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如何跨越互联网的寒意

投稿|如何跨越互联网的寒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老衬
01对于多数不在大厂工作的互联网人来说,纯粹互联网模式已经死了 。
或者说,曾经通过提供一个App或者小程序之类产品来吸引流量,然后再通过运营流量赚取广告或服务费,这种互联网模式已经死了,原因是针对流量投放广告的寒意早已传递给了每一个互联网人 。
腾讯的广告触手延伸到了视频号,广告收入依旧止不住下滑,Q2财报同比下降18%,下降幅度历史最大;电梯广告之王分众传媒,由于缺少了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加持,上半年利润腰斩......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上半年互联网广告同比转跌,不再是前两年还可以有些微弱期待的“增长失速”,好多人只能喟然长叹“流量生意难做了......”,大厂们比普通人率先感应到寒意,这两年已经纷纷卷向了硬科技 。
上个月,字节跳动算得上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推广新发布的PICO 4,强力打造为行业热点话题,尽管关于PICO 4的话题结论可能依旧悲观;上月底,腾讯终于也发布了自己元宇宙的《全真互联白皮书》,多终端数实融合背后更需要硬科技来支撑,相信腾讯的“PICO 4”不久后也会发布 。
【投稿|如何跨越互联网的寒意】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硬科技不像互联网产品,找几个程序员,上线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很快就能在市场上收集反馈快速迭代,硬科技的入门门槛太高,除非早就是业内人士,普通人新入门根本承担不起学费 。
目前看起来还一片繁华的短视频、直播、社交、自媒体,其实寒意早已渗进了每个人的骨髓,各大平台的用户重合度越来越高,人群分化反而越来越严重,直接表现在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观点 。
没流量的话题不是好话题,有流量就有键盘侠,每件事不分大小也不管为什么,键盘侠就是要占据道德制高点,各大自媒体拼命迎合键盘侠的情绪,因为情绪冲突意味着曝光量,类似海天酱油事件,负面舆论满天飞 。
类似这种话题,优质KOL大多选择缄口不言 。一方面躲避自己部分观点可能会成为键盘侠们的断章取义,另一方面要避免“站队错误”被恶意考古“黑历史”,结论是劣币驱逐良币,优质话题没热度,追逐热度者被考古,还有其他一些“你懂得”的原因,网络暴力下的KOL不再是个好选择 。
网红与KOL有些不同,网红不需要针对热度话题发表什么敏感观点,安心种草带货即可,但带货也卷,不仅身材、模样、内容要极端,关键价格还得“够低”,价低就是指字面意思,不是性价比,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东方甄选的玉米事件 。
如今的各大内容平台,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不再区分自己是电商还是互联网,到处充斥着吸引眼球的“爆款”内容以及“打骨折”的非性价比商品,繁华中一片狼藉,互联网之喧嚣,哪里还安放得下一张平静书桌?
02种种迹象来看,Web 2确实进入了倒计时,那么当前所说的Web 3是未来吗?
