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患者一年要花100万,这家药企却亏了14亿( 三 )
2020年9月,北海康成与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分销商签订了分销协议,由该分销商负责海芮思在中国内地的分销,期限为两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自动续约三年 。
这种授权引进的方式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像北海康成在招股书中写道的风险之一就包括授权终止,并且北海康成已经因此踩过雷了 。
作为北海康成的一款上市产品并且是营收主力的奈拉替尼,被原授权公司Puma以2000万美元的“分手费”解除北海康成大中华区所有权利,奈拉替尼在港澳台三地的授权仅到2022年12月31日 。
虽然后续经过协议,北海康成还能够销售奈拉替尼,但是仅仅是作为分销商的资格 。这意味着未来势必会进一步压缩北海康成本不丰厚的利润空间 。
与此同时,罕见病药物的销售的难度非常大,作为药企不仅要让患者用药,还得让患者用得起药 。
一年几十上百万的医药费用不是随便哪个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郑芋告诉市界:“孩子越大,药物的价格自然也越贵 。”
对于当前国内本土罕见病药企面对的困境,北海康成告诉市界:“首要还是支付保障的问题,罕见病从确诊到拿药再到医保报销落地等每一个环节,都还未成形(完善) 。”
这与创新药的研发道理一样,合理的回报才是药企持续创新的动力 。否则在看不到回报曙光的时候,药企是很难有动力去开发新药 。
北海康成告诉市界:“要解决罕见病的用药尤其是高值药品的问题,任何单独的资金来源都是不够的,多层次的保障势在必行,罕见病高值药物只有进入医保目录后,才能进入地方的多方共付环节 。”
03、能否成为中国的“健赞”? 凭借罕见病这一稀有题材,北海康成能够在资本市场迅速“出圈”,与创始人薛群强大的背景不无关系 。
薛群师承“罕见病教父”,也是将“健赞模式”引入国内的第一人 。
1969年,薛群出生于北京,自从其踏入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大门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医药领域 。从美国布朗大学生物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再到弗吉尼亚达顿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薛群毕业后直接顺利进入到全球第一家上市罕见病创新药物公司健赞(已被赛诺菲收购) 。
健赞,是孤儿药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 。曾有媒体这样定义它:“在生物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健赞就是该行业的苹果公司,为罕见病的药物开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
在健赞工作的超十年时间中,薛群结识了他的“灵魂导师”亨利·特米尔 。特米尔是执掌了健赞28年的行业传奇领袖,被誉为“罕见病教父” 。
2012年,在特米尔的鼓励下,已经坐到这家跨国药企中国区负责人的薛群选择创办了北海康成,而方向就是立足中国研发罕见病药物 。在薛群看来:“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罕见病产业,否则就是天价药和在价格上始终没有话语权的无解情况 。”
要知道,罕见病的天价药开端就起始于特米尔 。1991年,健赞研发出人类治疗戈谢病史上的首款药物Ceredase,在价格方面,健赞将该药物的治疗费用定为每年15万美元,是那个年代史上最昂贵的药物 。
特米尔认为,相较于它的疗效和带给病人的益处,这个数字是合理的;而且,只有这样的价格才能够保证健赞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来健康运行 。
特米尔为健赞规划的商业化路线是,前期产品定位在相对容易制造又容易销售的酶和碳水化合物方向上,一步步积累资金和实力之后,再将产品不断升级到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