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第六保险(社会保障第六保险降)
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在这条路上 , 残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 就像一辆高速驶向终点的汽车 。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半途而废 , 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
人口老龄化的背后 , 是无数家庭难以承受的养老风险:当一位老人不幸失能 , 家庭成员不得不承担高昂的医疗护理费用 , 有的甚至辞掉工作 , 开始漫长的居家养老之路 。
失能老人还能有一个体面的晚年吗?
在广州 , 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更多人的面前 , 我们也在努力深入去寻找答案 。
文|李琳
从广州天河区龙洞养老院的全科医生、主治医生 , 到各种事务经理 , 郭峰把养老院当成自己的家 , 深感自己的担子越来越重 。他经常思考 , 如何更好地让老人安享晚年 , 尤其是重度残疾人 。
“奶奶 , 你怎么了?”一大早 , 郭峰来巡视 。半小时前 , 护理人员已经为老人们做好了洗漱、进食和简单的康复训练 。11月是广州夏末秋初的好季节 。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 , 静静地洒在各种颜色的薄被子上 , 清新的风从过道里吹来 。
“没事了 , 没事了……”奶奶张着嘴嘟哝着 , 不自觉地把头向前伸了伸 , 想起身打个招呼 , 结果只是艰难地偏头 。
郭峰连忙上前 , 握着老妇人干瘪的手 , 二话没说地寒暄着 , 同时为她量体温、量血压、检查身体有无异味等 。
一年前 , 我70岁的奶奶突发脑梗 。虽然被及时送往医院 , 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偏瘫 。此外 , 她过去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亢和慢性腹泻 , 生活不能自理 , 必须长期卧床 。
照片拍摄者:养老院
孩子要工作 , 经济条件不宽裕 , 如何照顾奶奶成了难题 。一开始是一家人轮流在家照顾 , 慢慢的几个孩子也变得疲惫不堪 。每天的喂奶、打扫卫生、翻身等工作不仅繁琐 , 还经常因为护理不专业而让老人受罪 。奶奶虽然残疾 , 但心智还算正常 , 经常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 , 变得郁郁寡欢 。
根据《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 , 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因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超过6个月 。经评估鉴定后 , 可向长期护理定点机构申请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 。
得知这个政策后 , 今年6月 , 疫情刚缓过来 , 家人就把奶奶送到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养老院 。经过一个多月的申请评估 , 奶奶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 每月可以报销2700元的基本生活护理费用和1000元的医疗护理费用 , 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
不仅如此 , 养老院还有专业的护士负责老奶奶的饮食起居 。“如果你吃饭慢 , 就跟着她的节奏一个一个喂 。喝水慢点 , 别噎着了 。”郭峰说 , 考虑到奶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 还特意为她做了营养餐 。每日大小便 , 护理工会细心协助 , 有时会弄脏床垫 , 及时更换 。
此前 , 由于长期卧床 , 奶奶一直被褥疮困扰 。养老院的医护人员每天给他们吃药 , 定时翻身 , 怕奶奶伸手挠 , 特意用枕头把她的手和臀部隔开 。
经过2个多月的专业护理 , 外婆的褥疮治好了 , 也逐渐和医护人员熟悉起来 。虽然她不太会说话 , 但她仍然喜欢谈论她的家庭生活 。
“体温和血压都正常 , 奶奶 。好好休息 , 一会儿再来看你 。”在老妇人巡房之后 , 郭峰又走进了隔壁老人的房间 。
29岁的郭峰是整个养老院里最年轻、最有责任心的人之一 。
2012年 , 郭峰从医科大学毕业后 , 进入广州市天河区龙洞人民医院工作 。第二年 , 医院创办了养老院 , 他被调了过来 。
刚来的时候 , 看着那些满脸皱纹 , 眼窝深陷的老人 。年轻的时候 , 我觉得有点恶心 。我不想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衰老和死亡 。我一直想去一个更有活力的外部世界 , 体验刺激和新奇 。
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些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 , 大多数老年人都很诚实 , 很容易把医务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 。他们喜欢带他们谈论他们的日常生活 , 并制定计划向他们介绍年轻人 。有时候家属来探望 , 老人送来的零食水果都舍不得吃 , 却愿意和医护人员以及隔壁床的病人分享 , 相当热情大方 。
