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怎样才能赢得创新的竞争?( 四 )


中国古话说得好 , 有了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 。
既然我们需要的人才都是国际性人才 , 为了吸引他们 , 留下他们 , 光给钱是不够的 , 效率也不够高 。要了解这些国际人才的需求有哪些 。
除了工资、科研经费 , 在管理上是否能做到专家管专家 , 而不是外行管内行?
同样重要的是 , 能不能做到国际标准的专家管理 , 而不是一切都要入乡随俗 , 水土不服?
除了工作之外 , 这些国际人才的孩子教育是否能做到国际化?
国际学校的供给和质量能否保证?
国际化的孩子们在中国生活是否适应 , 是否开心?
这些事情看起来琐碎 , 但实际对人才的去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或家人如果有意见 , 人才一样留不住 。
如果真正让国际人才在中国获得完全国际接轨的条件 , 才有可能吸引大家来试试 , 甚至留下来 。
中国为世界上输出了那么多高端科技人才 , 大部分都没有回国效力 。如果对同宗同族的华人人才都缺乏吸引力 , 就说明我们的人才政策和条件还有多么巨大的提升空间 。
和人才政策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文化和语言政策 。
近些年来 , 由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 国人自然产生对中国文化 , 包括语言文字 , 更加高度的认同和自信 。
拿语言为例 , 在教育上很多地方有淡化英文教育的倾向;就连路标都有些地方要把英文转成汉语拼音 。
这些都不是开源的政策 , 其实都是封闭思维 。
试想 , 如果我们希望争取全球那可以争取的50多亿人 , 他们到中国连个路牌都认不得 , 还怎么工作、怎么交流?
我们要意识到 , 虽然美国人说英语、英国人说英语 , 但英语本身不属于这些国家 , 它是一个国际规则 , 就像互联网的TCP/IP规则 , 是个开源的工具 。
除了五眼国家 , 世界上科学家、工程师、投资者、企业、国际贸易、顶级学术期刊的通用语言都是英语 。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交流 , 不用德国人懂中文 , 也不用中国人懂德语 , 只要都懂英语就完全解决问题了 。
我们当然希望外国人能认可我们的文化 , 学习我们的语言 , 但在中文在全世界普及之前 , 学习英文实际是要拥抱世界 , 不是要拥抱美国 , 更不是向任何国家低头 。
不学英文反倒是自己把自己踢出朋友圈 , 在经济上、创新上会吃大亏 。
05我这里希望提醒大家采取一个开放性策略是重中之重 。如果逆其道而行之 , 采取一个封闭的策略 , 其它的努力再大恐怕也没有胜算 , 因为生态体系的体量差异会太大 。
如果我们采取一个完全开源的策略 , 美国实际也很难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 。
因为如果中国和世界接轨 , 而美国要和中国脱钩的话就是要跟世界脱钩 , 美国这么做显然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
那么 , 如果中美都采取开源的策略 , 去全球化就很难有太大的进展 , 中美的竞争就风险可控 。
实际上 , 如果中美的竞争可以避开零和博弈 , 聚焦创新性赛跑 , 一方的领先不见得给另一方制造风险 , 而是提供机会 , 那这种竞争对世界不见得是件坏事 , 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让全球科技进步提速 。

推荐阅读