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V3)

第3版
一个问题 文章的目的:尝试着写出一个逻辑自洽的人生解释,让自己活的更加明白。
也可以认为是回答这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
很多年前,我大脑中就有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甚至不知道这个问题本身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仅仅是存在我的脑海中,时不时的会冒出来。
现在看来,不理解这句话的就是不理解这句话中两个模糊的概念:
第一个是活着,第二个是意义。
两个概念 活着
看到字面本身,第一反应就是,人嘛,没有死亡,就是活着呗,然后呢,思维就停止了,就没有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就搁置了。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对这个问题在大脑中盘踞多年缺毫无进展的原因。
所以,需要赋予“活着”新的概念,给出新的理解,这个理解需要能够让我有所行动,能够让我去做一些事情。
人一生匆匆几十年,一年365天,“人生”就是由这几十年的365天构成。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在过“活着”的每一天,那么,“活着”的人一天都在干嘛?
每个人每天都做某写事情,比如上班、逛街、吃饭、上学、阅读、写作、唱歌、跳舞、玩手机、睡觉、聊天、散步等等
即使人们常说的一天到晚什么也没做,那么什么也没做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事情
所以,“活着”就是做一些事情,每个人做不一样事情,就会有不一样的“活法”
那么“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人做一些事情的意义?”
突然觉着这个问题立马简单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意义了,这个概念真的好难
意义
好,我现在活着,也就是说每天都在做一些事情,比如过半个小时就要开始睡觉,那么过半小时睡觉有意义吗?意义是什么?
如果不睡觉,明天就是精神不佳,做其他事情效率低下,睡觉的意义就是保证第二天有良好的精力去做事情。
同样的,我可以问自己,吃饭的意义是什么?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可能暂时想不清楚一生的意义,但是我有能力去想清楚每一天一些事情的意义,甚至是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的意义。
那么“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就暂时的变成了“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大脑赋予这些事情的意义?”
大脑会赋予不同事情的不同意义,甚至会对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意义。
那么,意义到底如何去衡量呢?
这些不同的意义有啥区别呢?
一把尺子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提到了四种境界,它们分别是: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下面是这四种境界的解释: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境界可以看成是意义的标尺。
让自己活得明白,就得知道自己做每件事情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在这个标尺中处于哪个位置。
活得明白 活得明白就是要清楚所做事情的意义
每个人现在都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根据是否想清楚了所做事情的意义,可以将这些事情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想清楚了意义的,根据这个想清楚的意义来驱动自己做事情
第二种,想的不太清楚的,根据这个不太清楚的意义做事情,可能做的同时会找到新的意义来驱动自己一直做下去,也可能做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想的不太清楚的意义没什么意义,放弃现在做的事情。
第三种,没想过意义的,生下来就要吃饭,冷了就是穿衣,别人都去看热闹,所以自己也去看看,别人都在做某件事情,所以自己也要做某件事情,根据动物本能或者是别人做什么来做事情,这就是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的人,在冯友兰的标尺种处于自然境界,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的人已经脱离了自然境界,进入了功利境界或更高的境界。
做一件(或一些)事情,有没有想清楚意义,是判断是否是处在自然境界的标志。
我的意义 自己现阶段做各种事情的意义绝大多数都是功利的,可能会有少数时候触及道德境界。
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难以走出这个境界,通往道德境界。
要弄清楚我自己处于哪个境界,其实只要弄清楚我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就行了。
我每天都会做一些事情,大部分事情都是固定的,比如工作、写作、吃饭等,有些事情是一周才做一次,比如跑步、打球。
接下来,我会按照一周每件事情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列,讲清楚每件事情的意义。
这些意义都是现阶段对我自身来说的,都是我自己能够想到的意义,可能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变化。
吃饭的意义
这里的吃饭指的是日常工作吃的便饭,主要是一个人的场景,不带社交属性的吃饭,不包含请客、聚餐、陪吃等场景。
  1. 活着,这里的活着的意思就是不死,维持生命正常。如果不吃饭,那么很快生命就会结束,人就会死亡,那么再谈任何的意义也就没有了意义。“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也同样没有了意义。
  2. 健康,不光要活着,还要活的好,身体健康,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可以做出选择的,可以选择每天大鱼大肉,也可以选择素食,还有“健康餐”,关于什么是健康的饮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无数的专家作者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还有的人更注重美味,美味的重要性在他们那里远高于健康。
  3. 美味,当然,我希望二者兼得,即健康,有美味,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健康又美味,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会将健康放在首位。美味是吃饭的重要意义之一,往往会给人带来愉快的感受,很多人不开心了就去吃吃吃,吃完就开心了,用美食来填补自己,我自己从来没有采用过这个方法,不知道是否有效。对于我来说,美食更多的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香气扑鼻、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酸甜可口、美味多汁等,人们发明了大量的词语用来描述这种感官上的体验,或嗅觉、味觉、视觉,不知为何,这些感官的感觉都让人感受到愉悦与快乐。很多人因此将美味视作人生的全部意义,有的人以此为职业,比如美食家,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吃遍全宇宙的美食。
  4. 少花钱,要吃美味,往往是要多花钱的,各式各样的米其林餐厅,厨艺精湛,价格也相对高昂,如果这笔钱有更重要的用处(比如,买书,不知道你有没有干过从生活费中省下钱来买书的事情),那么美味的意义在这时候就相对不那么重要了,有的吃,可以选择吃的健康点,然后少花钱,将钱用在其他的更重要的地方,这也是吃饭的意义之一。
没想到吃饭的意义能写这么多,在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盲区。
比如对饮食健康的概念,感到比较模糊,不清楚什么是健康的饮食,这个点可以挂起来,以后再多读。
突然飘来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睡觉的意义
写作的意义
关于写作的新思考中其实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第一,锻炼我的思考能力,如果说人脑是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多思考的大脑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比一成不变的操作系统反应更快快,也很先进。
可以更容易挣到钱
工作的意义
第一反应是挣钱,当然还有其他的意义,需要我仔细想想。
阅读的意义
阅读不同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读技术类书籍,是为了增长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可以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因为写作,需要输入,为写作而阅读可以为归到写作的意义。
健身的意义
还在计划之中,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些兴趣爱好的意义
计划培养,还在思考
功利境界是我人生的第一阶段,我希望能够尽快走完
第二阶段:朝着道德境界的方向进步
【意义(V3)】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