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北汽蓝谷巨亏之下,极狐汽车难担重任?

投稿|北汽蓝谷巨亏之下,极狐汽车难担重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车圈能见度, 作者 | 刘媛媛
随着最新销量和三季报的披露,曾经的新能源销量翘楚——北汽蓝谷,再一次让大众失望了 。
11月2日,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10月产销快报:今年10月销量为5569辆,累计销量为3.43万辆,同比增长76.09% 。另据10月3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7.07亿元,同比下降6.41%;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营收22.28亿元,同比下降39.15%;归母净利润亏损13.18亿元 。
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虽然销量同比上升,但远低于同样有着传统车企“基因”的问界和极氪,更不用说和蔚来、理想比了 。而此前的北汽蓝谷从2013年开始曾连续7年摘得国内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的年度销量冠军 。
并且从2020年开始,北汽蓝谷持续亏损,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64.82亿元、52.44亿元,再加上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的35亿元,不到3年时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50亿元 。
北汽蓝谷解释称,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今年初至报告期末综合毛利同比减少,品牌与渠道建设投入持续增加所致 。品牌投入确实不少,仅今年北汽极狐就独家冠名了崔健、罗大佑及摇滚乐队多场演唱会,此外还赞助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成功多次登上热搜 。
圈是出了,流量却没有转化为销量,北汽蓝谷还能靠什么征服消费者?
曾经的新能源销冠北汽蓝谷的前身是2009年开始独立运营的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家进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
2011年,北汽新能源首款纯电动汽车E150EV正式下线后,相继推出EC系列、EX系列、EU系列等多细分市场产品 。
依托强大的“国家队”背景,叠加网约车发展红利期,成立初期的北汽新能源主要面向出租车、网约车、租车行业等B端市场,旗下车型又都是高性价比的入门级车型,很快便占领了一席之地 。
彼时,新能源汽车尚未普及,新势力还未“诞生”,时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副部长詹文章就表示,2013年北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居全国之首,共销售1629辆、同比增长99%,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整车业务 。
而后的6年,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也遥遥领先 。2019年共销售纯电动汽车150601辆,虽然同比减少了4.69%,但仍旧问鼎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
这期间的2016年,北汽新能源还完成了A轮30亿元融资,2017年完成了B轮111.18亿元融资,2018年成功借壳上市,一跃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
或许是那几年北汽新能源的优异表现给了北汽集团勇气,在2018年北汽集团召开的一场“北汽集团再度晋级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直接说:“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
他甚至公开表示,除了特种车、专用车以外,2020年北汽集团将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
然而,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新老势力涌现出来,北汽蓝谷的“新能源第一股”光环也越来越弱 。到了2020年,全年销量仅有25914辆,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2021年,销量稍有回升,实现26127辆 。
反观整体市场,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车零售110.9万辆、同比增长9.8%,2021年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
很明显,一开始的北汽新能源走出了一条改革破局之路,但后来发现,越往后走这条路越不平坦 。
两年多亏损超150亿销量的“大跳水”自然对业绩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
翻阅北汽蓝谷的财报发现,2016年~2019年,北汽蓝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77亿元、132.50亿元、180.91亿元和235.89亿元,成长态势良好;净利润分别为9480.12万元、5940.13万元、1.55亿元和9201万元,虽说不停波动,但也尚且处于盈利状态 。
而接下来的2020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仅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64.82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86.97亿元,亏损收窄至52.44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57.07亿元,亏损35.00亿元 。短短两年多亏损达到152.26亿元 。
如果细看收入构成的话,北汽蓝谷每年都会收到一大笔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018年是9.18亿元,2019年是10.42亿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是1.13亿元、1.31亿元 。
这样算来,北汽蓝谷在势头很猛的那几年也没真正赚上钱,只是没有现在亏得厉害 。
如今,连年亏损下,北汽蓝谷的资金也有些吃紧 。负债方面,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2.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6.25%,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6.83个百分点 。
短期借款有62.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7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4.68个百分点;长期借款有60.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2.67个百分点 。
【投稿|北汽蓝谷巨亏之下,极狐汽车难担重任?】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6.53%,相比上年末增加6.43%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43.02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 。
不知道是否与资金有关,早在2018年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就在规划高端智能生态工厂,总投资额27.21亿元,其中北汽新能源拟以现金分期出资15.73亿元用于购买设备、支付利息、提供铺底流动资金,项目合作方北京亦庄盛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1.48亿元用于建设定制厂房 。
但今年4月,有媒体实探旁边的小米工厂时发现,北汽新能源的高端智能生态工厂所在地一片寂静,未见动工迹象 。网络上有关该智能工厂的官方最新建设信息,还停留在2020年 。
为了补充资金,今年7月,北汽蓝谷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9月,该定增募资申请获证监会受理 。
同样是在7月,北汽蓝谷旗下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还将参股公司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12.38%的股权,以6956.7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北京屹唐盛龙半导体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极狐只是表面风光?对于亏损,北汽蓝谷曾在2021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中提到,为了实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全力推进ARCFOX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广告宣传及运营等销售费用增加,对业绩影响金额约为17亿元;公司持续构建自主技术能力,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对业绩影响金额约为12亿元 。
这里提到的极狐,是北汽蓝谷旗下拥有的两个品牌之一 。据官方信息,极狐品牌是北汽蓝谷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标客户群体为勇于探索、拥抱挑战的“严肃的冒险家”,目前已上市阿尔法T、阿尔法S和阿尔法S全新HI版 。
此外,极狐还拥有强大的外部支撑 。2017年9月,极狐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18年11月,极狐又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与合作;2019年1月,极狐联合华为共同设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车技术 。
之后发布的ARCFOX极狐阿尔法T量产搭载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领域技术,阿尔法S全新HI版则由极狐与华为联合开发,量产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不难看出,极狐承载着北汽蓝谷在新能源C端和高端领域突围的重任 。因此,北汽蓝谷在推销极狐方面是煞费苦心,才会出现财报中研发费用对业绩的影响竟不如品牌建设费用影响多的情况 。
仅今年以来,极狐就先后冠名举办了多场声势浩大的线上演唱会,崔健、罗大佑、黑豹乐队、唐朝乐队、新裤子等悉数登场为极狐站台,刷足了存在感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极狐冠名一场线上演唱会的费用都在千万级别 。
按理说,有了华为的深度赋能,又舍得砸钱营销,极狐应该风生水起才对,但热闹过后竟是一片凄凉 。
今年上半年,极狐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76.1%,超2021年全年销售总量,但也没能过7000辆 。第三季度的销量约3100辆,算下来今年的月销量堪堪在1000辆左右 。
而2021年末时,北汽蓝谷曾喊出2022年1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极狐占到4万辆 。目前来看,实现目标已基本没有可能 。
有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极狐过于依赖华为,而华为却没有把极狐当“亲儿子”看待,倒是更器重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 。
比如,去年底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将首次搭载在问界M5中 。
另外,在华为某线下门店,《车圈能见度》注意到,店内展出了2辆问界产品,却不见极狐的身影 。9月底,有投资者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询问北汽蓝谷:极狐的产品是否已无法进入华为渠道销售?北汽蓝谷董秘回应称,关于进入华为渠道事宜,双方一直在积极推进中 。
在华为的偏心下,AITO问界10月交付达到12018辆,这已是问界连续3个月交付量过1万辆 。
华为不是传统车企的万能药,流量也未必能换来实打实的销量 。可以预见,短期之内,极狐品牌恐怕难以拯救北汽蓝谷走出阴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