众所周知,巴菲特形容比特币为“老鼠药的平方”,我们国内也坚决杜绝炒币,因为比特币为首的Web 3生态不是生产性资产,起码至今为止,Web 3生态依然以“炒币”为核心,没什么实际价值 。
“以太币”为首的生态中虽然植入了应用能力,但大多还是Defi这种炒币生态,而且就算炒币,应用层的币值体量也远低于协议层,元宇宙和NFT也是Web 3庄家们借来辅助炒币的噱头 。
Web 3存在诸多悖论,从技术、应用、价值观到市场效应都有悖论,这在笔者4月份《Web 3真的有未来吗》一文中已有讨论,这里不赘述前文观点,只补充一个新角度,进一步佐证结论 。
从经济学来看,加密货币属于法定货币的对冲币,也就是加密币值高低取决于法币的流入量,如果Web 3生态确实带来了实际生产效率的提高,那么法币理所当然会加大流入,政府甚至也会出台鼓励性政策,加密币值因此一定水涨船高 。
事实与此相反,Web 3生态至今还是“老鼠药的平方”,不仅我国立法限制炒币,全球政府也都在限制各自的法币流入加密币圈,因为Web 3不但没有带来实际生产效率提高,反而劣币驱逐良币,吸引原本应该投入生产效率的法币用作投机用途,对冲法币价值同时变相危害了社会 。
评价Web 3到底是“郁金香泡沫”还是互联网未来,就当前状况来说,Web 3的真面目还是“割韭菜” 。笔者几个非常理性且在Web 3发过“大财”的朋友,号称自己是“铁头韭菜”同时坚信Web 3一定能改变世界,最近“铁头”也被割了,Web 3因此正在经历生死存亡的巨大寒意 。
很多人会把Web 3和元宇宙混在一起,这没有严格的对错,Web 3对比元宇宙,类似元宇宙中的AR/VR,原本分界非常明显,但由于NFT的热炒,这个分界线开始模糊化,NFT/元宇宙成了类似AR/MR的关系 。
了解元宇宙的人都知道,所有MR一定是AR,但不一定所有AR是MR,NFT和元宇宙的分界也类似AR和MR,所有元宇宙都需要NFT,但NFT代表不了所有元宇宙,当然也代表不了Web 3 。
NFT属于虚拟商品所有权认证,从这点看NFT并不应该只属于Web 3,因为最典型的NFT是游戏道具,只是NFT概念在Web 3中被无限放大了,所以大家默认为NFT属于Web 3生态 。
NFT其实类似公司的销售职能,所有公司都需要销售职能,但无论销售产品还是服务、针对To B还是To C,销售职能并不能定义行业属性,也代表不了公司形态 。
NFT是一种商品模式,不属于Web 3也不代表元宇宙,但NFT概念却总被Web 3庄家大肆挪用,不断用来混淆用户视听,为不知情用户画出一张张改变世界的大饼,同时也毫不留情去割用户韭菜 。
因此,Web 3至今依然没有未来,起码很长时间内不会是Web 2的大众化解药,这个很长时间很可能是永久 。
03元宇宙的时代还没完全到来,但却拥有指向性 。
字节跳动的PICO、腾讯的“全真互联网”,Meta全力奔向的VR、苹果重注的AR......全球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在挤入元宇宙领域,而且还在不断加注,重视程度也在逐年递增 。
虽说元宇宙设备在用户端还没逃脱“吃灰”的命运,但好像目前除了元宇宙以外,互联网领域确实再没找到其它更优发展路径,因此在大厂不断推动下,未来的发展,也许真的元宇宙就是唯一选择,所以具有指向性 。
指向并不代表真的会发生,只能证明元宇宙具备发展的合理逻辑,如果抛开巨大的成本劣势之外,元宇宙目前在技术储备、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很多方面都具备替代Web 2的合理性 。
之所以没有爆发,是由于元宇宙目前还是只适合大厂玩的游戏,即便已经出来很多类似“安卓”的开放系统,类似“AppStore”的开发者市场,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组装元宇宙硬件或者开发元宇宙应用的成本还是太高了 。
当年苹果手机的交互标准出来以后,很快就配套出现了很多类似“切水果、愤怒小鸟”这种杀手级应用为大众普及交互手势,之后的安卓系统发展也类似,大厂能和海量中小开发者相得益彰 。
元宇宙设备的交互目前来看必然会是3D界面,3D与2D交互类似PC与手机的对比,很多方面应该会有质的不同,目前各大元宇宙设备的交互还很原始,用户体验很不流畅,类似苹果手机当年那种交互标准至今还未出现,那些试图围绕大厂吃红利的开发者当然寥寥无几 。
