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文章图片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

中华鳖是原产自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特种经济动物 , 自古就被视为滋补佳品和水中珍品 。 作为中国鳖种的代表 , 中华鳖也被冠以“中国软壳鳖”的称号 , 国内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神守等 , 尤其是野生的中华鳖 , 裙边口感鲜嫩 , 营养丰富 , 肌肉蛋白含量与青鱼、黑鱼不相上下 ,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自然水系 , 中华鳖的野生资源一度非常丰富 ,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 我国水田、耕地中开始大量使用化肥 , 部分生境不再适宜中华鳖的生长 。 此外 , 农药的毒害作用、人为过度捕捞也使中华鳖的处境雪上加霜 , 导致野生种群日渐式微 , 养殖鳖种后来居上 , 但一同而来的则是肌肉粗糙、风味缺乏等问题 。
要想养出品质出众的中华鳖 , 就需要先了解中华鳖的生态习性 , 并通过仿野生模式提高品质与产量 。
野生中华鳖生长缓慢 , 它们吃什么长大?
中华鳖体型较小 , 背甲呈扁平状 , 长略大于宽 , 背部周边有发达的裙边 , 自然寿命可达60年 , 但体重增速十分缓慢 。 在自然环境下 , 中华鳖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的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以及水流平缓的小溪中 , 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 , 以小型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蚯蚓、昆虫、青蛙为主要捕猎对象 , 缺少食物时也会摄食植物的茎叶、种子 , 耐饥饿能力强 。

除了饵料的丰富度外 , 中华鳖最主要的生长限制因素就是水温 。 在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初 , 长江流域的水温逐渐低于15℃ , 中华鳖便潜入水底的淤泥中冬眠 , 越冬期间不吃不喝 , 体重损失率高达10%~15% , 稚鳖的存活率也大幅下降 , 平均只有20%~30% 。 研究表明 , 中华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0~31℃ , 野生中华鳖在一年中的生长期不足半年 , 生长缓慢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据调查 , 野生的中华鳖在头一年的平均体重只有23g , 第二年末能长到169g , 第三年为300g , 第五年才能长到750g 。 中华鳖的体重大小还存在个体差异 , 年龄和体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 研究小组在野外捕获的4~5龄的中华鳖 , 其体重为100~800g不等 , 同龄个体相差悬殊 , 这也说明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华鳖的生理活动 。

而在养殖环境下 , 温度、饵料丰富度都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 稚鳖仅需一年就能长到500g以上 , 次年即可养成上市 , 养殖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 , 中华鳖的饮食结构又有不同 , 稚鳖可捕食水蚯蚓、水生昆虫 , 成鳖可捕食鱼、虾蟹、螺、蚌等动物 , 主餐则是人工饵料 , 富含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 , 大幅提高了肉料比 。
和野生鳖相比 , 养殖鳖的增重效率更高 , 但在风味上却略逊一筹 。 池塘鳖的生长密度远高于野生鳖 , 活动范围有限 , 日均采食量大 , 运动量显著降低 , 在加温条件下还缺少了自然的冬眠过程 , 腹部和四肢的脂肪沉积量不降反增 , 最终就会影响中华鳖的品质 。
养殖一亩中华鳖 , 效益能有多少?
中华鳖的养殖早已深入人心 , 我国的中华鳖养殖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 2011年的总产量就已突破25万吨 , 所产商品鳖不仅畅销国内市场 , 还远销到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 2022年 , 我国鳖类养殖总量增至33万吨 , 同比增长2.19% , 其中 , 中华鳖的养殖产量位于前列 。

中华鳖经济价值高 , 野生鳖的价格能达到150元/斤 , 养殖品种也普遍在40~60元/斤 , 亩产效益远非四大家鱼等一般品种所能比肩 。 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 , 每亩中华鳖的效益也有一定出入 , 这里分藕田养鳖、稻田养鳖和大池养鳖三种模式说明 。
首先是藕田养鳖 , 这种模式以种植的莲藕为基础 , 最接近野生环境 。 先在藕池中种植叉支完整的藕种 , 每亩种植100根左右 , 中华鳖幼苗的投放密度为200只/亩 。 莲藕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又能为中华鳖提供庇护场所 , 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水体空间 , 最终能同时获得莲藕和中华鳖两种效益 。

根据国内的养殖试验 , 藕池养鳖模式中每亩水面可产出238.76斤中华鳖(养殖期为一年) , 平均起捕重量为635g , 平均增重1.59倍 。 值得一提的是 , 藕塘养鳖属于仿野生养殖 , 中华鳖的品质更高 , 售价可达150元/斤 , 亩产利润为2.76万元 , 再加上种藕效益 , 每亩的综合收益高达3.23万元 。
其次是热度居高不下的稻田养鳖 。 近年来 , 稻田综合种养在国内得到大力推广 , 稻鱼、稻虾、稻鳖、稻蟹、稻鳅、稻蛙等模式层出不穷 ,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增产增收 。 但具体到稻田养鳖上 , 亩产效益整体表现一般 。

