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二 )


有用户曾在社交平台发出的感叹:“一个人说kindle是压泡面神器,有点意思 。满屏都说这个梗,就像不笑硬咯吱一样尴尬 。买了Kindle不用,只用来压泡面,这很光荣吗?”
在#亚马逊电子书业务要退出国内市场#的话题广场上,一位网友的回复或许说明了一切,“这个产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纸质书的衰落同时也是书籍的衰落,也是阅读习惯的衰落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 。短视频,短文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书籍只能属于一部分专业人士,仅此而已了 。”
软硬件都有代替品,消费者只是单纯不爱了Kindle口碑的改变,与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变化不无关系 。
最初,Kindle吸引用户主要在于三点:其一是墨水屏更接近阅读纸质书籍的效果,比起单纯的电子屏更加护眼;其二是功能简单,用它看书可以完全避免其他娱乐、社交软件的干扰;其三是不断扩容的电子书商城,其便携性和笔记数字化等功能都可圈可点 。
从这些优势也可以印证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观点,即Kindle想要成功,必须将其作为一个“严肃的文化载体” 。然而事实证明,在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下,只把自己当做纯粹的阅读工具,难以满足消费者持续上行的消费需求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形式方面,倾向“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成年国民占比为43.4%,“在手机上阅读”占比33.4%,“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占比仅为8.6%”,听书占比则为6.7% 。
【Kindle|“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不难看出,在数字化阅读细分市场中手机阅读形式早已“占山为王”,“听书”作为后起之秀赶超电子阅读器的态势十分明显 。反观“电子阅读器“,尽管整体占比相较于上年7.8%的占比稳中有涨,但相较于前两者的快速崛起,已然早早摸到了发展天花板 。
以Kindle为例,用户只能通过其看到亚马逊书城里有限的电子书,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还发现了诸多不便之处:墨水屏刷新率低,翻页阅读时会留下残影;只显示黑白两种颜色,无法阅读PDF书籍和彩色图文;虽然标榜护眼,但实际效果难以衡量 。
就像曾经盛行一时的MP3、MP4等功能单一硬件设备,最终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惨遭淘汰,而集游戏、影音、电子书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手机,凭借其搭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 。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仅为11.44分钟 。
正如智能互联网专家项立刚所言,Kindle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竞争力,操作体验也不是很好 。此外,整个电子阅读器市场也比较小众,对于亚马逊这样一家国外企业而言,在中国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利润水平也不是很高 。
掌阅、小米、文石等竞争对手,虽然通过具有有声、彩色等优势的同类型产品,对Kindle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最后弯道超车的更大可能是将数字阅读生态做得越来越好的手机 。
Kindle|“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文章图片

掌阅电子阅读器
移动硬件只能用来压泡面的话,那软件生态总有可取之处吧?确实,亚马孙引以为傲的藏书量方面,Kindle号称藏书量 70 余万册,大多数情形下,用户想看的书基本都能在Kindle找到 。而国产品牌里,作为唯一有书城的阅读器掌阅书城,其藏书量也才60 余万册,仍有追赶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