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意义何在()

读书笔记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吟诗的人是多么有魅力 【读书笔记意义何在()】在看了一上午美剧,写下两千多字的感受后,突然很无助,留下的这些文字真的是有意义的吗?难不成真的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吗?思来想去,感觉好像不是那样的。不是说自己多认真,毕竟我一点也不青睐美剧,反而觉得这个负担很重,只是一不小心就写多了。

如果真的是为了应付,完全没有必要老实地看剧认真地写感受,不然不限字数的要求也不会被遗忘。尽管之前定下每部剧500字以上的观后感,却因为任务量太大而取消,这份作业并没有多么地受欢迎。
老师的初衷是想让我们通过观看营销、广告类的影视剧学到一些专业知识,看上去这份作业也不是那么糟糕。广告是需要创意和灵感的,这来源于生活,影视剧刚好对这些创意做了个总结。
也许真的像预期的效果那样,不仅能提高英语水平,也能学到专业的业务知识。这真的是一个挺美好的结果,可前提得是真的用心了。每周三部影视剧的任务量不小,写完第一次的观后感后就像读完了三本书,有剧情表演的故事书。我发现影视剧的观后感和某本书的读后感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妙极了。
这一次的感受挺多,我从观后感联想到了学校要求的读书笔记。看影视剧和看书形式上很不同,但在实质上或许没有多大区别。我没有给不看书只追剧做辩护,至少我们看的也是十年以前的经典剧。
看电影时,可以写影评、观后感,当然也会对那些经典台词过目不忘;读完一本书,也可以留下书评、读后感,或者摘抄一些优美语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正在上大学的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可能多读书。学校也有这样的倡导,“读经典,品文化”俨然已经成了学校的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每学期阅读一部传统经典作品或者红色经典书籍,再撰写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这其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而读书笔记的形式基本上也就是书评、读后感和札记这三种,和看影视剧后留下感受是一样的,这就是我所想到的。
虽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买这个账,但每个大学生都能理解多读经典的深远意义,只是个人选择不同罢了。在这个问题上,“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也许就不再只是句空洞口号。
读书笔记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或许老师是真的为了你好 就跟读经典和看小说是不同的一样,读一本书和看一部剧也是有区别的,但读书笔记和观后感受的作用是相同的。留下点文字做记录总归是好的,或许就会在以后的某一天,可以不经意地看着这些感受回味当年。

所以,首先得是看了这些影视剧,才能够留下些许感受,总不能看着片名就胡诌出个几百字吧。相同的道理,读书笔记至少是要在读了一本书之后才可以写出来。这都是一些外在因素,谁也没有强求自己必须要写读书笔记,纯粹是看个人,应付学校任务大可不必,网络这么发达,信息都是互通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道理都能懂,凡事都要走心才好。
这或许就是为何要写读书笔记的那些说不清的理由了。
要写读书笔记,最起码要认真阅读那本书。如果没有精心阅读,没有将整部作品通读一遍,也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不能发现作品中的精妙之处,那就没办法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感受。
如果没有亲身闯荡江湖,又怎么能知道江湖险恶,人心复杂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学过法律,那么在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这件事情上也就有足够的发言权了。
至于阅读之后做些什么,关键就在于自己的选择。可以把书中那些体会默默地记在心里,总有用得到的时候。也可以对书做出评价,书评的要求可能相对较高,要能够说出这本书的优缺点,是对作者价值观的一次梳理,也是我们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作者书中的观点互动,找到契合点的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写书评可能还差点火候,要有一定的阅读视野,阅读过同类型的书籍,对作者本身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看待那本书才行。多读书毕竟没有错。
这样看来,最适合我们的莫过于读后感和札记,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摘抄,这两种是我们在小学时就已经学会了的。
在读过某本书后,肯定会在某些方面特别有感触,所以读后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用对整本书组价值判断,只要在某些感受较深的地方有感而发就行,写点心得体会就够了。读后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泛泛而谈,一本书总会有吸引你的地方,发现那份潜在的价值就收获颇丰了。
如果想在看完影视剧,或者读完某本书之后留下一些东西,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梳理,不知道如何去写读书笔记,那就可以在边读边看的过程中做点笔记。遇到比较好的台词或者语句,不妨直接记录下来,一点也不累。读书的收获,只是对自己来说有用,至于方式有那么多种,也只有适合自己才重要。
写观后感和读书笔记,有没有意义都只在于自己。
志成
2017.3.2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