郭峰发现自己无法离开这里 , 养老院的生活充满了家常的味道 , 就像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膝盖下玩耍时一家人的热闹场景 。然而 , 郭峰的祖父母很早就离开了 , 他自己后来埋头于学校和工作 。这种家常味渐渐淡去 。当他在这群可爱的老人中时 , 记忆的闸门渐渐打开 , 熟悉的亲切和安逸包围着自己 , 让他感到温暖 。
图片:pexels
眨眼间 , 郭峰在龙洞养老院已经7年多了 。“崔萍的婆婆很爱吃糖果 , 每次看到新的糖果都很开心 。君叔总喜欢给我们讲她在云南插队时的生活……”多年过去了 , 郭峰已经熟悉了每一个老人的习惯和爱好 。
中午 , 窗外的阳光更加温暖 。窗户里面 , 护士们端来了午餐 , 一口一口地喂着老婆婆和她的朋友们 。空空气中弥漫着碎米的清香 。
郭峰在院子里巡视 , 偶尔穿过走廊时 , 风会吹起他的白大褂 。
在一张靠窗的床前 , 他突然停下来 , 指了指 , “姚博以前住在这里 。每次在人群中看到他 , 都要先跟他打个招呼 , 不然会生气 。去年这个时候 , 他走了……”
受疫情影响 , 今年入住养老院的新老人不多 。这张床一直空在我面前 , 床单还算整洁 , 只是有点冷清和落寞 。
姚博是2014年冬天员工送的 。这位头发全白的80岁老人 , 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一系列疾病 , 完全残疾 。刚来的时候 , 老人很固执 。他对每个人都不满意 。他可能下一秒就生气了 , 从来不听护士的安排 。他的饮食和作息不规律 。
照片拍摄者:养老院
原来 , 姚博是广东中山人 。年轻的时候四处漂泊 , 也遇到过其他人 , 但最后都没有和他结婚 。中年后 , 他在龙洞附近的林场安顿下来 , 一直工作到退休 。退休前 , 姚博可以在闲暇时和熟悉的同事一起喝茶聊天 。退休后 , 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寡老人 , 身体一天天萎靡不振 。就像那个潮湿阴暗的泥巴宿舍 , 他变得破败不堪 , 摇摇欲坠 。
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林场已经被时代甩在后面 , 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没人关心 。
知道情况后 , 郭峰和护士们会有意给姚博更多的照顾 , 哄他 , 逗他 , 和他聊一些事情 , 为他申请长期护理保险 。慢慢地 , 姚博接受了他们 , 并开始听护士们的话 。他不再赤膊上阵、熬夜 , 而是把作息调整到养老院的规律生物钟 。
2019年秋天 , 一个普通的下午 , 85岁的姚博在龙洞敬老院 , 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在他离开之前 , 姚博已经衰老萎缩 , 从远处看 , 他瘦得像个孩子 。郭峰一直守在床边 , 看着那张熟悉的脸 , 他想 , 一辈子的苦难 , 或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 还能治愈吗?
没有机会再听到姚博的回答 , 但郭峰知道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好像睡着了 , 慢慢沉入另一个世界 。”回忆起来 , 郭峰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润 。他扶了扶眼镜 , 害羞地笑了笑 。
姚博去世后 , 郭峰和他的同事们帮助他举行了葬礼 , 并把他的骨灰埋在了墓地 。
有时 , 郭峰会路过姚博生前工作过的林场 。风一吹 , 松柏沙沙作响 。“总有喜怒哀乐 。老人不说长寿 。只要他们没有痛苦的离开 , 有尊严的告别这个世界 , 可以吗?”他想 。
不久前 , 三十多岁的赵军辞去了广州某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 , 进入越秀区新开办的南鼎护理站担任站长 , 开始了他对长期护理服务的探索 。
赵军说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 , 护理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广州目前有194家长期护理定点机构 , 很多都是最近两年才成立的 。
让赵军感到头疼的是 , 多年来 , 公众一直对民营护理站的服务能力存疑 。有需求的时候 , 他们更习惯去公立三甲医院住院 。医院人满为患 , 不堪重负 , 而护理站却无人问津 , 不得不下大力气推广 。
同时 , 护理站的制度建设和运行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 需要各个护理站摸索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 , 摸着石头过河 。而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限额较低 , 有利于失能老人 。护理站如何在优质服务和低价收费之间取得平衡 , 保持良好的运营 , 是一个需要智慧去平衡的难题 。
民政部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 , 全国约有4万家养老院 , 居住着200多万老年人 , 但工作人员只有37万人 , 其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 。也就是说 , 平均一个护理员要服务近10个老人 。
