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作者:八声甘粥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17717324202) 中医中药,到底有没有用?网上的立场,泾渭分明,针锋相对。
各位财友,你对中医报以什么态度呢?

在新冠疫情的战疫过程中,从板蓝根到连花清瘟胶囊,从双黄连到清肺排毒汤,中药写入手册指南,进入临床治疗,也在互联网中引发滔天的论战。

比如2月6日《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发布。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却显示不建议中药治疗。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网友针对这一事件,有的慷慨陈词认为中药治疗只要有效,就应该使用,不必在乎外界评价。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有的也义正言辞表态,如果成为患者,自己绝对不会使用中药治疗。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在中医注射液等领域,争议也更为明显。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中药治疗应当借此机会,设立对照试验组,用事实说话。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豆腐脑的甜咸之争偶尔在微博上引来一场口水闹剧,但关于中医中药的争议却不分线上线下,随时都能引发针尖对麦芒的骂战。
谁的身边没几个“中医黑”,谁的身边又缺少坚定的“中医粉”呢?
笔者作为非医学专业人士,眼看舆论纷争愈演愈烈,也想从非专业角度探究一下,中药的应用,在日常的疾病治疗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黑箱”不代表无效
中医中药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迄今已经数千年。
在中国和部分亚洲区域,“湿邪寒热”、中药、针灸、拔罐、刮痧等已经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日常。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上火”、“体寒”、“湿气”等中医理论衍生出的专业名词,也被男女老少常常挂在嘴边。
然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经络、五行、阴阳等一套中医理论无从验证,科学水平限制下,中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无法从化学分子角度证明。
这令很多被中医调理治愈的病例成为了“科技黑箱”代表案例:病情和药方可以对应,中间的作用机理则一直处于神秘状态。
正是因为无法证明、同时缺乏对照试验等,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中医被部分人视为糟粕和“玄学”,并随着西医的普及和精进,有逐渐落寞之势。
回顾历史,很多古代医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抛弃。
比如在古希腊时代,医生采用“放血”疗法,来治疗病人,古希腊医学者认为人的身体有四种体液,分别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对应着自然界中的气、水、土、火四种元素,一切的疾病都是因为这四种元素的失衡所造成的,哪一种体液过多,就需要把它们给放出来。
直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皮埃尔·路易斯的医生,用了7年的时间,对2000多个病人,进行对照观察,和那些没有用放血疗法病人相比,放血疗法死亡率要高出10倍。人们才开始逐渐发现,放血疗法几乎对任何症状都没有任何疗效。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是死于这种疗法。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尽管如本草纲目的典故中,也存在孕妇吃兔子会生出兔唇儿,吃驴肉容易难产、吃鳖生孩子脖子短、吃泥鳅容易流产等等反智的理论。
但中医作为一门传承上千年的医学,与“放血疗法”存在不同,中医中药不是完全无效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比如,中医发现柳树皮有止疼、退热的功效,后来现代医学提取出有效成分,做出了阿司匹林。
由于现代医学对人体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因此存在一部分传统医学能治,而现代医学治疗不了的疾病。
一味中草药中蕴含的化学物质多达上千种,十几味草药混合进入人体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后产生了什么有效生成物?是哪一部分的物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是当前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研究所在中国中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论文,以实验和数据证明了,生脉散方中的药物合煎,新出现的物质有利于抗心肌缺血作用。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当遭遇当前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东西时,一味地抹黑、诋毁——是弱者的做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进步、研究学习并最终找到答案,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万事无绝对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常用的各类西药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打开药品说明书,西药的不良反应一栏往往篇幅很长,宛如手术前的风险告知书,让人读后心惊胆战。
中药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绝佳良品,但如今市场上的常见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不良反应一栏中一般都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四个字,体现的是当前中成药市场的不完善。
2019年8月7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18)》显示,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总合格率为97.1%。其中,制剂产品合格率为98.0%,基本药物(不含中药饮片)合格率为99.3%,中药饮片专项合格率为87.8%。
骂(还是捧?中药深陷争议旋涡)
文章图片
中药饮片的合格率远低于其他药物。在关乎生命的用药领域,87.8%的合格率意味着每100个用药人当中,或许就有12个人使用了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制剂,这是相当可怕的。
此外,由于中成药的市场投放并没有西药没那么谨慎,一款成熟西药的下线,需要经过好几期的临床试验,才能拿到批文进入市场,并且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使用。但常见的OTC中成药,却没有那么多的繁杂手续。
一些中药制成品也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能买到。某些中草药具备特殊毒性,我们却无法合理限制和规范用药。
比如,常见的中药成分中,甘草,如果长期服用可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而甘草片是药店中随处可以买到的常备药。
就笔者对身边老一辈人的观察,流感季节为了“预防咳嗽”,很多老人经常每天给小孩吃一两粒甘草片,由于甘草味甜,小孩子也不抗拒,甚至有小孩自己偷着吃。如今看来实感后怕不已。
没有约束的宝剑,既伤敌,也伤己。

屠呦呦女士曾说:中药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此话值得深思。
这座宝库里,有珍宝,也有毒药。祖先们用生命和时间为代价,总结出来了一些能够使用的方法论。但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我们能做的,是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式,排除偶然性的伪科学,并发现藏在必然性当中的有效成分。
财友们,你们如何看待中医中药,有什么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吗?欢迎在留言板与我们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