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为提升物流效率,正尝试不经过换装,将集装箱列车直接开往中国

俄为提升物流效率,正尝试不经过换装,将集装箱列车直接开往中国

文章图片

【俄为提升物流效率,正尝试不经过换装,将集装箱列车直接开往中国】俄为提升物流效率,正尝试不经过换装,将集装箱列车直接开往中国

文章图片


近日 , 一则有关中俄边境贸易的新闻引人注目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 一组装有大麦的集装箱列车从新西伯利亚州出发 , 不经换装直接开往中国 。

新西伯利亚州农业部部长叶夫根尼表示 , 这是一个重要事件 , 俄方将首次不经过换装 , 从靠近粮仓的车站向中国用户运送集装箱 。 俄方认为这种方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 这件事情看似寻常 , 但背后却是中俄贸易迅猛发展的反映 。 以我国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可知 , 今年1-11月 , 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32.0% , 达到了1724.06亿美元 。 欣欣向荣的贸易形势 , 却给两国边境脆弱的物流效率 , 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考验 。 道理很简单 , 中俄之间的边境口岸 , 根本没有余力消化暴增的货流量 。 即便中俄两国的铁路公司达成一致 , 同意增加彼此边境口岸的列车通行数量 , 但这个方案只能解燃眉之急 , 却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

中俄跨境铁路的货流量 , 无法匹配两国日益增长的双边贸易 , 其核心原因在于两国铁路的轨距不同 。 中国采用国际通用铁路轨距 , 为1435毫米 , 而俄罗斯的轨距却是1520毫米 。 当列车驶到两国边境口岸 , 通常要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换装与中转 , 这就导致运输效率受限 。 如果中途再撞见仓库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 , 效率不足的问题就会进一步放大 。 考虑到上述问题 , 新西伯利亚州此番尝试通过不换装的方式 , 将大麦发往中国 , 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 如果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具备可行性与普适性 , 日后或许能扩大至其他货物运输上 , 大幅提升两国边境物流效率 。 目前 , 俄方已于12月17日办理并发送了一组列车 , 包括70个集装箱 , 共装有1750吨大麦 。 并计划于12月23日拟发送第二组 。

今年5月中下旬 , 在欧亚经济论坛期间 , 有中国学者提出加速中俄跨境铁路建设 , 加速欧亚一体化的构想 , 得到了两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 在当前的环境下 , 如果能够顺利开辟新的中俄跨境铁路 , 将会带来两点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 首先是第一点 , 新的跨境铁路将会拓宽中俄战略协同合作的深度 , 打通欧亚大陆的同时 , 促进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其次是第二点 , 新的跨境铁路有利于中俄区域联动发展 , 缓和当前铁路运输压力 , 带动沿线经济口岸建设 , 保障中俄两国产供链安全 。 上述设想虽然有积极意义 , 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阻力 。 俄罗斯忧虑一旦彻底打开边境 , 将会导致中国人口与商品大量涌入俄罗斯本土 , 对其远东领土安全以及国内商品市场造成冲击 。

目前 , 俄罗斯正在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 如何在维护本国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 , 开放中俄边境 , 提升货物流通能力 , 维护并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 本次新西伯利亚州的大麦事件 , 或许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 放眼当前的国际形势 ,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 , 虽然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战略 , 或多或少有些形势所迫的感觉 , 但中俄之间报团取暖的战略关系 , 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 也希望两国能够把握良机 , 加强交流沟通 , 开拓更多的发展机遇 , 为双方深度合作发展夯实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