 。那时候,算上前几个月的货款,每日优鲜已经拖欠100多万了 。可以看出,这次每日优鲜处于危险边缘了 。他们很紧张,采购经理打我电话,希望我们继续供货,还说曾斌(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想找我们董事长和CEO聊一聊,希望我能安排 。
事后我了解到,大部分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断货,这可能让每日优鲜倍感压力 。
我当时就说,见面的意义在哪儿呢,有哪些合作的点呢,还是说账期能兑我们承诺呢?如果这100多万给不出来,是曾斌个人来承担吗?
采购经理听完以后也说,我说得对,所以后来也没见面 。可能他也觉得我们态度比较坚决,而这些货款他们实在付不出来,所以就放弃了 。
一个月之后,每日优鲜传出关闭商城业务,拖欠员工薪资的新闻了 。
据亿邦动力了解,2021年底,审计发现每日优鲜数据造假,审计机构不再签字发布财报,银行得到消息,停止了每日优鲜的供应链金融,但供应商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出现拖欠货款以后,一部分供应商不再供货,每日优鲜高管出面跟供应商谈判,一些供应商选择相信高管,选择继续供货 。当时,每日优鲜正在融资,所以不能收缩业务,要看到发展增长态势 。此时,每日优鲜基本上处于最后的豪赌阶段 。
“法务说正在考虑卖掉便利购和智慧菜场,让我们再等等”徐亚飞 供应纸箱 拖欠货款80多万
今年3月,接手每日优鲜以来,我都在讨要160多万元的货款 。
那时候,有新闻报道说他们资金出现问题,收缩了一些城市的业务 。当时,他们的总部还在北京望京,我去了几次,经常看到供应商在楼下拉横幅 。我当时想,还没必要走到这一步,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
我估计,当时应该还没到生死边缘 。因为协商时他们也承认资金有压力,想通过分批次解决,同时给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起诉,还有就是分三批90天结算 。
2019年,我们和每日优鲜开始合作,期间一直合作不错 。公司也觉得,没必要走到诉讼这一步,对他们的评估也是能缓过来 。
现在回想起来,3、4月,他们应该还有钱,如果我们坚持,损失会减少 。协商以后,每日优鲜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合同付款,但还是分三次给我们打了80多万 。他们在用少量的钱去补更多的窟窿,只是看他愿意把钱补在哪个窟窿而已了 。
到了6月,每日优鲜把总部搬到顺义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 。期间采购换了好几个,我们给采购发消息已经不回了,电话也不接 。搬家也没通知我们,我还是通过朋友才打听到新地址 。
现在能拿回钱的唯一希望,就是每日优鲜便利购和智慧菜场 。我问过律师,现在起诉也没用,因为每日优鲜已经没资产了 。每日优鲜的法务告诉我们,公司正在考虑把便利购和智慧菜场卖掉,让我们再等等 。
【生鲜电商|受惊的前置仓供应商:平台晚结一天款,立马断货】像每日优鲜这样的企业,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是用户、数据和商誉,能维持运转的时候,这些东西是值钱的,一旦无法维持运转,它就一文不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