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

文章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的戏 , 看到大结局才能看出反转 。
有的人 , 相处久之后才能知道本性 。
有的茶 , 泡到变淡了的尾水才好喝 。
最后这句话 , 可不是为了强行排比举例 。
茶圈内 , 当真有部分茶客更爱喝“木本味”的尾水 。
此话一出 , 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 。

哎 , 已经泡淡的尾水还能有啥“看头”?
盖碗泡岩茶 , 论起哪一道茶汤更好喝?
圈子里默认的答案 , 难道不是“三冲四冲是精华”?
前两道快速冲泡出汤 , 堪堪是热身 。 等到干茶条索逐渐被浸润湿透后 , 才能解锁精华茶味 。
掐头去尾 , 3、4、5、6冲左右 , 堪称是一泡茶的茶味巅峰期 。
再泡下去 , 随着茶味逐渐被泡淡 。
论汤感醇厚稠滑程度 , 哪能和巅峰期的茶味相比?
话虽如此 , 但萝卜青菜 , 各有所爱 。
喝岩茶 , 比起传统意义的“精华汤” , 部分茶友更偏爱洗尽铅华的朴实尾水 。
不过 , 为什么有的岩茶 , 泡到尾水才好喝?
这个问题需要分门别类 , 区分对待 。


《2》
一、“泡到尾水才没那么浓、那么苦 。 ”
这是某位新茶友的原话 。
原封不动 , 一字不改 , 照搬如上 。
当时 , 那位新茶友反映的喝茶情况是 , 他之前从来没有喝过岩茶 , 有一回朋友给他送了一盒大红袍 。
一开始 , 看着茶叶包装很高档 , 用精品礼盒装着 , 以为茶叶很贵 。
所以冲泡品尝时 , 小心翼翼 。
但泡开之后 , 彻底傻了眼 。
烟味很重 , 茶香很淡、味道很苦很涩……
本着不浪费的心态 , 强忍着喝了几杯 。
苦味、涩味、烟味交织在一起 ,五味杂陈 , 特别难喝 。
好在 , 连续泡了三、四次 , 泡到后面茶味慢慢淡了 , 没那么浓苦 , 才感觉顺口很多 , 能品出几分茶香与回甘 。
参照那位新茶友的描述 , 情况不大妙 。
一开始喝起来 , 苦涩不堪 , 香气寡淡 , 让人难以下咽的岩茶 , 品质不咋滴 。
之所以让你感觉 , 这样的岩茶泡到尾水后 , 喝着才更顺口 。
本质上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
是苦涩负面的刺激性茶味被大量稀释后 , 才没那么难喝而已!
真正好喝的岩茶 , 理所应当是一开始就可圈可点 , 风味表现亮眼 。
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 , 或清甜甘润 , 或淳和饱满 , 或细腻绵长……
从头到尾 , 都有可取之处!


《3》
二、“尾水茶汤喝着更甘甜 。 ”
曾经从身边一位朋友那 , 听来这样的打比方 。
他感觉 , 喝一泡岩茶就像吃一枚青橄榄 。 一开始 , 茶味冲劲很强 , 茶气十足 , 攻势猛烈 。
但是最后 , 都会变成细水长流的回味 。
细细咀嚼到最后 , 生津持久 , 回味起来特别舒爽 。
喝岩茶 , 三、四冲左右的茶水 , 顶多是让你喝到馥郁香气、醇厚汤感 。
但提到感受一泡茶的韵致回味 , 还得看尾水……
对于这番话 , 麻花只能认可一半 。
喝岩茶 , 从头道茶慢慢喝到尾水 , 品茶顺序并非是先喝香 , 再喝水(汤感) , 最后才是感受韵味 。
实际上 , 每一道茶汤 , 都能兼具香、水、韵 。
啜入一口热茶 , 先别急着咽下 , 大致感受茶汤当中的落水香 。
随后 , 用舌头去推动茶汤 , 感受茶水的稠滑细腻程度 。
咽下汤水的刹那间 , 茶味丰沛 , 汤感绵柔醇厚的岩茶 , 有着一股“柔若无骨”的感觉 。
类似喝米汤 , 都不需要刻意吞咽 , 茶水已经一滑而过 。
茶汤落喉之后 , 能快速浮起回甘、生津、清凉的美妙回味 。
大致规律是 , 品质越好的岩茶 , 回味时间越持久 。


