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在古都南京城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势开阔之地,当地居民把此处称为“宝塔根” 。
这“宝塔根”的概念,可是与“山根”、“城根”完全不同 。因为山根、城根的山与城都在,宝塔根的意思是只有“根”没有宝塔 。类似于树木被砍伐之后留下的树根 。
那么这座宝塔是什么塔,它为何只留下了“宝塔根”的地名?
翻阅古都南京的城市史料迅速可知,当年南京曾有一座名冠华夏,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宝塔,即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明代的官方史料称,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通体用烧制的琉璃砌成,九层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
这座“琉璃宝塔”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生母碽妃而建造的大报恩寺的主题建筑 。塔高80米,9层8面,周长百米 。工程耗时近二十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十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 。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皇家的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享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美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
当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都曾登临此塔 。
康熙帝曾有诗云: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 。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 。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 。
乾隆帝则为这座宝塔挥毫泼墨,题写了匾额 。
既然它是江南第一高塔,用于军事则是最好的制高点 。
史料介绍,1853年3月太平军围攻南京城时,曾于大报恩寺琉璃塔第三层架炮轰击南京城:“贼围城急,据守南城报恩寺塔,在塔上施炮击碎南门城楼 。”
太平军攻占南京城后不久,清朝的援军随即赶到 。为了预防清军也利用大报恩寺琉璃塔架炮轰城池,太平军纵火烧了大报恩寺塔 。
据《金陵纪事》记载,朝廷援军一到,贼兵即焚塔了 。由于塔的主体结构是耐火材料建造,大火只烧毁了宝塔内部的木质楼梯,塔并没有倒塌 。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这一旷世杰作,随后毁于太平天国“杨韦内讧”的天京事变期间 。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856年夏天,北王韦昌辉在城里滥杀无辜,引起众怒 。韦昌辉很担心翼王石达开兴兵问罪时占领城外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架炮攻城,就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埋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 。
一天深夜,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摇撼了整座天京城 。埋在地下的大量炸药,把高耸入云的大报恩寺塔炸得粉碎 。
据传,韦昌辉闻讯得意地狞笑不止 。他认为,炸掉宝塔,就少了一个攻城祸害 。对这一旷古建筑杰作,丝毫没有怜惜之意 。
就这样,恢宏壮丽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从此消失在扬子江畔 。只留下了沿袭至今的“宝塔顶、宝塔根、南山门、北山门”等令人唏嘘的地名 。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一定的进步意义肯定存史 。但它致使江南文物和名胜古迹遭受到的空前浩劫,无疑也是对祖国和中华文明史是一桩巨大犯罪 。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只敬拜“上帝”,视其他都是“邪”和“妖” 。因此,太平军在江南所到之处,眼里成为妖邪的文物、文献,基本难逃灭顶之灾 。
按照洪秀全的“王命”,“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
于是,太平军每攻下一座城镇,“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尽用火烧,烧之不尽用水浇 。”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进军湖南期间,太平军更是“遇庙则烧” 。他们在1853年占领湖北省会武昌后,“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书卷抛掷满地,沟渠秽坑,无处不有” 。
当时,在汉阳的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叶名琛故居有三代藏书,被太平军洗劫毁灭一空 。史载“犹多珍品,···粤寇踞汉市,亦狼藉无余 。当时长巷阔空中,雨余用以填泥泞者,名书画、旧本书塞途”
1854年2月,湘军首领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 。其中也具体描述了太平军毁灭文物古迹的过程:
“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 。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 。”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用十多年时间修建皇宫,历经明初三朝皇帝,用了半个多世纪之久,其规模和宏伟程度,据说远超后来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的皇宫 。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虽然经过“靖难之役”战火和清军占领时的拆毁,但南京皇宫基本规模和部分宫殿还在 。
洪秀全的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
但他却没有沿用南京故宫作为宫殿,而是在晚清两江总督府衙所在地,修建新宫,定名“天王府” 。
此时,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开始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大兴土木,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 。
有史料记载,洪秀全的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 。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 。
东王杨秀清的东王府也不甘落后,更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 。除此以外,南京城里的太平军其他王也不少,也都要修建王府享受 。
建造这些王府,哪来的建筑材料? 于是,这些天王老爷于是就地取材 。他们组织人力,大规模拆取南京明故宫、庙宇的石材和砖瓦木料为己所用 。
在这次空前浩劫中,南京明故宫基本被彻底毁灭,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 。
而此间在夺取天京和保卫天京的在多次交战中,朱元璋的明孝陵地面上的木质建筑,全部被烧毁 。号称天下第一禅林的灵谷寺,亦被炮火炸为废墟瓦砾 。
惨遭同样命运的还有栖霞山上的乾隆行宫,以及栖霞古刹,秦淮河,雨花台一带的众多名胜古迹、私家园林等 。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怎么毁的?大报恩寺为什么不完全复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天王府)
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名城杭州经历了三次激烈血战,让这座天堂之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
1861年11月初,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对杭州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双方在西子湖畔展开了激战 。
战火致使包括岳王坟、苏堤以及净慈寺等名胜,官府衙署、平民古宅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没有留下一处完整的建筑群落 。
净慈寺里那口两万多斤重的大铜钟,被太平军悍然熔化铸炮 。著名的“南屏晚钟”的钟声,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986年才得以恢复 。
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后,纵使兵卒摧毁了当地的行会组织和所有手工作坊 。令以纺织刺绣闻名全国的苏州纺织业陷于瘫痪 。
原本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厚重的古城姑苏,在被太平军占据后,一片荒凉,不堪入目 。
太平天国运动长达14年之久,不仅毁掉了江南多地大量文化瑰宝,也致使全国人口数量锐减 。
当代著名文史学家唐德刚在其《晚清七十年》中,以太平天国“死人无数”来形容这场运动造成的灾难 。
据描述:
苏南地区,往往二三十里,不见居民,有的地方人口仅存五分之一;浙江省,一片劫灰,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殍;安徽省,皖南“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以相食”;皖北“但有黄篙白骨,并无居民市镇,竟日不见一人”;江西省,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