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崛起历程看个人成长之路(一)

【从国家崛起历程看个人成长之路(一)】2018年3月14日更新
从国家崛起历程看个人成长之路(一)
文章图片
第一部分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

客观上,完成了“人格的独立”,让我们整个国家正式参与到世界政经博弈的大格局中来。
他的建立、发展、崛起一直以来众说风云,然而总得来说我们却总在忽视或者刻意回避一些他的演进变化,并缺乏一种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他的整个发展历程。



在以前,我们不够自信,不够有勇气坚定我们的发展的之路。我们一路上破除了很多东西,又引进了很多东西,我们思想变得纷繁复杂且变动异常,无论是“民主”还是“权威”,无论是自由还是专治,我们都在一步一步的不断探索中前行。有时候你会觉得这就是中国的多元性,包容性,为之自豪,有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迷茫、复杂,无法抓住要害,不了解这个国家。本文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一番国家崛起,顺便聊一聊个人发展。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任何领域任何行业学精吃透,都会变得逻辑分明,与其他领域在理论上甚至共通相容。

我们这个国家,就像班级里的一个孩子,虽然一开始被人欺负得半死,但还好没挂,又缓过气来了,又生龙活虎起来了。



至于生龙活虎的过程,在我看来大致有如下 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安全问题,1949~1978 (约第一个30年)。
第二个阶段,发展问题,1978~2008 (约第二个30年)。
第三个阶段,尊严(地位)问题,2008~2035 (约第三个30年)。



在这三个30年中,每一个30年,我们国家都在解决或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这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组织团体,能有如此强大的规划能力和组织行为能力。这样的执行力,是可怕的,也是异常强大的,国际上有一种声音,中国威胁论,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空穴来风,本质上是有事实依据的,但以讹传讹之后就变成曾经军事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装备威胁了,这显然是另一种误读。

中国的现今的执政团体本身有着数千年来文化和制度上博弈、修正、迭代的逻辑基础。我们国家的“上层建筑”的演进,本质上就是一座座结构精密的建筑构建优化、再构建再优化的过程,他的历史演进中所体现的文明的力量才应该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所应该指出的真正逻辑根源,这是一种文化体制上竞争,不单单十几个技术装备的事儿。

国内的知识界曾经的普遍问题在于,我们曾经被西方思想进行过思想上的殖民统治,一叶障目的认为民主自由就是普世价值,就是真正的真理真相。这是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的,而政治经济逻辑在大众文化看来又是那么高高在上和遥不可及,从而让众口铄金的现象占据了我们的思想数十年之久,后遗症就是,整个国家的文化优势在民间资本中很难发挥出他本应该拥有的真正力量。



第一个30年 这是最让人困惑的30年,也是最惊心动魄的30年。
虽然这30年内,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是最经常遭人诟病的。

这30年,我们在国际博弈中,成功地在两大国际阵营中调整自身位置。不仅在初期与超级大国打成平手,而且在同一阵营中抗礼老大哥,以至于取得了人类社会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数百个高附加值重工业的产业援助,一举将中国从49年之前的农业思维工业生产体系真正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业思维工业生产体系。

在这30年中,我们不仅搞出了两弹一星,让整个国家再也不惧怕核恐吓的威胁,让整个民族和军事力量走出恐怖阴影,而且投产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轻工业项目,让军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生活有了真正的可持续循环的纽带。这两个过程,也是极为惊险的,不仅在于周边势力与阵营的威胁,更在于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了重大的不可循环因素,几乎让国家各大项目停滞。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因素同样有着他所带来的重大利好。



第二个30年 这是让人发现经济价值的30年,也是国家崛起经济基础的30年。
虽然这30年,我们也曾反反复复,也曾风风雨雨,但整体战略与工程化基础建设从未停歇。

这30年,我们从忧郁中醒来,发现不止身体要站起来,精神上也需要保持时刻的警醒,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目标本质上是一个遥远存在于未来的长期目标,我们还要有很长的可持续之路要走。共富不等于均贫,这一概念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思维方式就是作为个人,你要在某一个或几个独特领域中走出阴霾。以先富带后富的的行为方式,从国家整体上做出战略性平衡发展,以区域整体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共富倾向。这是我们走出的独特道路,这也是其他西方国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区域发展再平衡。

战略上的韬光养晦,是一大亮点。固然在众说风云的言论中有很多编排,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的我国的战略压力与经济环境氛围是最好的。我们有着很多其他民族没有的,很多独特的处理方法,比如化悲痛为赚钱的动力。说忍辱负重,也可以。我们可以集体吃苦头,但在很多事不关己的旁人看来,大不了用战斗民族的思维方式三下五除二的来解决问题,然而我们的民族理性却知道那是不现实的,不利于我们国家整体大战略发展的。我们的国家不但有把资源集中起来发展经济的优势,更有限制军事力量但维持科研发展的调控优势,这样,为下一个30年的雄起打下坚实的物质和科技基石。



第三个30年 终于,我们开始想要解决,也可以开始解决尊严的问题了。

说到底,这是整个世界都会为之动摇的30年,也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30年。

回顾人类近现代发展史,工业化,曾经让这个世界霸主宝座几度变迁,说它是人类发展逆袭历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毫不为过。
从大英帝国的百万级别人口的工业化,德国的千万级别人口的工业化,再到美国数以亿计的工业化人口所创造的工业现代化。无论哪一次,都是整个时代的变迁,无论哪一次,都是工业化人口以数量级的方式递增,从而实现技术、产业、科技到整个社会的体系化变革。相对应来说,军事能力的突飞猛进,既是一种指向化的刻意发展,又是一种科技变迁所带来的副产品。进而影响更深层次了整个世界的领导权更迭,这就是人类近现代史的普遍规律。
而当今世界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实就是中国社会的整体工业化。这一次的工业化人口,又实现了数量级上的突破,这一次是10亿级别的工业化人口,这一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几乎可以后无来者。前无古人可以说毋庸置疑,后无来者的需要从文化文明、生产方式、社会传承等多方面来进行考量。10亿级别的工业化人口,更可以带来的是提供整个地球所需要的最主要的工业化产品的制造和研发能力。依靠这一主要优势,中国将再次重返世界之巅。
整个世界将会在这30年内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两个超级大国产生的软性竞争博弈当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30年将是一个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30年。任何博弈的模型,在两强突起的时间段,都会产生若干个能够左右局部局势的中等强国。如何团结好大多数其他国家,如何做好整体的组织建设工作,如何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不好意思,对于这些种种类型的世界性整体需求,中国都比另外一个超级大国更加合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