根据国内的稻鳖试验 , 每亩水田投放200只幼鳖 , 平均每亩水田的中华鳖产量为318.6斤 , 平均增重2.2倍 。 美中不足的是 , 稻鳖最终按照普通的养殖鳖出售 , 售价为40元/斤 , 扣除成本后每亩利润为0.55万元 , 再加上水稻的产值 , 每亩的综合收益仅有0.8万元 。
最后一种池塘养鳖是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养殖模式 , 每亩鳖苗的投放密度达800只 , 为净化养殖水体 , 同期投放150尾鲢和50尾鳙 , 并在池塘中培植一定面积的水蕹菜 。 这种模式以养鳖为首要目标 , 每亩试养产量高达1326.6斤 , 平均增重2.38倍 , 单价按40元/斤计算 , 除去成本后每亩的养鳖利润高达4.43万元 , 再加上水蕹菜的效益 , 亩产综合效益高达4.5万元 。

以上实收数据来自于湖南常德市的养殖基地 ,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从中可以看出 , 不同模式的养鳖利润从0.55~4.43万元不等 , 综合效益为0.8~4.5万元不等 。 其中 , 稻田养鳖的效益一般;藕田养鳖具有突出的品质优势 , 养出的中华鳖在口感和营养上可媲美野生鳖;池塘养鳖则具有产量优势 , 套养鲢鳙和水生植物可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 这也是目前中华鳖的主流养殖模式 。
养殖中华鳖 , 如何提高品质与产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仿野生的中华鳖开始在养殖鳖中脱颖而出 , 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成为评判中华鳖品质的重要指标 , 这要求中华鳖的生长环境尽可能要接近自然生态系统 。

为了兼顾品质与产量 , 首先应把好苗种关 , 提高稚鳖的成活率 。 为此 , 亲鳖最好是选择体质健硕的野生鳖或者人工选育的非近亲繁殖的中华鳖 , 这类鳖种保持着优良、稳定的性状 , 外形完整 , 体色正常 , 裙边肥厚且富有弹性 , 行动活泼敏捷 , 是培育高产鳖的关键准备 。
在年龄方面 , 优质的亲鳖须达到6龄以上 , 个体繁殖能力俱佳 , 每个繁殖季节可产卵3~4次 , 一年可产50~100枚 , 这对于稚鳖的苗数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饵料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 中华鳖的摄食积极性和季节、温度有关 , 在炎热的夏季容易出现病害 , 此时加强营养供应 , 提升中华鳖的体质 , 减少病害发生 。 投喂的饵料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种 ,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 , 精选的螺肉、鱼肉在食物中的占比控制在20%~30%为宜 , 并根据中华鳖体质量的2%~5%投放 。

最后是要重视中华鳖的冬眠管理 。 前文提到 , 冬眠期间中华鳖的体重可降低10%以上 , 幼鳖容易因冻害而出现大批死亡 。 因此 , 在冬季应加强安全防护 , 尽量不干扰冬眠过程 , 提高换水频率 , 改善水质状态 。 有条件的可在室内加热 , 避免中华鳖进入冬眠状态 , 少数亲鳖还有可能再次产卵 , 饲养人员应加强日常观察 。
如何鉴别中华鳖?
国内养殖的鳖种并非只有中华鳖一种 , 除了中华鳖 , 本土品种还有山瑞鳖 , 引进品种有泰国鳖、佛罗里达鳖(珍珠鳖)、两爪鳖、刺鳖 。

佛罗里达鳖(体型硕大 , 背部有珍珠状斑点)
为牟取利润 , 一些商家用价格更低的鳖种冒充中华鳖 , 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深受其害 。 以佛罗里达鳖为例 , 该鳖种属于大中型鳖 , 一年就能增重1.5-2.5公斤 , 5龄雌鳖能长到10公斤以上 , 雄鳖可达4公斤左右 , 明显比中华鳖更大 。 很多居民误将佛罗里达鳖错认为是中华鳖 , 并被其庞大的体型所迷惑 , 认为其是“百年巨鳖” , 但实际年龄可能还不到10龄 。

中华鳖的雌性(F)、雄性(M)以及伪雌性(Z)
【养一亩中华鳖,效益有多高?】因此 , 认清中华鳖的真实相貌就尤为必要了 。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 , 中华鳖是中小型鳖 , 成年鳖的体重多为500~1000g , 超过5公斤的就已经很少见 , 10公斤以上的大概率是佛罗里达鳖 。 此外 , 中华鳖的背甲无明显的淡色斑点 , 颈基两侧和背甲的前缘都没有明显的疣突(这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 腹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 由七个胼胝体构成 , 根据这些特点基本就能鉴定出中华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