在龙东养老院工作了六年多的护工刘颖 , 入行前在增城一家服装厂工作 。她是老乡介绍到养老院的 , 在那里干了6年 。“很多和我一起进来的人都走了 。”她承认护理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她每天和老人同吃同住 , 没有周末 。她要早上五点起床 , 帮老人刷牙、洗脸、换尿布、洗澡、喂饭...“尤其是给老人洗澡 , 可以说是一项体力活 , 但真的是不花点力气是不行的” 。
照片拍摄者:养老院
同时 , 老年人不听话或者发脾气的时候 , 不要凶 , 要吵 。有一次 , 一个护士没忍住 , 和老人吵了一架 , 被老人投诉 , 很快就离开了养老院 。
在龙洞敬老院 , 医养结合的模式已经运行多年 , 但专业护士依然紧缺 。“很多都是从家政行业转来的 , 很多都是工厂流水线出来的 。”郭峰说 , 为此 , 新护士必须到第三方机构进行理论培训 , 然后跟随医院护士学习实践技能 , 才能真正上岗 。
不仅如此 , 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他们一般在40到50岁左右 , 待遇不高 。
一方面是护理站的运营没有跟上;另一方面是保险产品不完善 。
曾家人向赵军咨询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 他了解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好的产品 。
深蓝看发现 , 目前国内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不多 , 保费普遍较高 , 一年一至两万美元不等 , 有的甚至年保费高达四五万美元 , 普通收入人群难以承受 。更有甚者 , 这种保险基本与储蓄型保险捆绑 , 缴费方式为定额缴费 , 与长期护理的“长期”需求背道而驰 。
以某健康保险公司的一款长期保险产品为例 。如果30岁的张先生投保 , 一年要交17700元 。交了20年 , 光保费就高达35万 。但满足相应条件后 , 他只能获得20万长期护理保险金 , 以及多项健康维护保险金、养老护理保险金、养老护理保险金、疾病身故保险金等 。
图片:pexels
“长期护理和医疗、养老很难区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 长期护理存在长尾风险 , 且因长寿而超额赔付 , 所以通常与储蓄型保险捆绑 , 提高平均每件保费 , 降低长尾风险 。”国内某保险公司资深产品精算师透露 。
同时 , 他也表示 , 一直以来 , 长期护理的需求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 , 而是经常与医疗或者居家护理联系在一起 。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 , 专业服务跟不上 。近年来 , 政府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第六保险”进行建设 , 这是国民教育和长期护理科普的一部分 。在消费者普遍意识到长期保险的那一天 , 自主研发的具有杠杆效应的长期保险会被开发出来并供应给市场 , 但这还需要等待 。
一年前 , 赵军还在医院当护士的时候 , 医院收治了一位中风患者 。他衣衫褴褛 , 全身肮脏 。乍一看 , 他像是路边的流浪汉 。出于好心 , 医护人员自掏腰包 , 免费提供护理服务 。一年后 , 虽然生活仍不能自理 , 但经过精心护理 , 躺在病床上的流浪汉更有了出生的尊严 。
这触动了赵军 , 他发现在医院之外 , 有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 尤其是失能老人 , 值得社会关注 。
“养老服务是朝阳产业 , 等待我们一步步去探索 。”赵军说 ,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 , 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失能老人的经济压力 , 更重要的是让全社会开始思考 , 我们能为养老和失能做些什么 。
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
国家统计局预测 , 到2050年 , 将有4.87亿老年人 , 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人将是老年人 。
解决养老问题 , 我们会马上想到社保中的养老保险 。
养老保险交了这么多年 , 退休了能拿多少?如果我想得到更多的钱 , 我应该做什么?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深蓝保险得到解答!
【社保第六险落地 社保第六险】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
推荐阅读
- 红颜的意思是什么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思
- 高考零分作文往事 往事作文
- 刑事案件怎么选择律师 刑事案件律师多少钱
- 中国四大名著是谁 四大名著之一
- 眼霜的正确涂法是什么样的 眼霜的正确使用手法
- 花花公子封面的大码超模,又胖又美又性感 花花公子女郎
- 带你全方位了解液下泵,超全! 液下泵原理
- 文竹的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