元宇宙大厂目前更像计算机远古时代的IBM,自己包揽了设计系统和不同应用的全部职责,针对的也还是商业化场景,完全大众化的“苹果”、“微软”还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元宇宙系统和应用主要还围绕在商业化的数字孪生和远程交互方面 。
数字孪生是对现实世界的高保真复刻,类似一般互联网类项目会在写代码之前画出保真程度较高的交互原型一样,不同决策者根据交互原型进行不同角度、程度的跟进迭代,最后交给技术部门或项目组规划交付周期 。
元宇宙大厂目前通过数字孪生为不同行业的商业场景构建数字化副本,最大程度帮助客户规避早期错误同时提升预测能力,这些对于项目启动成本较高的建筑、制造、能源、汽车、医疗等领域来说简直是刚需,数字孪生具有监督运行、优化流程、识别故障、辅助决策等重大作用 。
元宇宙设备在远程交互协同方面,可以将仿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精准同步,因此可以完成很多高难度的远程工作,对于稀缺人才、技术等沟通成本较高的领域来说具有极大吸引力 。
比如医疗领域,如果不同领域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数字孪生与现实设备精准协同,在仿真世界聚集多领域专家会诊为现实病人做手术,还不会出现任何操作误差,这不仅直接可以解决当下问题,还可以通过类似方式攻克更多疑难杂症,同时也能应用在更多人才稀缺的高精尖技术领域 。
元宇宙在拥有这种明确指向性的前提下,属于少数感受不到寒意的领域,大众化时代虽然还未来临,但商业化场景应用已经在很多行业先行展开,因此从目前来看,元宇宙也确实具备替代Web 2的发展潜质 。
04国际局势动荡,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经济承压,Web 3不靠谱,元宇宙还没来,Web 2血条在倒计时,流量生意越来越难做......我们这些互联网普通人和中小企业到底应该转行还是应该继续卷下去,如果继续,还能卷出什么新花样?
这是笔者这个愚钝之人从19年开始反思至今的问题,经历诸多心理层面的崩溃、反思和再重建,然后继续深思之后得出来一些小结论,上不了大雅之堂,只能权做参考 。
首先,重建心态是必然的,这一步没有方法论,不同人有不同际遇,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心态,心态差之毫厘会谬以千里,错误引导反而害人匪浅 。如果内心确定以及相信自己必须做出改变,那就跟着子弹飞一会儿吧,因为痛苦根源是不想改变自己,越是老资格、经历丰富的人越难改变自己 。
其次,自己一切投入与改变,最终会收获什么都是不重要的结果,改变的根本是提升了自己的生产效率,因为能量是守恒的,能做到正向生产输出才会有正向改变,不能输出以及负向输出,结果都会是负的 。
这里敲个黑板,要非常明确自己能生产输出什么,以及自己生产输出什么的效率最高,才能选择如何做出改变,然后持续优化生产效率,才能追求得到自己想要的改变 。
最后是势能方向的加持,外部势能能够让我们的生产输出最大化匹配当前红利,这些势能方向就是跨越寒意的指向性,不仅元宇宙拥有指向性,政策、经济、文化、人群都具备未来指向性 。
元宇宙指向性不会只是大厂研发的设备与系统,也有其他共性,比如沉浸感共性,任何具备沉浸感的新模式都可能具备元宇宙红利,剧本杀或沙盒式游戏、露营式旅游、直播式演出、虚拟人IP这些已经属于最近的元宇宙红利 。
经济政策指向性是发展硬科技和实体经济,共性是尽量规避对冲法定货币的金融资产,通俗理解就是任何带有“炒”性质的投资行为,比如炒股、炒房、炒币甚至炒芯片 。红利是尽量靠近硬科技周边或实体生态,比如三维式应用、实体行业SaaS、智慧农业等 。
我们都不喜欢寒意下的生活方式,但寒意其实也是一种周期的生态指向共性,在这个共性背景之下,我们的文化、人群特征都会相比之前有所改变,带来的红利有适老化应用、盲盒化潮玩、复古风设计等 。
需要跨越寒意的虽然不只是互联网人,但在互联网领域一直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也许具备互联网思维共性的人,很可能会在寒意周期中最早做出改变,所以让我们尽情改变吧 。
跨越寒意,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