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家电市场“寒气”逼人,TCL电子另寻出路

投稿|家电市场“寒气”逼人,TCL电子另寻出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灵灵
家电市场迎来萎缩每卖出去一个插座还要赔2毛?可以说,这两年由于原材料的上涨,家电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 
受国外疫情影响,铜、黑料、白料、铝等原材料市场供给严重不足,运输成本持续上涨 。以市场上的铜价为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铜价就一路狂飙 。其中,去年5月的铜价每吨7.8万元,较2020年同期涨幅比例为80%以上 。其他商品价格也在同步上涨 。 
原材料成本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家电玩家们的涨价 。 
今年3月下旬开始,美的就发布通知称,将从3月16日开始陆续上调各品类价格,其中空调从3月16日开始涨价,价格调整幅度为家用空调8%、冰箱5%、洗衣机5%以上和小家电20% 。 
【投稿|家电市场“寒气”逼人,TCL电子另寻出路】基于会场竞争变化及工厂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家电生产成本增加 。与美的类似,同样以成本增加作为涨价理由的,还有海尔、TCL、约克空调、东芝、三菱、科龙空调等等 。 
家电市场萎缩,家电玩家们只能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 。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为8333亿元,同比下降6.5% 。而细分的彩电市场,据奥维云网数据,中国全年零售量约为4613万台,同比下降3.3%,零售额约为1262亿元,同比下降5.8% 。换言之,家电行业已经到了天花板 。 
从2020年5月起,电视面板就经历了14个月罕见的单边上涨,部分主力尺寸面板价格上涨甚至超过150%-200% 。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尤其2021年上半年,各尺寸面板涨幅价格均在30%左右,远超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另一方面,上游面板普遍缺货,特别是由于大尺寸高端产品的供应非常紧俏,拖累了高端产品的出货与研发进展 。
据节点财经报道,在电视产品制造中,屏幕占到整机成本的比重大于60%,具有典型的原料导向特征,这也意味着电视面板的行情直接影响了电视产品的销售利润,在面板价格翻倍的情况下,电视整机终端售价仅涨30%-50%,这无疑稀释TCL电子们的赚钱效应 。 
种种不利因素下,2021年,“低位运行”笼罩着家电市场 。 
2021年财报显示,在营收大增46.9%的前提下,TCL电子的归母净利润缩水35.9%,股价回到2015年的水平 。 
为什么TCL净利润缩水了? 
转型平台化,发展第二曲线面对突如其来爆发的疫情,TCL电子也同多数企业一样,从最初慌乱的措手不及,到长时间的奋力抵抗,最后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招架不住 。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达11.8亿港元,同比下降35.9% 。 
也正是因为如此,2021年TCL公司业务架构进行了全新升级,大体分为显示业务、创新业务、互联网业务板块 。 
为了扩大营收,实现增长,TCL企图通过向中高端发展,从而扭转当时的困局 。 
早在2018年,TCL电子就以“突破中高端”的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发力Mini LED领域 。2019年,TCL电子实现全球首款Mini LED智屏X10的量产 。 
2021年,TCL电子中高端智屏销售量显著增长,量子点智屏及Mini LED 智屏的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53.8%与50.5%,在中国市场全渠道零售量排名均位列第一 。 
正是因为如此,2021年TCL电子智屏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24.3%至492.7亿港元,而全球TV行业销售额增长率则为14.8% 。 
这一赛道,TCL算是赌对了 。随着大众对智能电视的接受度增强,智能电视正在构成新的消费浪潮,包括75英寸、85英寸乃至100英寸的超大屏幕也开始走入大众家庭,Mini LED在画质、色彩、使用寿命上拥有的优势开始逐渐体现 。 
在创新业务之外,TCL开始布局互联网业务 。从一开始的电视终端向AloT(人工智能+互联网)延伸,包括智能眼镜13、路由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连接产品在内的创新业务和家庭互联网业务,为用户提供多屏实时互动、全场景智慧感知的产品与服务 。
TCL电子看中的,是一条高增长赛道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超5800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9亿元,2018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0.49% 。 
在TCL的变革下,2021年,TCL电子创新业务收入85.46亿港元,同比增长86.72%,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9%扩大到11.4%;互联网业务收入18.5亿港元,同比增长49.9%,占比基本和去年持平为2.5% 。 
从占比来看,赛道或许是好赛道,但显然TCL电子还没有尝到太大的甜头 。以新一轮变革来押注下一个时代风潮,这场“豪赌”的成败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 
第四轮变革,TCL的不确定性细看TCL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其经历过4次重大战略变革,逐渐形成了以变革驱动公司战略进化的年轮型增长逻辑 。 
在业界观察者看来,TCL 4次变革的背后有阶梯式的发展,通过新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放大新产品业务,形成专业化沉淀,通过集团整合大平台或内生的方式向更高阶梯攀爬 。 
这一次,TCL迎来了第四次变革 。 
AIoT能否成为TCL电子的第二增长曲线,仍充满未知数 。 
AIoT的内核是人工智能,并由此匹配感知、连接、交互、智能等全方位能力 。对于深耕互联网的企业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 。 
雷军曾在2020年初豪言,在“5G+AIoT”战场上,未来5年小米将至少投入500亿元;与此同时,京东推出“京鱼座”AIoT生态,专注智能生活;华为推出5G+AIoT,彰显万物互联雄心…… 
对于以传统实业为主的TCL电子来说,无异于新手刚上战场,便要打一场硬仗 。这个战场上,除了强势玩家云集,一些“同行对手”也已上场占位,如格力、美的、海尔等头部家电企业,以及海信、创维、康佳等老对手 。 
进一步而言,从品类上来看,TCL电子也没有优势可言 。当下AIoT的入口,要么以手机为主,代表企业为小米;要么以智能音箱为主,代表企业为百度,较少考虑将电视作为入口 。 
这是因为,电视屏幕较大、重量也不轻,通常放在固定位置,远不如手机、智能音箱灵活方便 。 
这也应了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有手机在,为什么要盯着冰箱、集成灶的屏幕看?” 
有人对TCL创始人李东生的评价是,“李是那种哪怕摔倒后头破血流,也不回避问题的人,每一次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有决断力的行动” 。 
这一次,不知李东生还能带领TCL穿越周期吗? 
参考来源:
1、节点财经:TCL电子:一道价值重估的难题 
2、财经无忌:穿越周期迷雾,TCL电子值得一场价值重估 
3、FT中文网:TCL的十一道年轮 
4、锌刻度:TCL电子,没有“第二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