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唯心造———感悟集(170904)

图片发自App 1、盂兰盆节是什么节呢? 【一切唯心造———感悟集(170904)】毎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佛门也举行法会,以帮助冤亲债主们发心皈依,拔苦救难,能以此超度出地狱而获新生。就我目前所学习的佛经中都将孝道故事情节叙述很多,往往孝顺就是善因得善果,不孝则恶因结业障等的因果报应的说法。
佛教中把孝道放在首位,“百善孝为先”。地藏本愿经如是,大势至菩萨如是。孝道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孝责,即尽赡养义务,这是法律所规定的;第二层次孝顺,重在“顺”字,让父母顺心如意,开心快乐,但不是一味“逆爱”,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通心力与成长意识,主动、适时的带动自己的父母成长,让他们跟上社会的发展,做新时代的身心健康的老人;第三层次忠孝,即大爱,不仅仅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包括一切长者老人,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由盂兰盆节想开去。

2、自己做到,才能心性相通。

在请求别人宽恕自己时,请你自己先宽恕一切。在要求别人成长时,请先自我践行。只有自己做到,才能心性相通,去除障碍。
3、出离心 出离源自佛教,意为离苦得乐。世俗人常常误解出离即是放弃,是一种消极对待。我之理解的出离,即是能及时发现不正的知见,而远离这些负能量,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从而使自己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许金声老师的《“大爱不爱”与“出离心”》此文是否能更进一步的解释“出离心”呢?对待“自我成长”与“家庭关系纠缠”的问题是否很明确了呢?
耶稣这样说的:“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我的理解:个人信仰及自我成长是第一的,其次才是爱人如己。这与佛教中“渡人先渡己”是否同理呢?
谢谢师父,爱己:要懂得怎么爱,我们往往只懂得把爱己与自私来划等号,其实这是不懂什么是爱己。

师父:家里也有负能量难免。是正是负因人因时因地都有所不同,有时难以判断,这就需要自我成长,不为负能量左右。自我成长爱自己可谓是一切成长与爱好根基。爱人如己,重要的是通心力。自私是一种离开了成长的执着。
4、烦恼即菩提 今天九月初一,听虚云和尚开示,突然对“烦恼即菩提”有了新认识。烦恼,即境、困难、问题,没有这些,何以使人深思、反省。即如我之病一样,如能以病为师,以医院为道场,真正“看破放下”即得开智慧。而如果有“智慧”,能看明白,却什么也放不下,那么,菩提即烦恼了。实为一体二面,时时反省忏悔,种善因积福德。
生病是死因,而死,最親切。
如果沒有死,誰還會想到修行?
生病使人萬念俱灰,使人了解無常,使人謙虛,使人放下,使人有機會自我反省、重新檢討一生的打算。
每當生病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從混沌中停下來,讓自己的貢高我慢與向外馳求,稍稍地降低些,然後想一想:「死,我準備妥當了嗎?如果還沒妥當,那我現在還在幹什麼?」這是道人須要常常自我提撕的所在,也是一切佛法修持的原點,可是我們卻常常忘記。
5、佛渡有缘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