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谈起大明王朝 ,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其开国皇帝朱元璋 , 毕竟作为历史上罕见的“草根”出身到最后荣登九五之尊 , 其跌宕起伏的经历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通过朱元璋的出色领导以及知人善任 , 新兴的大明帝国便取代了元朝的没落统治 。
在驱逐了蒙古贵族和肃清内部的割据势力后 , 朱元璋便给周围的国家下了诏书 , 希望能够建立起外交关系 。
一些世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如交趾、高丽等纷纷遣使来朝 。
然而一众国家中唯独日本不肯买账 , 非常傲慢地对待大明的使者和皇帝的诏书 , 这使得朱元璋非常恼怒 , 想兴兵攻打日本 , 但在大臣刘伯温的劝阻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
刘伯温究竟说了什么让朱元璋回心转意呢?不妨接着往下看 。

事情缘起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 定国号为明 , 年号洪武 。
明朝成立后不久 , 朱元璋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 , 并且也是迫不及待地想布大明国威于四海 , 所以到处派遣使臣致信给周边的国家 , 希望能够和他们建立起外交关系 。
这种主动示好行为赢得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 于是各国使节满载着奇珍异宝来到应天府觐见新君 , 纷纷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
同样的明朝政府也向东亚的斡尔小国日本也派出使节团 , 并带去了朱元璋赐予日本天皇的一封玺书 。

大明使团抵达了日本南朝征西将军怀良亲王的领土之内;但是怀良亲王的态度十分傲慢 , 甚至随意杀害、拘禁明朝来使 , 这使得双方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
后来消息传回国内 , 由于对日本割据的局面不了解 , 朱元璋认为这是整个日本对大明的不敬 , 可谓是气不打一处来 , 即便两军交战的时候都遵从礼节而不会斩杀来使 。
况且是大明主动示好 , 区区一个日本竟然如此狂妄!于是旋即提出了攻打日本的想法 , 并召集了一众文武大臣入朝擘划相关事宜 。
三言两语扭转圣意不料朱元璋进攻日本计划的被刘伯温一口否决了 。 此时的朱元璋强忍着怒火 , 还是问道刘伯温的想法如何 。


虽然有着犯龙颜直谏的风险 , 但刘伯温仍是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陛下 , 我们新朝当立若轻启杀伐 , 这在天道的角度来说不适宜 。
其次我大明初建 , 田地荒芜、百姓流离 , 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事情啊!
况且日本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国 , 就算我们兴师动众将攻下它 , 也因为山高水远而难以管辖 , 请陛下为我大明苍生着想 。 ”
话音刚落 , 刘伯温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 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
刘伯温何许人也?那可是当时集谋略家、文学家、政治家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人才 , 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

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谚语 , 将刘氏的功绩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相提并论 , 足见其能力之超群 。
就连朱元璋本人也盛赞刘伯温“吾之子房” , 因此他的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
见刘伯温如此诚恳 , 朱元璋连忙亲自将其搀扶 。
待愤怒平息之后 , 便思考起刘伯温刚刚的话语 , 觉得很有道理 , 于是暂时将讨伐日本的事情搁置在一边 , 决定先专心发展生产力 。
刘伯温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元末的农民战争之后 , 已经是民生凋敝、满目疮痍 , 就连曾经繁华的扬州城 , 到了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也仅存有18户人家 。

当时整个北方地区几乎都是“道路皆榛塞 , 人烟断绝”的情况 。 由此来看 , 战争带来的创伤在短时间是难以愈合的 。
况且元朝的残酷统治才刚刚被推翻 , 站在百姓来说 , 他们是急切希望过上安稳日子的 , 因此国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发展经济 , 而不是意气用兵 , 冒险渡海去攻打日本 。
这时候不免想起了隋炀帝曾经三征高句丽的惨痛教训 , 就因为一个小国对自己不敬 , 而举倾国之力贸然发起进攻 。

最后不但没有取得胜利 , 还苦了一众百姓 , 甚至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 如今明朝才刚刚站稳脚跟 , 势必把安抚百姓、巩固统治作为第一要义 。
让我们再看同时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处在以足利氏为主导的室町幕府的统治之下 , 国内呈现出多股势力割据的局面 , 是为日本的“南北朝”时期 。
甚至一度出现了两个天皇对立的局面 。 各地领主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 , 导致日本国内长期动荡不安 。 虽然足利氏位高权重 , 但对于统一全国还是显得有心无力 。

所以说就算花费力气把日本攻下了 , 要想管理好一个长期分裂的国家绝非易事 。
加之日本土地狭小、人口稀少 , 各种资源都比较贫乏 , 即便占据其领土也无益于大明朝的发展 。
综合来看 , 攻打日本一定是一场赔本的“买卖” , 是绝对不可取的 。
再者也是有攻打日本失败的前车之鉴:曾经横扫欧亚大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也尝试过跨海进犯日本 , 不料船队被一股妖风席卷 , 导致蒙古大军铩羽而归 , 最后只好作罢 。

最后 , 朱元璋自己也意识到 , 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是小民所需;年轻时候的朱元璋饱尝人间疾苦的经历 , 在对于改善百姓生活的决心比以往的君主要更为强烈 。
他也深谙“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的道理 , 兴师动众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一次灭顶之灾 , 并且这对自己的统治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
一系列的考虑加上刘伯温动之以情 , 晓之以理的一席话 , 朱元璋便打消了进攻日本的念头 , 于是潜心于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 , 以期达到“强国请服 , 弱国入朝”的盛况 。
不过后来朱元璋也在《皇明祖训》中写道:“四海诸夷 , 皆隔山隔海 , 偏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 , 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由此可得知 , 朱元璋已经对进攻日本丧失了兴趣 , 同时也告诫后世子孙不要轻启战端 。
结语当然 , 刘伯温通过劝说朱元璋放下干戈 , 专心从事生产的举动 , 不仅为百姓赢得了喘息发展的机会 , 也为自己挣得了后世的赞誉 。
【朱元璋本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此举在后世依然受用 , 20世纪末我国面临诸多挑战 , 但国家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 如今国家实力增强 , 才能真正在国际上为自己争得话语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