喝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流香涧肉桂、慧苑老丛铁罗汉等 , 建议大家将喝茶节奏放慢 。
冲泡出汤 , 喝完一道茶后 , 先别急着冲泡下一道 。
先等待三、五分钟 , 待喉间的回味感受逐渐淡下去 。
再去冲泡下一冲茶 , 慢慢细品 。
真正的好岩茶 , 韵味表现无穷 , 回味持久 。
一泡茶慢慢消磨3-5个小时 , 不成问题 。
不存在不耐泡 , 没几次就变淡 , 需要再次换茶的困扰 。
回到问题本身 , 那位朋友之所以感觉 , 岩茶的尾水韵味更好 , 回甘生津更持久 。
其实是因为 , 前面数冲茶汤的积累 。
九层之台 , 起于垒土 。
泡到十来冲后 , 让你感觉到喉间韵味特别赞的回味 , 大部分来源自前面数冲茶汤的回味层次叠加 。
但不论怎么说 , 越喝越好喝 , 越喝越舒服的岩茶 , 品质差不了!


《4》
三、“喝岩茶尾水 , 能喝出木质本味 。 ”
这个有意思的说法 , 来源自武夷山某位做茶的熟人 。
按他的观点 , 岩茶的风味体系丰富 , 山场、做青、焙火等因素的改变 , 都会让同一品种(比如肉桂)的香气滋味有着不一样改变 。
武夷岩茶的百态风味里 , 横向对比山场、工艺、茶树品种 , 风味表现复杂 。
哪怕是同一泡茶里 , 前后之间的风味落差 , 也是非常大的 。
之前和别人讨论过一个问题 , 水仙普通有粽叶香 , 肉桂有没有呢?
其实 , 当然是有的 。
你若不信 , 去喝肉桂的尾水试试 。
照样会有几分淡淡的粽叶煮水的那种味道 。
这股风味 , 不是肉桂的品种香、也不是山场香、焙火香 。
而是属于茶叶自身的“叶子的味道” , 或者说岩茶尾水的木本味 。
盖碗泡岩茶 , 一泡茶泡上七八冲很常见 。
开头几泡的茶水 , 大多数桂皮香、焦糖香、花果香等 , 相对表面的风味 。
但大量茶味被泡淡 , 进入尾水后 。
焙火香气 , 逐渐减弱 。
发酵做青带来的果香 , 也减弱 。
茶汤醇厚程度 , 因大量茶味被消耗 , 也在逐渐变薄 。
洗尽铅华 , 返璞归真 , 自然原叶的清新本味 , 慢慢浮现出来 。
在尾水里表现淡然的木本味 , 没有掺杂太多风味干扰 。
简简单单才是真 , 喝起来也有不一样的感觉!


《5》
同样一泡岩茶 , 不同冲泡次数下 , 解锁出来的茶味各不相同 。
三四冲左右 , 居中段的茶汤风味 , 各方面综合感受更好 。
类似花开正好月正圆 , 一切的一切 , 都是最好的状态 。
但随着茶味慢慢泡淡 , 喝岩茶的尾水 , 也不是一无是处 。


就像去外面吃正式的宴席 。
有餐前冷盘 , 有正餐、有热汤、还有餐后水果和甜点 。
按部就班 , 有条不紊 , 依次上菜 。
泡淡的岩茶尾水 , 茶味清新素雅 。
细品起来 , 耐人寻味 。
何况 , 到了要对一泡茶说再见的时刻 , 风味一流的岩茶会让人产生“舍不得”的心情 。
舍不得+难忘怀 , 从品茶意境上 , 也是岩茶尾水的加分项!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喝武夷岩茶时,为什么总有人爱喝“木本味”的尾水?是更好喝吗?】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